茶水先生学诗经(茶水先生读诗经198)

茶水先生学诗经(茶水先生读诗经198)(1)

巧言

悠悠昊天,

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

乱如此幠。

昊天已威,

予慎无罪。

昊天大幠,

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

僭始既涵。

乱之又生,

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

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

茶水先生解读: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就是那些巧舌如簧、能说会道、善于用言辞讨别人喜欢的都不是仁义之人。对这样的人,孔子还专门有个称呼,叫做“佞”。奸佞可是百分之百的贬义词。

巧舌如簧是个成语。簧是乐器中震动发声的薄片,舌头像那簧片一样,能言善辩,这也不是个褒义词,它的出处正是这首《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巧言如簧后面直接跟的是厚颜无耻。

诗人对巧言之人充满了愤恨,佞臣当道,自然贤良报国无门。“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诗人无疑已经成了巧言的牺牲品。

奸臣当权自然是因为昏君在堂。诗人在痛斥小人的同时没有忘记规劝君王,“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如果君王能够亲近贤臣、怒斥谣言,那么社会怎么可能变得动荡不安?正因为“盗言孔甘”,“君子信盗”,才有了“乱是用暴”,“乱是用餤。”国君的昏庸才是王朝崩塌的根源。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这不过是诗人的美好幻想罢了,混乱已成,等待的只能是一场暴风雨的席卷。

《巧言》是这首诗的题目,题目鲜明地点出了作者的态度。

“巧言”的反面是“讷”,孔子喜欢“刚、毅、木、讷”的人,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近仁”。自从把孔老夫子打倒之后,巧言令色真的就当道了。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巧言令色、巧舌如簧都不稀缺,这也是如今读这首诗的现实意义所在。

茶水先生学诗经(茶水先生读诗经198)(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