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所有人生的谜语都可以从电影中找到答案。大家好,我是isaac

今天isaac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近期上映的奥斯卡提名影片《罗马》,作为第91届奥斯卡最大赢家的种子选手,《罗马》以10项提名领跑榜单。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1)

电影《罗马》是根据阿方索·卡隆个人真实经历所改编,影片背景发生在1970年到1971年之间。讲述年轻女佣克里奥在雇主索菲亚家中工作,该家中索菲亚的丈夫长期在外,由女佣克里奥照顾索菲的四个孩子。突如其来的两个意外,同时砸中了女佣克里奥和雇主索菲亚,

克莱奥怀上了男朋友的孩子,但当她告诉男友时,这家伙直接落荒而逃玩起失踪。而索菲亚的丈夫借口工作说要离家几周,其实是和情人在一起鬼混。她心里明白,丈夫已经不可能回来了。

知道克莱奥怀孕后,索菲亚毫不犹豫地帮助她,带她去医院检查,减少她的工作量。两个遭遇了情感背叛的女人,似乎在心理上彼此有了扶持,“我们女人,永远是孤独的。”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2)

其实,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出奇,无论是中产夫妻的婚变,还是女仆男友的始乱终弃,甚至作为故事本身都有些粗糙和俗套。

但卡隆却能在其中捕捉到无比丰沛的生活质感,那些娓娓道来的往日图景是那么生动而流畅,而导演出神入化的运镜和调度,把整部电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开场第一幕对称静止的长镜头就抓住了ISSAC的心,那么今天,isaac会从五个方面带你深度了解《罗马》背后的故事。

阿方索的童年

所谓罗马,其实不是意大利闻名遐迩的古城,指的是墨西哥城内一个中产阶级社区,事实上,这也是导演阿方索成长的地方。也是“阿方索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因为“罗马”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一段阿方索完全私密的记忆。

所以,在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到导演夹杂了很多的“私心”。比如,父亲出走、梦想成为宇航员,都是导演的真实经历。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3)

在阿方索8岁的时候,他在电视上观看了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登月的电视直播,就一直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从另一个空间看地球。所以在他当上导演后,用了7年的时间,制作太空片《地心引力》,并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

而这一次,他回到故土,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只为了还原一段属于自己的记忆。阿方索第一次亲自为自己的长片摄影,担心摄影师如果母语不是西班牙语,会无法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同时他力求细节处完美,从散居墨西哥各处的亲戚家里收集了70%的家具,真实还原了他记忆中的童年情景。电影里甚至直接给出了他家的地址:Tepeji特配希街21号。只不过,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光线,真实的取景是在马路对面的22号进行的,但门牌号改成了21,在男主开车离开的那一幕里可以看到。

为了还原那个时代的每个细节,美术组参照旧时代的照片,连服装店和摄影机店里的代售商品也没落下。为了最大可能还原外景,制作组更是大范围使用绿幕,比如是克里奥在一个家庭之夜外出看电影,这时孩子们觉得瞧见了父亲和其情人。事实上,街景自1970年代以来早已不复往日形象,为此,美术指导在工业区建造了有6个街区长的巨大布景。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4)

“电影中90%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

所以,那些看似平淡生活的点滴,构成了一部70年代墨西哥城中产家庭的史诗,也复现了墨西哥的漫长变迁。

关于罗马

泡沫与水流是《罗马》反复出现的意象,影片的开头是女佣克里奥用泡沫水中清扫着院内的狗屎。影片的最后,克里奥从潺弱的流水汇成汹涌的巨浪中救回两个孩子的生命,也让自己从流产的内疚感中解脱。

跟随阿方索的镜头,透过这个女人、这个家庭,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整个墨西哥的暗流涌动。

1968年,墨西哥举办第19届夏季奥运会。两年后,墨西哥举办第9届世界杯。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也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

“墨西哥奇迹”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其背面却是暴力与鲜血。不论是墨西哥执政党革命制度党(PRI)针对农民阶级的“肮脏战争”,抑或是PRI针对镇压学生和工人游行的“墨西哥68”。动荡与不安都笼罩着这个国家。

在《罗马》中,无处不在的街头警察,从突如其来的枪声、求救声、呼喊声都在还原那个墨西哥的变迁时代。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5)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阿方索的镜头都避开了激烈的冲突,动荡藏在众人习以为常地讲着死亡的对话中,藏在克里奥怀孕后与渣男男友重逢却是举枪对峙的戏剧性画面中。

“我想通过《罗马》捕捉50年前我经历的一些事情。它是对墨西哥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的一次探索,阶级、种族这些问题至今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它也是为一位女人所画的肖像画,这个女人抚养我长大,她给予我的爱超越时间、空间和记忆。”

那股平静中潜伏着巨大的张力,仿佛随时都会分崩离析。阿方索采用黑白影像、大量的横移镜头,像个冷眼的旁观者,平静地审视着那段印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

黑白影像

在色彩方面,阿方索特地选择了高清的数码摄影,而非故意做旧做出胶片的粗砺质感。他想要拍的是数字黑白电影,想用现代电影镜头来回顾过去的时光。不难看出,阿方索并非想要为了追求所谓的‘电影感’而隐藏数字科技,而是想要更从容地探索数字科技所呈现的画面,他努力避免带着长阴影和高对比度的经典、风格化的画面,选择走更自然的黑白画面风格,阿方索将其描述为‘柔和的自然主义’,散发一种内敛温吞的调性

因为选择了黑白影调,于是导演在影像效果上需要更加追求精益求精。

从观众需求的角度,失去色彩意味着失去了大量的画面信息,需要通过构图、运镜、打光、道具等方面来进行弥补,观众从画面中能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画面中。而每一幅平淡无奇的画面、每一个日常生活的镜头都能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观感,背后实则有着大量的精心设计。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6)

长镜头

《罗马》由导演亲自掌镜,选择宽画幅和横摇镜头等方式,为了尽量避免“主观描述”。电影里主要使用了三种镜头语言:

首先是大量的固定镜头,观众仿佛在欣赏一幅幅或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油画;

其次是反复出现的横摇镜头,观众跟随摄影机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家庭乃至世界,女佣关灯那场戏用了一个360度的横摇;

最后是多次出现的推轨镜头,专门对准女佣在户外行动时的情形,观众也跟着一览1970年代的墨西哥城社会风情,并一瞥政治抗议发生时阿兵哥们的闲情。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7)

长镜头的叙事效果往往偏向纪录风格和写实质感,阿方索·卡隆的长镜头,尤其是外景的大幅度推移,具有无比流畅而灵动的视觉感受。

不过,克里奥在海浪中救孩子的长镜头并不是真的一镜到底,而是特效实现的。

玩味细节

《罗马》在叙事方面包含了很多意向性和值得玩味的细节。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8)

比如永远不能离开家门的狗和常常出现的它的屎,每次都很难开进家门的车暗示丈夫迟早的离开;

森林里和乡间泥泞路上都出现了戴着类似宇航员头盔的小孩就是阿方索;

新年前夕女佣打破的酒杯暗示这个祝福不会成真;

最后,家具被搬走后留下满屋子散乱的书,暗合了女主去出版社做编辑的选择。而女主如同这些书一样“深藏不露”,直到快结尾时观众才知道她是一位生物化学家。二楼看电视的客厅也完全换了一个朝向,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罗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电影到底好在哪里)(9)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近期看了喜欢的电影,也可以和isaac分享哦~关注微博,了解更多影视资讯!

观看影评视频可点击下面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