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紧握他的手(毛泽东紧握他的手)
钱学森,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美国人给予他高评价:“一个人抵五个海军陆战师”。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不求名利,只为国家昌盛。他曾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钱学森)
“宁可枪毙,也不能将其放回国”钱学森出生于上海,1935年,23岁的他毕业于交通大学,成功获得了清华大学留美学生名额,进入到了美国麻省理工航空系进行学习,短短一年时间拿下硕士学位。之后他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受到了著名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的重视。
毕业后他选择继续深造,先是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的副教授,后又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他坚定地认为:中国在飞机制造领域与西方世界差得太多,只有深刻地掌握了航天理论,才有超越西方的可能。
在美国工作期间,钱学森受重视,曾参与到美国绝密工程的开发工作之中。之后他又将工作重心转向火箭,专注于火箭的研制,他公开称: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会成为可能,一时间这位一流的火箭专家的名气大增。
(钱学森前往美国留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内心十分欣喜,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他与夫人选择回国为祖国做奉献。但是当时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掀起了一股对共产党人进行“大清查”的热潮,钱学森被美国人毫无理由地怀疑为共产党人,并且吊销了他参加机密工作的证书。
他十分生气,这更让他坚定了回国的想法,他向美国方面提出申请:“我不愿在美国受尽受怀疑,我宁愿回老家!”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美国军方的耳朵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祸。
当时钱学森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美国海军部次长小人之心,担心钱学森泄露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不假思索地说道:“一个钱学森可是能抵得上我们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能放其回中国。”
1950年,钱学森兴致勃勃的登上港口,却被几个美国官员拦了下来,他们粗暴的以莫须有的罪名扣押了钱学森的行李,还将其关进了岛上的一座监狱。刚开始美国官员还算和气,并没有为难他,还提出了优厚的待遇规劝钱学森留下。
钱学森不吃这一套,美国人便恼羞成怒,开始了对他的精神折磨,意图用这种方式让他屈服。他们在室内打开强光,不让钱学森休息,身心疲惫的钱学森一旦乏困的不小心睡着,狱警就会进来将其吵醒,如此折磨下,钱学森仍不为所动。
后来钱学森无故被捕的消息引起了外界一片哗然,美国军方迫于舆论的压力,在加州大学送去1.5万美金的巨额保释金后,将钱学森释放了。而钱学森被短短的15天,竟瘦了15公斤,可想而知他在监狱里受到了怎样非人的折磨。
美国政府虽然将其释放,但是却对钱学森进行了行动限制。他们规定钱学森必须每天去移民局签到,而且活动范围必须在30公里内,除此之外,联邦特工切断了钱学森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还对其和家庭开始了一天24小时的监视。
当时他与妻子蒋英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儿子和只有几个月大的女儿,妻子为了家人的安全辞退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每天奔波于菜市场和家庭中。那些负责监视他们的特工,常常在半夜闯进其家中,吵醒他们的一双儿女。
(钱学森 妻子蒋英 钱学森的儿女)
钱学森受到迫害,国内也炸开了锅。中国政府对于这种违背本人意愿就对其囚禁的行为感到十分气恼,于是公开谴责了美国政府,国内科技界的朋友们愤愤不平,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声援,但美国政府却以没有证据为由厚颜无耻的否认了这一事实。
钱学森没有放弃过回国的念想,但是这种束缚的日子钱学森一家还是承受了五年。直到1955年5月份的一天,钱学森正在沙发上看报,毛主席和一众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的场景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是毛泽东身边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陈叔通。
陈叔通和钱学森的父亲是好友,而陈叔通当时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如果可以得到他的帮助,钱学森回国就有希望了。夫妻两人决定给他写一封信,但是这封信如何在特工的监视下安全送出去呢?
蒋英决定让自己定居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来帮助他们。,夫妻二人来到一个人多的商场,特工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钱学森的身上,钱学森便故意在门口转悠,迷惑特工,好让妻子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将藏在裙子里的信塞进商场的邮筒里。
(钱学森的求救信)
信传到了蒋华的手里,而蒋华也很聪明,很快便把这封信寄给了钱学森的父亲,父亲又把信寄给了陈叔通,而信很快就放在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钱学森的这封信被公开,美国人无耻的谎言被彻底戳破,而面对这铁证,美国仍不愿放人。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美双方就两国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我国以十几名被俘虏的美国飞行员作为条件,和美国政府换回了钱学森的回国自由。这个消息一时间轰动两国,钱学森说:“我回去将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努力,让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听说美国人把你当五个师呢!”
(钱学森与冯·卡门)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及妻儿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途,离别时,冯·卡门同钱学森深情地告别:“科学不分国界,你现在在学术上的造诣已经超过我,回去为你的祖国效力去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便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战术上,毛泽东对核武器十分看重,他从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两方面进行准备,除了鼓励爱国科技工作者回归,还抽出经费向他国购买了一些核仪器。
1956年是中央“向科学进军”的一年,而钱学森的回归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钱学森平安回国后,开始在科学院工作,之后他又前往东北工业区进行考察,一次他看到在国防领域工作的苏联专家,顿时十分生气。
他说:“这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做,要那么多苏联专家干什么?”陪同的小同志听到这话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钱学森的话也传到了中央的耳朵里。本以为领导会不满,谁知他们听到此话竟很高兴:“就等这句话呢!”
在陈赓专门从北京赶到哈尔滨接见钱学森,并问道:“咱们中国能搞导弹吗?”钱学森坚定地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矮一截,他们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能?”
之后在陈赓的安排下,钱学森在北京文工团排练场给军事干部们讲起了《导弹概论》,钱学森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火箭军”三个字,向大家讲述着这支现代化军事战争中的后起之秀。
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导弹为何物,大家都对这场讲座充满了兴趣,就连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人都来当起了钱学森的学生。钱学森的回归,让新中国刮起了一阵“导弹旋风”,大家都感觉得到,中国的国防事业即将腾飞。
1956年2月1日晚,毛泽东宴请了全国政协委员,而钱学森自然也在毛泽东的宴请名单之内。钱学森来到菊香书屋,原本在37桌的他却被毛泽东亲自勾到了第一桌。
周恩来带着满脸笑容走进门:“主席!我把你久盼的贵宾给你带来了!”众人看向周恩来身后,略带拘束和紧张的钱学森走了进来,毛泽东激动地走上前,紧紧握住了钱学森的手:“钱学森同志,我可盼了你好久奥!”
钱学森紧张地望着毛泽东:“我也早就想来拜访主席了,就怕您太忙,打扰到呢!”毛泽东拉着钱学森,让他坐到自己的身边:“说反喽!是我担心你刚回国,可能处理的事务会比较多,一直不敢约你呢!”
众人不约而同地笑着,钱学森也放松了不少,毛泽东伸出五个手指:“听说美国人把你当五个师呢!”钱学森谦虚地笑了笑。“你的能力对咱们来说,可不止顶五个师。你的工程控制论我们研究了,很好,完全可以用来指导咱们国家的经济建设!”
(钱学森与毛泽东)
众人欢快地交谈着,毛泽东又说:“学森同志,关于建立咱们国家航天工业方面的建议书你写得很不错,我很赞同!”钱学森谦逊地笑了笑:“我刚回国不久,对国内一些情况还不是很了解,里面的建议都是我自己的理论,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改正!”
毛泽东摆了摆手:“这么多精辟的建议怎么能是错误呢,而且只有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才能提出来这些独到的意见呢!”毛泽东顿了顿,又说到:“我们想邀请你这个创始人来牵个头,组织我们各个学科和部门来奋力搞导弹,有信心吗?”
钱学森有一些惊讶,他有些紧张地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怕我干不好啊!”毛泽东脸上添了些严肃:“怕什么,你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你干不好谁能干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钱学森思考了一下,便坚定了接下了这个任务:“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这一年,由钱学森担任院长的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机构在北京正式成立,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开始了这条艰难却又无比光荣的攀登之路。
1957年,为了争取到苏联在对我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上的援助,中央经过商议后,决定派代表团到苏联谈判。这天,聂荣臻急匆匆地走进菊香书屋,他拿着一份名单,向毛泽东汇报这一情况,并问道:“这代表人员名单该怎么定?”
毛泽东在桌前徘徊不定,想了片刻后说道:“学森同志一定要去,很多问题他去才能搞得懂。把咱们军事技术装备人员及原子工业人员都带着。你来做这个代表团的团长。”
聂荣臻又向毛泽东提起了授予钱学森军衔的事,因为苏联国防部称他们的尖端技术设备属于高保密的单位,有权利参观的必须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和有高级军衔的军官。
(钱学森与苏联专家交谈)
钱学森虽是国防部五部的部长,但是却没有军衔,要与苏方对等就得解决这一问题,聂荣臻解释,这个问题已经请示了周恩来,他说钱学森在美国时,就被授予了上校军衔,回国后身负重任,论其资格和贡献为什么不能让他当将军?
毛泽东听完聂荣臻的汇报,沉思了片刻:“恩来考虑的很周到,分析的很对,学森同志的贡献有目共睹,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授予他中将军衔很合理。”虽然钱学森有资格得到这一军衔,但事实上,他一心只想搞科研,对军衔并没有兴趣。
而这次他前往苏联参加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苏方表示:那些导弹钱学森在德国、美国都见过,再看一次是浪费时间,所以在别人参观苏联导弹基地的时候,钱学森就被邀请去给大学开讲座或者与苏联科学家见面。
为了进行发射试验任务,每次遇到困难,他都顶在第一线,鼓励着参试人员,他曾说:“同志们,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呀,我们白手起家创业,艰难是肯定的,但是只要足够‘认真’,我们就一定可以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钱学森的精神深深鼓舞着大家,但是工作的艰难程度却是难以想象的。很多年轻人都经常熬不住,但已经60多岁的钱学森却几乎不离开指挥大厅,他常常是搬来两个木凳子拼在一起,然后就那样和衣而睡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钱学森等人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为这一伟大成就感到骄傲,一向拒绝过生日的他这次却破例宴请,还亲切地邀请钱学森坐在自己的旁边。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叙一叙,是想告诉大家,从今以后,我们中国人将更加有底气,因为我们的原子弹成功爆炸了,而且火箭试验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毛泽东指着身边的钱学森,爽朗地说道:“我向大家再次特别介绍一下我们的‘火箭王’——钱学森同志,大家要是想上天,就来找他。”众人纷纷大笑。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中国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因为我国取得了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五天后成功返回的巨大成就。毛泽东看着来自太空的照片,眼中噙着激动地泪水。
钱学森晚年淡泊名利,拒绝外国头衔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美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两国之间的交往也相对密切了起来。而钱学森在世界各国都是声名远扬,一些美国科学家不断邀请钱学森到美国访问,钱学森毫不犹豫拒绝,对于美国人承诺他的荣誉,钱学森嗤之以鼻。
中美外交建立后,两国往来也频繁起来,美国总统派科学顾问访华:“钱学森对我国军事科学的发展进步是有贡献的,我们没有忘记。”为了邀请钱学森访美,他又说:“对于麦卡锡黑暗时期对钱学森欠下的债,我们十分难过。美愿邀请钱学森访美,表彰钱学森对科学的贡献。”
钱学森明确表示:我不会这些老滑头的当,我是被驱逐出境的,必须得到平反,如若不然,今生今世不踏入美国国土。他说:“对我来说,最高的荣誉是中国人民对我的肯定,只要他们说一句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我就很满足,而美国即使给我再高的荣誉我也不稀罕。”
事实上,钱学森也确实再也没踏上美国那块土地,两年后他去了英国其乐融融的演讲,但是美国却被他永远地拒之门外。他的恩师以及好友也曾多次邀请他前往美国,通通被他拒绝。
某次,胡耀邦劝解他:“这个世界在变,咱们的祖国在变,美国也在变。你可以去美国走走,在科学技术方面多交流交流,对中美关系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钱学森摇了摇头:“书记,我不宜出访美国,当年的事情是比较复杂的。”
1991年,年满80岁的钱学森退出了一线科技工作岗位,而中央对于他在国家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授予了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这是人民和党对他的肯定。他对国家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永远铭记。
(晚年钱学森与夫人)
他的回归将我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事业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说:“21世纪的杰出人才,要在空天飞机上去大显身手,为人民服务,这是首要的国家大事。”钱学森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用一生去缅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