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吃独食(吃独食吃独食吃独食)
你常常一个人吃饭吗?喜欢一个人吃饭吗?
在知乎上,「一个人吃饭是种什么体验?」下面有着这样一些回答:
一个人去吃麻辣烫,人很多。途中太辣,就起身去前台买汽水,回来时碗被收走了。
国际孤独等级表中,十个等级里和吃相关的就占到了三个:一个人去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吃火锅。其他的都好说,但是火锅这种集体活动怎么能一个人呢。
一个人旅行的时候不可避免要独自吃饭,仍然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但无法感到开心,然后只能一边讨厌一边又不得不忍受着孤独 ......
当然,在一些人看来很孤独的经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段难得的自在时光:
除了点菜时需要顾忌自己吃不了太多,其他方面并不觉得有什么无可奈何。不用去考虑别人的忌口,也不用担心冷场没有话聊,很自在。
一个人吃饭,我只是 Alone 并不感到 Lonely 啊,请不要把孤独硬塞给我 ......
不同于中国人的大盘菜与圆桌餐,对于本身就采用分餐制的日本人来说,「一个人吃饭」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没什么好尴尬的。甚至,生性敏感腼腆的日本人还开辟出了一种新兴产业。
如同《孤独的美食家》片头独白所言:「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那一瞬间,他随心所欲重获自由」。近年来的日本菜,越来越多致力于在「一人食」就餐体验上做出创新。
由于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必接触,一兰拉面的用餐体验被称为最适应新冠时代的饮食方式。© Netachou.blog.jp
例如豚骨拉面业界的标杆「一蘭ラーメン」(一兰拉面)。在日本,美味的豚骨拉面多了去了,而一兰拉面除了提供可精细选择口味与配料的点餐单,最独特的还属他们获得了专利的「味集中」餐台:由于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必接触,「一兰」的用餐体验被称为最适应新冠时代的饮食方式 —— 每个座位左右有挡板,可以避免眼神接触;客人下单可以隔着帘子按铃,不用与服务员交谈,不愧为社恐最爱 —— 他们为客人提供的是一种完全免于社交、专注在面上的「安心感」。
还有烤肉,原本默认是一种呼朋唤友、热热闹闹的就餐方式,但如今日本越来越多的「一人烤肉店」可以完全让你从「如何才能一个人去吃烤肉而不显得孤独」的纠结中解放出来 —— 一人一炉,让单身狗、没朋友的人士一样能够独享美味;烤肉可从一片开始点起,不怕吃不完浪费;点菜后 3 分钟以内神速出菜,这一招未必专门针对社恐,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趁中午的午休时段速战速决,也是一种小小的幸福。
「一人烤肉店」烤肉 Like 。© Chinapost101
2021 年的新番日剧《独活女子的推荐》中,就有这样一位非常享受一个人吃烤肉的女主角:「和大家一起吃烤肉的话,会记住当时的气氛、发生的事情和说的话,也就是说,花钱享受了这份交流。可是现在的我,花钱享受了这份肉,这份肉将成为我明天的动力源泉 —— 这就是独活的美妙!」
「独活」,意为积极享受个人时间的活动。她还提到「不用担心专注八卦把肉烤焦」,这个理由也是很让人服气了。
中国人常说「饭要抢着吃才香」,但是「一人食」的饮食形态也正在席卷中国。
搜索引擎上,「一人食」的热度大约从 2013 年初就开始一路暴涨。大众点评网上,日料(包括寿司、日式拉面、定食等)以超过 4 万条的点评数量稳居第一,第二名是西餐,可能与汉堡、意面等适合分餐的特点有关。本身讲究「大团圆」的中餐也在这种趋势下完成了「孤独」的转型,推出了一个人的小火锅、全聚德「一人份」套餐等等 ......
一个人吃饭,是不是真的就不那么香了?
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志愿者只需要完成一个看起来颇为简单愉快的任务:坐在桌边吃一盘薯片。区别在于将进食场景分为拼桌、使用挡板和独自进食。就实验结果而言,有同伴在场时,总体的食量并不会产生变化。不过,人们会不自觉地采取「抢着吃」这种少量而快速的吃法。这很可能是从祖先那里延续下来的做法,以便应对来自同伴的竞争。
夜色、围坐、喧嚣背景音,都是增添用餐氛围感的因素。© Ladyandpups
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起吃饭则更多地代表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密气氛。「吃饭香」是一种极其充满感染力的美好品质,烫嘴的「呼呼」声、销魂的「嗯 ......」、心满意足的感叹「太好吃了吧!」...... 对食物怀有的热切、饱满的情感,也会让周遭的人们不由地胃口大开。
另一项原因的重要程度也许与食物本身不相上下 —— 聚餐时无止境的活跃谈话,让吃饭更多出了联络感情与交流这一层意义。
「一个人吃的是饲料,两个人吃的才是饭」—— 这句来自日剧《最高的离婚》的台词在网上流传甚广,也与列维 - 斯特劳斯与玛丽 · 道格拉斯等人类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作为社会性动物,聚餐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核心特征。
草场里独自进食的牛只。© Pixabay
在许多语言中,关于饮食的词汇都会将人的进食与动物的饲养明确区分开来。例如英语中,我们说人吃的是饭(Meal),而动物吃的是饲料(Fodder)。草场中的牛在吃牧草时,会自然而然地开辟出一块相对独立的区域,避免与同类的眼神接触,独自安静、孤独、无休止地咀嚼消化着。独自进食,这是动物常见的共性。
这么看来,独食还是共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意义深远。
一顿饭,并不仅仅为了摄取热量、让肉体存活。考古学家马丁 · 琼斯在《饭局的起源:我们为什么喜欢分享食物》一书中,将「人类的饮食究竟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的答案归结到「社会性」上。在聚餐以及由此形成的谈话、交流、礼节中,我们分辨出谁是亲密的「自己人」。一起吃饭,将进食的生理性与社会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在某种意义上区分了人类与其他物种。
火塘可取暖、可烹茶、可烧饭、可熏肉。© 任芸丽
通过考古发掘,马丁 · 琼斯还原了早期人类活动的中心 ——「火塘」,这其实是一个分享食物的交流圈:早期的狩猎者远行几百公里去寻找最好的石头、采集食物,一次又一次准确地返回同一个地点集合,打扮自己。然后,一群人围坐在火塘边,兴高采烈地面对面分享食物。
直到今日,火塘文化依旧存在于我国西南山区。而城市中的我们还是会靠一起吃饭来打发时间、庆祝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交际、界定谁是哪个圈子的谁又不是。
在现代,尽管你独自一人在家,过着一杯红酒配电影、一份外卖配手机的生活,一边吃饭一边刷剧或滑过无数条热搜,表面看来好像与世隔绝。但你其实仍然围绕着「火塘」—— 一个虚拟火塘。与其说一个人吃饭是孤独的,不如说实际上你正与很多人一起分享着一个横跨地球的社会网络。
如果说人类的进食天然具有社会性,为什么到了今天会有如此多的人一个人吃饭?
微博曾做过一项调查:「你更喜欢一个人吃饭还是和朋友一起」,答案几乎是一边倒:只有不到 5000 人选择与朋友一起吃饭,超过 2.3 万人选择了「一个人,想吃什么点什么」。
有些人,是为了寻找遗世独立的自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共餐带来的社交压力似乎超出了亲密、温暖的感受。
精致的摆盘、细致的服务、繁复的用餐流程等等让吃饭的形式大于内容。© Yorkshirefoodguide.co.uk
在一些大型宴会中,餐桌变成了特殊的社交舞台。围绕餐桌的坐席排位、餐单设计、礼仪程式菜谱记录等等都需精心考量,形式往往大于内容。推杯换盏之间,赴宴的人不得不处处注意社交礼仪,和陌生人打招呼、维护上下级关系,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随地准备巧妙得体地接话,这些都让人无法真正用心和开心地享受一顿饭。
我曾经参加过很多次日本学术会议之后的「恳亲会」,也就是晚宴。虽然大多都在富丽堂皇的高级酒店举办,但更多时候,我都需要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和学术大佬进行宝贵的「链接」,聆听教诲。那绝不是一个可以埋头苦吃、享受美食的场合。
宴会,是集体进食的进化形态。它来自于对食物分享中社会交往重要性的逐步认识,却又奇怪地带着点「反社会性」。在这里,食物被转化为地位和权力。很难说是你在吃饭,还是饭在吃你。
而有些人则选择回归「吃」这件事本身。
在电影《小森林》中,市子正独自品尝着刚出炉的红豆包。© 豆瓣
在日本电影《小森林》中,女主角市子从大城市搬回乡下独居。自己耕种、收割、烹饪,过着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生活。「吃」成为连接她与自然的渠道。虽然总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对着面前的碗碗碟碟说「我开动啦」,但她认为,一人食的仪式感也是对于努力生长、开花结果的食材的一种回馈,所以对待每一顿餐食都无比认真。
将「食」凝缩到极致,在「吃」中感受到「活着」本身,这样一种回归本源的朴素态度,让「一人食」看起来多了几分的禅意。只是,我不知道多少人能真的像影视剧中那样,精心修炼每日三餐的仪式感。「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一个人吃饭也很自由」这样的口号听得很多,但放大到整个时代,也许反映出某种我们身处其中无法绕开的问题。
汉娜 · 阿伦特在其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人形容为「原子化的个体」(Atomomization)。在这样一个高度商品化、理性化和原子化的现代消费社会,完成与社会分化的个体越来越难和人建立内在的、亲近的、非工具性的联系,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这样的社会原子化,在日本比中国发生得更早,这也许是「一人食」盛行的原因之一。佛系「一人食」的背后,并不是个别人的孤独状态,而是整个现代社会中人的处境。城市化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来到大城市,单身、空巢、独自忙碌,独自打拼不免要一人吃饭。这一代年轻人比前几代人更忙了:我们的工作时长比 10 年前增加了 22% ,规律吃饭是奢望,见缝插针才是现实。城市的半径也在变大,和朋友、家人凑到一起吃饭并不容易。
「一人食」的用餐效率更高、选择更自由。© Ladyandpups
一个人吃饭,省去了选择餐厅、讨论点菜与饭中闲聊的时间,也许是现代人不得不适应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在进入现代化之后无法逆转、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像往昔那样,围坐成交流圈、一起分享食物的珍贵而古老的仪式,或许在 20 世纪后期逐渐消逝了。
占据了人生近 1/8 时间的「吃」,对人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理所应当。但「吃」并不仅仅具有果腹的功能,它人类史上一种特别的媒介,传递着诸如礼节、仪式、情感甚至是人们共有的历史、时间和记忆等丰富信息。
你思考过「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吗?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吃什么、和谁吃、独乐乐还是众乐乐,没有唯一的答案。
池上本门寺的住持酒井老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吃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吃,需要人动用五感,看着觉得好吃、闻着香气、听着咀嚼的声音,再用味蕾感受,大脑也会有感知。一个吃就有那么多操作。我都活了快 90 年了,对吃就从没有厌倦过。」
好好吃饭,愿每个人都能深深地享受这份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