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层次理论(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生十二层次理论(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1)

元思维,樊荣强

文/樊荣强

如何提问?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为什么很难?因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思考为何物,不知道思考的起点是提问,不知道问题与疑问的区别,不知道疑问的类型,这么多不知道,提问又从何做起呢?

4.1 问题与疑问

在第一章,我曾简单说明过问题与疑问两个词的区别,这里再稍作详细说明。

词义辩析

问题一词在汉语中,含义过于宽泛,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问题,主要有四种含义,在英语中也分别有不同的单词对应:

Question,指疑问。如:请问各位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一个一个回答。

Problem,指难题、障碍、麻烦、困难,强调主观感受。如:这件事我保证办好,绝对没问题。

Trouble,指毛病、不足、欠缺、混乱,强调客观存在。如,我父亲的身体现在问题很多。

Matter/Issue,指事情。如:我希望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手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白,日常使用的问题一词,很多时候仅指狭义的疑问。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这个区别。如果要学会有效的思考,两者的区别是一定要搞明白的。因此,在前边我也指出过,我在本书中尽量使用“疑问”而不使用“问题”,以免读者混淆、误会。

另外,“提问”也不是“提出问题”的缩写,而是“提出疑问”的缩写,虽然平常人们说“提出问题”,偶尔也有“提出疑问”之意——这是疑问和问题不区分造成的混乱。

问题的种类

在弄明白问题和疑问之间的区别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除了疑问之外的广义的问题。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讲,问题也就等于事情。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也可以等于做好事情。如果说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没有问题需要解决,那也就没有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好了。如果说一件事情是不完美的,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事情就做好了。

当然,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着所谓的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何况现实当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什么叫做问题呢?问题就是现状与标准之间,或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我们到医院查血为例。检验报告中,各项指标右边一定会分为两栏:检验值和标准值。如果检验值在标准值的范围之内,那说明你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检验值超出标准值的范围,那就说明你有问题。

对个人而言,问题也意味着焦虑与痛苦。而根源在于个人实际能力与欲望或梦想之间的差距。一个人的能力与梦想匹配,痛苦指数为零;能力与梦想差距很大,痛苦指数则非常高。

人生十二层次理论(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2)

元思维

我常说,人生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的,还是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所有的问题我把它们分为三类:原生型、发生型和设定型。

原生型问题。

这类问题是先天的。比如,一个人生下来就残疾,眼瞎耳聋或者缺胳膊少腿。又比如,我们说“穷二代”与“富二代”时,强调的是前者与后者相比,有先天不足。再比如,我们在谈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会经常讲到“资源禀赋”这一概念,其实就是在说内陆的穷山恶水地区,不如沿海地区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

发生型问题

这类问题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比如,一个原本健康的人因为生病或者天灾人祸而落下残疾。又比如,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某一方出轨,而闹得鸡飞狗跳甚至面临分崩离析。再比如,一个明星公司因为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走向没落。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既定的轨道,或者失去了应有的发展速度而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又或者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组织逃不过衰败的必然规律,各项机能指标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设定型问题。

这类问题的反面就是知足常乐。设定型问题都是由人类不满足的欲望带来的。当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就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而新的目标必然带来新的问题——理想和现实之间新的差距。如果你现在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一家三口住起来也绰绰有余;但是你为了面子或者别的需求,决定要买一套别墅,新的问题就接踵而来,比如你要为挑选合适的房子而奔波烦恼,可能夫妻之间对位置、价格等问题争吵,可能你还缺一大笔钱,要想办法去贷款,更要想办法挣钱来还贷。

总结一下:上述三类问题就是我们所有人面对的全部问题。但是,就思考而言,它们仅仅是我们思考的对象,只当我们针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展开了提出疑问、求解答案的过程,我们才真正开启了思考。

人生十二层次理论(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3)

元思维,元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