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明外出返沪随申码会变红吗(上海多区公布最新)

上海多区发布最新全员核酸通知

“今日闵行”今天公告:将于7月26日(周二)、7月28日(周四)、7月30日(周日)继续开展全区全员核酸筛查。公告要求各社区、各单位要强化核查力度。7月27日(周三)、7月29日(周五)、7月31日(周日),居民凭前一天核酸采样记录出入居村,沿街商户、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凭前一天核酸采样记录上岗、出入单位。

告闵行居民书(十七)

“浦东发布”今天公告:浦东新区将于7月25日(周一)、7月27日(周三)开展全域全员核酸筛查。筛查期间,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或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出社区(单位、场所)。

告浦东居民书

“上海宝山”今天公告:将于7月24日(周日)至7月26日(周二)晚间继续开展3次全区核酸筛查。检测结果出来前村居实行封闭管理,第二天需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出社区,凡出必验(有特殊情况的,经社区同意,可凭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出社区)。

告宝山区居民书

“上海杨浦”今天公告:将于7月24日(周日)、7月25日(周一)、7月26日(周二)晚间开展3次全区全员核酸筛查。检测结果出来前社区实行封闭管理,第二天需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出社区,凡出必检(有特殊情况的,经社区同意,可凭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出社区)。

告杨浦居民书(二十四)

“上海虹口”今天公告:将于7月25日(周一)和7月27日(周三)两天晚间开展社区全员核酸筛查。两次筛查均于18时30分开始,采样时段实行封闭管理,采样结束后解除封闭。

告虹口居民书

来沪返沪人员请注意“随申码”有新提示→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即日起,上海市将对来沪返沪人员以“随申码”提示方式加强动态管理。“随申码”提示主要分两种类型:

一种为已注册“随申办”但人不在上海的用户,打开“随申码”时出现的展码提示;

一种为7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在沪人员,打开“随申码”时会出现的暂缓展码提示。详见↓

“随申办”不在沪的用户,打开“随申码”时会出现展码提示

尊敬的用户,您好!如您当前不在沪且有7天内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建议您暂缓来沪返沪。确需来沪返沪,请到沪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单位或所住宾馆,及时告知情况。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区人员,将落实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和5次核酸检测;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区人员,落实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和3次核酸检测。

上海清明外出返沪随申码会变红吗(上海多区公布最新)(1)

重要提醒

此类“随申码”展码提示,每日出现一次,点击“我已知晓”即可取消,不影响市民使用“随申码”。来沪返沪人员须下载安装上海市“随申办”APP或者通过“随申办”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实名申请“随申码”,入沪离沪和在沪期间应遵守上海市防疫相关规定,根据需要使用“随申码”。

7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在沪人员,打开“随申码”时会出现暂缓展码提示

根据有关大数据排查情况,您可能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区。根据有关防疫规定,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区人员,落实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和5次核酸检测;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区,落实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和3次核酸检测。您的“随申码”将暂缓展码,直至防疫举措完成并排除风险后,将恢复相应码色。如有疑问,可在“随申办”APP上“我要申诉”或者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申诉。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上海清明外出返沪随申码会变红吗(上海多区公布最新)(2)

重要提醒

此类“随申码”暂缓展码提示不能取消,因此可能影响市民正常使用“随申码”获取上海市部分公共服务,也会影响市民出行、出入公共场所。但“随申码”暂缓展码提示不会影响绝大部分市民使用核酸码做核酸检测,对少部分仅能使用“随申码”做核酸检测的人员,可使用电子版解除隔离医学证明、上海市保供配送人员通行证以及身份证、护照、通行证等实体证件做核酸检测。

市民如有疑问,可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在“随申办”APP上“我要申诉”进行申诉。市相关部门建立快速申诉处理机制,会同各区尽快排查核实情况,帮助“随申码”来沪返沪用户解除“随申码”展码提示,以及无7天内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市民解除“随申码”暂缓展码提示并恢复相应码色。各区严格落实有7天内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核查管理,并做好市民投诉的核实反馈工作;同时,积极为“随申码”暂缓展码提示的在沪人员做好上门核酸检测等各类便捷服务。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各区官方公众号、上海发布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