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

自己熬的酸梅汤,披着棉袄也要喝完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

夏天真正开始,是从闷在身上的那层黏稠、挥发不去的汗水层判断的。

电风扇吹得开头发,吹不走额头上的汗珠;空调冻得肩膀发凉,体内的焦躁被堵在毛孔。空气中蒸着三个字,热热热。

此时,需要一种内驱的凉。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

酸梅汤,是传统的祛暑饮料。

但在买水果都线上下单的时代,想去大街上寻一个冰镇酸梅汤的小摊,摊上插着一根月牙戟,摊主一边吆喝一边持着小青铜碗铮铮地敲是不可能了。我们喝酸梅汤,一般是吃火锅、烤鱼的时候。

但,你管那叫酸梅汤吗?

顶多是酸梅粉冲的水。

想喝真正的酸梅汤,还是得自己熬。

本次评测选了10款由酸梅汤资深爱好者、风物微信群小伙伴推荐的酸梅汤,从网上店里购回,请10位同事按照产品说明一煮、二煮、三煮,邀请不同的人来试喝,连喝三天,最后有种自己熬的酸梅汤,披上棉袄也要喝完的悲壮感。

Ps,本次评测已在夏至当天,请中医药学者郝巨辉老师和风物助理铁蛋做了评测直播,点击视频可以回看。

风 物评 测 loading···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3)

目 录

  1. 干货:什么是纯正的酸梅汤?

  2. 评测:10款酸梅汤,从原料、口味、颜值、方便四个维度评测。

  3. 试验:酸梅汤与whisky、酸奶、苏打水等混搭,测试新物种。

文章有点长,不得不搞个目录。

着急种草的,可以略过干货,直接看评测部分。

干货——懂是为了更好的享受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4)

回溯没有降温电器的古代,王公贵族可以移居避暑山庄、用冰祛暑,平民,除了扇子,靠的是喝各种避暑解渴的汤。

动图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5)

酸梅汤是历史较长、在冷饮中占主流的饮料,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有人从新鲜的梅果中提取酸浆作为饮料,之后各朝代都有梅汁饮料出现,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过一种不加糖,用咸豆豉和乌梅煮的汤;南宋《武林旧事》中的“卤梅水”是酸梅汤的雏形;到了清代,有“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这份御膳房的方子传到民间,酸梅汤正式出道。

全国各地都有酸梅汤的身影,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江浙地区和两湖一带更为流行。总体来讲,北方好酸口,南方好甜口,基本原料都是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冰糖,辅以洛神花、桂花,还有的配方会加入乌枣、桑葚、薄荷,讲究君臣佐使,通过比例调配口味。

好食材出好味道,原料的品质直接决定出汤口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6)

上图为10款酸梅汤原料对比图,为了效果,并没有把所有原料如数放上,而是通过比例展示。比如同仁堂的山楂、五方九如的甘草都是巨多,摄影师不断往里面抓,还是觉得少。(大平号有3款不同形式,但原料都是一样的,故原料为8款)

一张图看懂干货内容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7)

| 乌梅 |

酸梅汤总舵主。生津止渴、清热镇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8)

《本草纲目》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五月中旬采梅,以苏南、浙北为上,熏制或晒制。好的乌梅在温水泡发后,用手指轻撵,皮肉不易分离。

喜欢炭火气、烟熏味的,选熏制乌梅,出来的汤酸味也更重,还可止泻,治蛔虫;晒制乌梅更接近于梅子干,保留了青梅的特性,接近梅子本身的味道。

| 评 测 产 品 |

祁祯堂、浔隐山、等一味、春真堂是晒制乌梅。

其他家为熏制。

大平号、五方九如、同仁堂的乌梅个大肉厚,撒花表扬。

| 山楂 |

健脾开胃,擅长消解肉食。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9)

以北山楂为好,如河北、山东的。其次要选去核的,避免汤有苦涩。山楂主要提汤的酸味。看到同仁堂那一大把山楂,不禁咽口水。

此外还有生山楂和炒山楂之分。生山楂,保留了原有的颜色;炒山楂颜色焦黄,有焦糖味,同时增强了止泻的作用。

| 评 测 产 品 |

五方九如选用的是炒山楂,其他家为生山楂。

同仁堂没有去核,其他均去核,品质无大异。

| 甘草 |

和事佬,矫味作用。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0)

甘草的地道产区在西北。优质甘草要具备一定年份和野性,形成可靠甜度与饱满口感。以皮紧密,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为佳。

| 评 测 产 品 |

五方九如红皮黄面,品质上乘。

同仁堂、若谷、浔隐山、大平号的也很不错。

|陈皮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1)

陈皮大家应该都知道,广东新会、三年以上陈皮最好,但也意味着,贵。一般酸梅汤用的是普通陈皮,或者橘皮,颜色接近正常的橘子颜色,闻起来味道清香。长于3年的新会陈皮,颜色偏灰黑色,药味沉郁,药效作用更强。

| 评 测 产 品 |

同仁堂、大平号均用的是3年陈皮,其他为普通陈皮。

经郝老师鉴定,大平号的陈皮应该就是地道新会陈皮。

|冰糖 |

酸梅汤甜的主要来源。矫味作用。

动图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2)

有人建议用老冰糖(黄冰糖),不用单晶冰糖。但从营养价值来讲,两者差不多;单晶冰糖不具备药用功效的说法也未得到医学界证实。

唯一的建议是用小块冰糖方便使用,更易融化。大块冰糖要敲碎使用,特麻烦。

| 评 测 产 品 |

只有若谷配了冰糖,而且是小粒冰糖。其他家需要另行购买。

|其他 |

桂花 |主要是提香作用, 洒一点在杯中做点缀,好拍照发朋友圈。

动图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3)

洛神花 |学名玫瑰茄,主要提升汤的颜值,但要注意在临关火前3-5分钟放花,不要开始就放,不然汤色不鲜亮。

现在原料包多是商家配好的,每家比例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可以买回多做尝试。

评测——不吹不黑,客观公正。

本次评测产品中,有些店家本身是开中药铺的,所用原料、比例接近传(中)统(药)味道。还有些店家做了改良,更接近饮料口味。

↓ 首 先 ,看 颜 值 ↓

不管什么配比,

好汤都是透亮不浑浊,浓稠不寡淡,

从汤就能看出喝下去的通透劲儿。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4)

图片稍有色差,但各家差异不难看出。

五方九如最正,祁祯堂稍有浑浊。

至于哪家颜色适合晒朋友圈,就看各自审美了。

↓ 再 看 原 料 和 口 味 ↓

本次的汤均为同事按照产品说明熬制。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5)

祁祯堂

原料 |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洛神花、桑葚、桂花

净含量 | 80g

冰糖 | 店家建议200g

熬煮 | 水洗原料,开袋即煮。3L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熬30分钟,加入冰糖,撒上桂花。

口味

小清新,很好喝。像《蓝色大门》这部电影,酸酸涩涩,清清甜甜,充满了阳光与荷尔蒙。口味淡薄但不失层次。

酸 味☆★★★★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黑色星星偏重哪边就代表哪边程度高,下同。

翻译一下,上面的意思就是甜味大于酸味,饮料味大于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6)

五方九如

原料 | 乌梅、山楂、甘草、秘方包

净含量 | 100g

冰糖 | 建议适口为准;本次加入150g。

熬煮 | 秘方包外其他料放入砂锅,加入1.5矿泉水,浸泡8小时,大火煮沸后小火煨2-4小时,加入冰糖及秘方包,继续熬5分钟,关火后加桂花。

口味

汤汁浓郁稠厚,浓烈似酒,像是喝到了酸梅汤中的贵族。但是由于甘草多,有95后说药味很重,闻着味道像走进了药铺。

原料没有其他家丰富,但品质非常好,还有神秘配方,据说里面是洛神花。并且有店家代煎的袋装版(每袋180ml,约1个一次性纸杯的量)。

酸 味 ★★★☆☆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7)

若谷

原料 |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洛神花、桂花

净含量 | 144g

冰糖 | 配70g,建议使用60g。

熬煮 | 原料放入砂锅,加入1.5水,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半小时,加入冰糖,关火后加桂花。

口味

酸味明显,滑到喉咙,有淡淡回甘。有个不善表达的同事说,喝起来乱七八糟的。我们都懂,是说它的层次丰富。

酸 味 ★★★★☆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8)

等一味

原料 |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洛神花、桂花

净含量 | 90g

冰糖 | 建议适口,本次用150g。

熬煮 | 取出无纺布包装冷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开后文火煮20分钟,熄火前5分钟加入冰糖、桂花。

口味

什么味道?

努力在记忆中搜寻相匹配的味道,苹果、草、小时候吃的一块儿一块儿的什么来着你知道吗?

川贝枇杷膏!

众人落杯,就是。

有人又顺势喝出了板蓝根的味道。

总之这是此次评测中味道最特别的一款,有人喝不惯,有人特别爱。

酸 味 ★★★☆☆ 甜 味

饮料味 ☆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19)

浔隐山

原料 |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洛神花、桂花、桑葚

净含量 | 100g

冰糖 | 建议适口,本次用150g。

熬煮 | 食材清洗过水,浸泡半小时;砂锅放入2L水,入料,武火煮开后文火煮半小时,熄火前加入冰糖,熄火后加入桂花。捞出原料,可二次熬煮。

口味

能喝出桑葚、洛神花和梅子混合的味道,酸甜爽口。

由于熬这款汤的人发挥不稳定,每次味道都有差。作为熬汤方法也很重要的一个佐证吧,大家一定要按产品说明熬制。

酸 味☆☆★★★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0)

春真堂

原料 |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洛神花、桂花、桑葚、薄荷

净含量 | 100g

冰糖 | 建议150g。

熬煮 | 食材清洗过水,放入2L水浸泡半小时后,直接上火煮,武火煮开后文火煮半小时,熄火前加入冰糖,后加入桂花。

口味

甜,不像酸梅汤,像“饮料”,有一种亲切感。

这是几轮酸梅汤评测完,大家瘫坐时,最愿意选择的款,比较轻松,喝着没有负担。

酸 味☆☆★★★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1)

同仁堂

原料 |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乌枣

净含量 | 158g

冰糖 | 无建议。本次使用150g。

熬煮 | 冷水浸泡半小时;把浸泡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入料,武火煮开后文火煮半小时,熄火前加入冰糖

口味

同仁堂遍布全国,本次产品是从北京总店-大栅栏店购买的。

前面已说过配料中有大把大把的山楂,口味自然酸爽过人,很好喝。它的原料比例调配很独到,信心十足。像武林高手酒酣时的随手一掷,却艳惊四座。

喝汤时特想佐一个煮着羊肉的锅子,以解汤的酸爽。

酸 味 ★★★★☆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2)

大平号

本次评测中的一匹黑马。原料豪华,形式fashion,评测维度中的“方便”就是专门为它而设的。注:图中的原料非包装中的用量,只是做展示。

动图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3)

挂耳装

原料 | 乌梅、山楂、橘皮、甘草、洛神花、桂花

净含量 | 每个袋泡包可注水2-3次,300毫升/次

熬煮 | 加水冲泡1分钟。

口味

广为种草的一款。可以直接冷水冲泡,在饮水机接一杯,就可以优雅地走回办公桌开喝了。味道清爽,淡淡的酸,爽口的甜。

从料包中可以看到,糖很多,而且是白砂糖,所以这款主打口感和方便。

酸 味☆☆★★★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4)

袋泡装

原料 | 乌梅、山楂、橘皮、甘草、洛神花、桂花

净含量 | 一包可冲泡2-3次。

熬煮 |300-400ml水冲泡,加入适量糖;或者用450-550ml水轻煮,也需要加入适量糖。

口味

袋泡内没有放糖,商家有给配太古冰糖包;

需要煎煮或热水冲泡,口味浓郁,乌梅味重,很地道。

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不方便。试过冷水泡,但是需要较长时间出味,而且用冰糖的话,融化较慢。

酸 味★★★☆☆ 甜 味

饮料味 ☆☆★★★ 中药味

动图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5)

胶囊装

原料 | 乌梅、山楂、橘皮、甘草、洛神花、桂花

熬煮 | 放入胶囊机,一按即可。

口味

形式很先进,味道很浓郁。

评测用的是意式浓缩机,出来的汤也非常浓缩。所以汤的味道还会关系到你的机器。

总之为这个点子鼓掌,希望店家做升级改进。

试验——饮料跨界,疯狂混搭

评测直播现场,我们让郝老师和风物助理做了这个试验:酸梅汤 苏打水、酸奶、鸡尾酒、威士忌、可乐、巴黎水……会有什么奇葩口味被碰撞出来?

挑出了三款可圈可点的说一说,其他有点心酸,想了解的回看直播吧,在此不表。

苏打水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6)

无色无味的碳酸饮料,加入酸梅汤中,跟着杯中的液体边晃动,边期待着神奇的化学反应。然而,并没有!

入口味道不差,碳酸的气泡伴着满口的香甜一一碎裂开来,口尖的轻微酥麻裹挟着酸甜熨帖全身。很不错。

酸奶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7)

粘稠的白色酸奶混入紫色的汤液中,水乳交融,一种新奇的颜色便产生了。味道竟意外的好,酸甜中渗入奶香,有点像奶昔,有点像味全,有点特别。

但事后发现营养专家说二者最好不要一起搭配,虽不会引起中毒,但是酸梅汤的酸性物质可能会破坏酸奶里面的营养成分。Anyway。

whisky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8)

酸梅汤的酸甜爽口,减缓了酒的温热浓烈,二者在唇齿间水火相融的畅快之感,涌入心间、冲上大脑,借着酒意赞叹这一新物种的奇特与美妙。

常规酸梅汤(拯救万恶的三伏)(29)

闷热的夏天,知了聒噪,熬一碗酸梅汤,镇在冰箱里。任碳酸饮料在脸上写着快意恩仇,我们独爱酸梅汤的细水流长,立体、多元、不羁,一口下肚,畅快淋漓,体内的湿热便全被干掉。

传统饮食的智慧都藏在这种日常里,应季而食,药食兼备,拯救你的夏天。

今天提到的评测产品,相信以大家的搜索能力,都可以在某宝买到。

评测直播期间,风物课堂群内不断呼唤哪里可以买到,有限时间内,从产品资质和原料、口感综合考虑,在地道风物微店上架了其中两款,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END-

投稿邮箱| didaofengwu2015@qq

我们每天都会看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