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上半年收入体量(安踏集团中期收入259.65亿元)

本报记者 李豪悦8月23日,安踏集团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上半年,集团实现收益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超市场预期,这也是安踏首次超越耐克中国的半年营收,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踏上半年收入体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安踏上半年收入体量(安踏集团中期收入259.65亿元)

安踏上半年收入体量

本报记者 李豪悦

8月23日,安踏集团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上半年,集团实现收益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超市场预期,这也是安踏首次超越耐克中国的半年营收。

其中,主品牌“安踏”增长26.3%至133.6亿元,增速居行业前列,FILA(斐乐)品牌实现收益107.77亿元,包括迪桑特和可隆在内的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增长29.9%至18.28亿元,面对疫情扰动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对此,安踏集团财报发布后,招商证券(香港)发布研报称,维持安踏体育“增持”评级。

三条曲线一降两增

一直以来,安踏集团的战略都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为主,正因如此,集团形成了三条增长曲线的矩阵式增长模式,第一增长曲线为主品牌“安踏”、第二增长曲线为FILA、第三增长曲线为安踏收购的其他海外高端运动品牌。

从这个模式来看其业绩,主品牌“安踏”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3.6亿元,同比增长26.3%,在集团总营收中占比由上年的46.4%提升至51.5%。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头部品牌的聚客能力非同一般,可以看到冬奥会利好本土品牌趋势明显,同时安踏的多品牌矩阵布局已展现。

此外,FILA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7.8亿元,同比减少0.5%,在集团总营收中占比由上年的47.5%降至41.5%。

安踏方面介绍,今年上半年疫情主要发生在一、二线城市,FILA最高峰的时候有30%的闭店率,是集团内部业务受影响最大的品牌。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上半年FILA基本维持了去年同期的收入水平,表现仍然跑赢中国市场上其他主要国际品牌。同时,上半年FILA的盈利水平也比去年下半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从全球市场来看,在30亿美元规模以上体量的品牌,还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几乎没有。FILA在经过过往5年-6年的狂飙突进后,未来对增长速度的追求,将让位于对增长质量的重视与把控,精细化打造极致商品力,重度做深细分品类,沉淀品牌心智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集团第三增长曲线上半年稳定增长。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增长29.9%至18.28亿元。安踏方面认为,迪桑特和可隆正处于品牌发展周期的黄金上升期,公司不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会控制开店数量,继续围绕零售运营模式的持续升级,在不断巩固各自品牌定位的基础上稳步发展。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安踏近些年的多品牌战略对品牌体系的提升明显,收购的专业级高端品牌虽然小众,但都有很好的口碑支撑,并且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因此也表现了很强的增长潜力。整体来看,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未来对体育健身运动品牌的选择只会越来越专业,这也利好安踏的第三增长曲线。

安踏首超耐克中国

保持国内头部地位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纺织行业消费环境,整体下滑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是最受影响的消费品领域,上半年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6.5%。

在这种背景下,横向对比国内头部的几大运动品牌,安踏的营收稳居第一。耐克中国2022财年半年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显示,上半年营收达到236.81亿元;其次,李宁上半年营收124.1亿元,阿迪达斯中国上半年121.91亿元。

照此计算,安踏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3.8%至259.65亿元,增速远超之前各大行预计的5%-7%区间。这也是安踏集团首次超越耐克中国的半年营收。

“安踏主品牌增长能看到安踏公司在多品牌矩阵布局已开始重视主品牌的产品开发、渠道布局、营销推广等。至于首次超越耐克中国的业绩还是值得肯定,也可以看出新疆棉事件对于本土用户的教育是深远的。作为本土运动头部品牌安踏已具备和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正面对抗的经营能力与企业实力。”程伟雄说道。

海外运动品牌巨头在中国市场相继被国内品牌赶超,引起了巨头的“反思”。

8月22日,阿迪达斯宣布集团已启动CEO交接程序。根据公告,集团CEO卡斯帕·罗思德将于2023年离任。罗思德敲定离任,比原定合同期提前了三年。

据了解,“新疆棉”事件后,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2022上半年中国品牌李宁也超越阿迪达斯业绩。

不仅仅是安踏和李宁业绩节节攀升,特步、三六一度等国产品牌业绩也继续飙升。上半年,特步集团总收入约为56.84亿元,同比增长37.5%,创历史新高;三六一度集团收益达人民币36.54亿元,同比增长17.6%。

海内外运动品牌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阿迪达斯CEO罗思德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中国市场下滑的情况,他表示,除了受疫情影响,阿迪达斯自身也“犯了错误”。“我们不够了解消费者,所以我们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国竞争商家们留下了空间。”

对此,赖阳认为,中国市场体育运动品牌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不进则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要把握市场需求之外,未来想要保持竞争力,还需持续增加投入,才能立足于第一梯队,让中国出现越来越多世界级的体育运动品牌。

(编辑 张明富 白宝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