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国贸大厦 数读深圳改革开放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秀瑜

数据动画/赵翔庭

制图/信嘉毅

如果一座建筑能见证城市的发展和繁荣,那么,深圳国贸大厦当此殊荣。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国贸大厦 数读深圳改革开放(1)

△深圳国贸大厦

上世纪80年代,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落成,“中国第一高楼”纪录由此打破。国贸大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更是“深圳速度”的起点,“三天一层楼”的口号从这里响彻全国,“深圳速度”从此扬名四海。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兴建摩天楼。“中国第一高楼”称号几经易主。深圳地王大厦又拔得头筹,创下多个第一:亚洲第一高楼、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更令人关注的是,“两天半一层”的建设速度创下新的“深圳速度”,地王大厦成为上世纪90年代深圳最亮眼的城市名片。这一时期,国内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深圳自然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全国树起经济体制改革的标杆。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国贸大厦 数读深圳改革开放(2)

△京基100和地王大厦

进入新世纪,深圳成为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门户之一。2011年,地处蔡屋围金融与文化中心区的京基100建成,以441.88米高度拿下“深圳第一高楼”称号。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国贸大厦 数读深圳改革开放(3)

△平安金融中心

2016年,坐落在福田区CBD核心地带的平安金融中心,以592.5米再度刷新深圳建筑“向上”发展大纪录,直到目前仍是深圳第一高楼。

这一年,深圳迎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深圳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7年,世界目光聚焦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定文化自信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深圳先行先试,提出重点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同时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体设施。这是经济特区的新使命和城市发展新时期新定位的必然要求。

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大手笔规划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打造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性设施。

自此,深圳掀起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

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高度、从建筑地标到文化地标,深圳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深圳人用“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续写着改革开放的神话。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国贸大厦 数读深圳改革开放(4)

审读:孙世建

本文来自【深圳商报-读创】,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