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世界名著之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你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小说?留言说一说。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直接取材于俄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实生活。它是由两条平行的线索构成的。条是,安娜在还不完全了解爱情的全部意义的年龄,就奉姑母之命,嫁给了比他大20来岁的卡列宁。卡列宁是一部根本不懂得生活、爱情的官僚机器。安娜感到窒息,感到生命被摧残着。于是同青年军官渥伦茨基发生了恋情。

解读世界名著之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经济上摆脱了封建农奴制,人们精神也必然要进一步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安娜“要爱情”、“要生活”的呼声就是这种解放的反映。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战胜了他的宗教偏见,使最初构思中的一个不守妇道应受上帝惩罚的坏女人在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和个人幸福的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妇女形象。

对于以卡列宁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和舆论的扼制,安娜的反抗是顽强的。而当安娜要冲破牢笼、重新生活的时候,遇到的却是一个“同她很疏远”的男人。渥伦茨基宣称自己一生不结婚,不建立家庭。这样,安娜在同卡列宁冲突之后,又产生了同渥伦茨基的冲突。安娜冲出“黑暗”王国,失去了家庭、儿子和地位,同渥伦茨基过上了一段有爱情的真实的生活之后,渥伦茨基又要冲出安娜的“束缚”,保持“吉卜赛式”的自由。渥伦茨基的生活方式是刚刚来到俄国的“新习尚”。封建的“黑暗王国”和这种“新习尚”造成了安娜的悲剧。托尔斯泰在古老的“贵族之家”行将崩溃时,通过对安娜悲剧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家庭的思想”。

解读世界名著之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2)

列文线索是托尔斯泰创作过程中扩大构思的产物。列文是托尔斯泰最有代表性的探索主人公。在这“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候,在俄国剧烈变动的年代,贵族的以及俄国的前途引起他热切的关注。他力图找到一条俄国式的有效的、合理的经济制度,使农民对农业的成功发生兴趣。列文形象表现了作家世界观由贵族向农民方面转变的轨迹,以及他的浓厚的俄罗斯天性,也表现了作家由旧生活向新生活转变的轨迹。列文和吉提所建立的家庭是托尔斯泰理想的家庭。照列文的意思看来,婚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爱情。有了爱情,家庭总是幸福的。

安娜和列文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形成了《安娜·卡列尼娜》结构上的特色。作家不受拘束地从一个插曲蔓生出另一个插曲,给读者带来连续感和自然感,并且再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作家通过两条平行线索进行了两个领域的探索。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将作品“拱型”结构的“拱顶”镶合得天衣无缝。

解读世界名著之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3)

《安娜·卡列尼娜》心理描写的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感受性。作家经常进行精密观察、自我深省,掌握了大量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描写人物心理时,能够揭示人类所共通的秘密,具有独特的细致入微的力量。《安娜·卡列尼娜》是反映“今天”的作品,其中有的主人公又最接近作家本人,因此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中最多地灌注了作家自己的心灵的体验,比如溜冰、农事、求婚、忏悔、哥哥的死等细节,造成了非常微妙的内省力量。

在叙述方法上,《安娜·卡列尼娜》发展了一般小说的作者全知叙事法,使之向场景法过渡。托尔斯泰认为,在小说中以作者身份来描写并不好,应当描写某一人物在其他人物中所引起的反响。安娜第一次出现在火车站上,作者并未从“全知”的角度描写她的动人的美貌和优雅的风度,而是通过对渥伦茨基产生的魅力写出来的。这样不仅增强了真实感和感染力,而且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拉开了这场爱情戏剧的序幕。列文同读者第一次见面时,他的接近平民的作风和浓厚的俄罗斯天性,则是通过奥布朗斯基鄙视的、略带嘲讽的角度写出来的。这样使读者对列文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还展示了薛杰巴茨基家两个女婿间的性格冲突,表现了在急剧变革的年代里,贵族阶级的分化。

你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小说?留言说一说。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