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排行榜前经典名著值得珍藏(名著专辑西游记:最)

西游记排行榜前经典名著值得珍藏(名著专辑西游记:最)(1)

《西游记》最“接地气”的神魔众生

那书那人那事

吴承恩:承前辈心血之恩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都说是吴承恩。其实,有关这部巨著的作者,史料佐证极少,是否真出自吴承恩之手尚难定论。也许,吴承恩为作品的最后成书贡献良多,但他一定也是站在了众多前辈铺就的基石之上,方才能够在文学史上享此盛誉。从这个角度而言,“承恩”之名其来有自。

关于本书出自众家之手的证据,不谈早在宋代就已经流传的取经诗话以及元代的取经杂剧等史料,仅从作品本身我们就可以轻易找到。比如书中乌鸡国那段故事,明明作妖的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在三十九回已经被孙悟空打败继而被文殊菩萨擒回,但七十四回它又出场并成为三妖的老大哥,而且盘踞于狮驼岭何止数百年!出场角色重复,而且时间完全对不上,这就是“集体创作”的铁证——如果是一个人单独创作全书,这样严重的低级错误一定不会出现。

《西游记》的这一创作特点提醒我们,阅读本书时不必苛求情节的连贯与严密,因为这不是它的长处所在。那么,它的长处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书中的章节来具体感受一下吧。

悟空:最喜小儿亡赖

关键词:

神通广大 敢作敢当 桀骜不驯  疾恶如仇 爱憎分明 重情重义 机智过人 顽皮可爱 性情急躁 好胜心强

菩萨坐定道:“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号称“慈悲第一”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对着前来求助的孙悟空,一开口便是要抵押!哪里像四大皆空的菩萨,倒像个锱铢必较的婆婆,可谓烟火气十足。全书塑造人物,上至佛祖,下至小妖,无不如是。

细品此语,个中意味尚不止此。其中有对孙悟空的戏谑:你这猴子自命神通广大,怎么几次三番上门求我,齐天大圣的威风何在?且让我也难为难为你。亦有对晚辈弟子的善意提醒:莫以为自己神通广大,手段了得,小小一只净瓶让你体悟什么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还能让我们看到古代师徒关系与现代师生关系的大不相同:那是一种带着强烈亲情色彩的关系——唯有至亲长辈,才能开这样的玩笑。不信?来看行者的反应。)行者道:“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你教我留些当头,却将何物?我身上这件绵布直裰,还是你老人家赐的。这条虎皮裙子,能值几个铜钱?这根铁棒,早晚却要护身。但只是头上这个箍儿,是个金的,却又被你弄了个方法儿长在我头上,取不下来。你今要当头,情愿将此为当。你念个《松箍儿咒》,将此除去罢;不然,将何物为当?”(急躁易怒一点就炸的齐天大圣,这时半分火气也无:我身上这点家当哪儿有可以抵押的,菩萨你非要抵押不可,那就把我脑袋上这个紧箍拿去吧,就它还值俩钱。咂摸咂摸这话,里面毫无因为有求于人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无奈,倒像是一个孩子,正在扯着亲长的衣服撒娇耍赖。正是这样的行者,才让我们感到亲切可喜。)菩萨道:“你好自在啊!我也不要你的衣服、铁棒、金箍;只将你那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作当罢。”行者道:“这毫毛,也是你老人家与我的。但恐拔下一根,就拆破群了,又不能救我性命。”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行者笑道:“菩萨,你却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万救我师父一难罢!”

(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点读:

很多时候,孙悟空就像个孩子,孩子般的好奇好动,孩子般的争强好胜,孩子般的耍赖胡闹……正因如此,对这个搅闹三界不得安宁的绝世妖王,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恐怖畏惧,也没有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而是觉得他特别亲切,像一个儿时的玩伴,甚至就是童年的自己。

作者:吕培铭 来源于语文报九年级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