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压力谁是最大的动力辩论 争论和辩论之论

人际互动中,最难以克服的是不与人家争论,也就是听到不同意见能保持耐心,“让人家把话说完”,自己不同意可以表达自己看法,但是不激烈反驳对方。

做到这点绝非易事,因为人性好为人师,喜欢通过反驳打压别人抬高自己,获得心理优势,提高自我效能感,体现那么一点点自我价值。

所谓鸡毛蒜皮小事,一旦我们不同意对方看法,对方也不会容易认同,于是出现争论,如果发生在家人之间,容易形成争吵,看似三观不合,根本还是人性争强好胜。

生活中与人争论是毫无营养的事情,过后会后悔,遇到不合意见又忍不住,这就需要我们做点思维辨析。

为此,我们引入争论和辩论区分,相比无营养的生活争论,专题辩论才是正常的。

辩论赛是学生们最常见的学校活动,也是训练思维意识的好方式。了解辩论赛的朋友知道,辩论赛本质是一项游戏活动,辩论赛要有辩题、两只辩论队伍、辩论规则、评委等。

辩题一定是两种不同观点的集合,具有两可性,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题分作正反两方,辩论者的观点不是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随机抽取,抽到哪个观点就作为自己观点,这就是游戏。

兴趣和压力谁是最大的动力辩论 争论和辩论之论(1)

比如历史上很有名的“道义之辩”,到底道德重要还是利益重要,曾引发长期争论,原本的辩论演化为争论和攻击。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也会用这个作为辩题,训练学生辩证思维水平。

假如抽到正方是道德重要,那么就要维持这个观点而批判对方,假如抽到反方也就是利益重要,那么辩论观点就反过来,这也是游戏的含义。

游戏,重要的不是观点对不对,而是要严格按照游戏规则玩。

也就是说,辩论者本身就清楚辩题作为观点具有两可性,没有完全对和错区分,两种观点都有对和错,都不是完美的,自己不过是游戏者,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而再看争论者呢,完全无视与人家争论的观点也有两可性,位置不同所见不同,屁股决定脑袋,把观点争论视作战斗,非要你死我活,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一根筋思维。

想想每天与人争论的那些事情,其实完全可以作为辩论题目进行,也就是说辩论和争论原本是一体两面,这样转念之后会恍然大悟。

比如,我们把三观拿出来看看是否如此,是否就是辩题而已:

1、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2、 人生是吃苦的还是享福的?

3、 世界是确定性的还是不确定性的?是变化的还是静止的?

4、 人生有价值还是无价值?无价值的话如何创造价值?

把三观视作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看法,这就是辩论,是有趣好玩的游戏,如果视作具有标准答案的排他性封闭性问题,这就是争论,是心理烦恼的源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