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

如果你错过了前几天俞敏洪与樊登在某音上的直播连麦,那么来看看两位大咖讲到的文字精华内容。

他们讲到了关于读书创业,关于演讲口才,关于专业不对口及人生选择,关于沟通力以及亲子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对话内容丰富,极具价值。分享给各位,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2)

关于创业

樊登:比尔·盖茨说,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超过一万个普通的程序员。

这个世界不像过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在这个社会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赋能给每一个“超级个体”,个人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

于是我发现,如果总想保持整个公司的平均水平,公司很容易就变得平庸,反而高风险。

因为一旦出现巨大的黑天鹅事件,这个公司所有人都差不多,那就没有人能拯救这个公司。

我们需要想办法提高公司的活跃度,让公司里的年轻人都想要冒头、想要尝试、想要成为李佳琦、李子柒这样的“超级个体”。

俞敏洪:回顾新东方的发展历程,结果发现我错过了一些挺好的发展机会,新东方出现了大量名师,我在对他们的激励上其实不够到位。

新东方的几十个名师在全国都很有名了,但当时在互联网能够把他们的能力不断放大的时候,我没有给这些老师匹配上更好的激励措施,没有把他们和我从雇佣变成合作关系。

这直接导致在互联网转型时代,一批新东方优秀老师自己出去创业,而且他们大部分都做得相当不错。

樊登:我特别怕创业者拿到投资后马上变得刚性,只能按照这个规划来,达到我的愿景和目标。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从新东方里找出一个罗永浩或者李笑来,为什么不能扶植他们做大?

俞敏洪:这次新东方遇到的情况对我来说反而是件好事,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是不是有可以突破的东西。

因为已经被打破了,与其重新把打破的东西粘合起来,还不如重建一个新的。

樊登:当一个公司做得很顺利,长久之后,创业者特别容易误以为是因为自己的经验。

越相信自己、越崇拜自己,越会执着地要求别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经验就不是很管用了。

俞敏洪:新东方也投了不少项目,凡是钱投得比较多的项目,反而失败概率比较高。

樊登:约束条件非常重要,是创新的必备。

俞敏洪:我认为运气这件事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

我的运气也是来自于放弃了北大讲师安逸的生活,最后纵身一跃,进入了创业的大海。

樊登:当我们被卡在了某个地方,往往是因为自己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总想用过去的方法伸一只脚探一探再下去,但像您离开北大,就没法探,只能跳。

人要能够接受猛的一跳,才有可能面对新的创业挑战。

俞敏洪:我的底线就是,不管怎么跳,能活下去就行。

中国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铁饭碗也不是保险的,最后有可能带来的是能力的丧失。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3)

图/电影《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4)

关于演讲与口才

俞敏洪:你本人很有沟通演讲的天赋,在大学的时候就获得过全国辩论赛冠军。你的这些能力是怎么来的?

樊登:我不认为有天赋这件事。

我们那时候规定,一辩发言3分钟,不能看时间,以此来培养自己对于语言的精度,天天都这么练。

我记得1999年我们去打国际辩论赛,最后已经练到我们看到对方的选手,脑子里面已经完全知道他们要说什么话,这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口才的练习核心,第一多读书,第二多练。

俞敏洪:做了新东方,我才发现演讲很重要,有两个要素非常重要:第一是讲话必须要有激情。第二讲的要有内容、要有逻辑性,还得要轻松。

辩论赛获得冠军这件事,对你后来的人生有没有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樊登: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意外推动的。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有一个很大的银行说和我签约。我就问他们一个月能给多少钱,人家说大概三千多底薪,我说那不去。

我当时并没有任何人生规划,也没有方向,只是觉得钱真少,要是一个月八千我就去,没八千我就不去。

今天我们作为过来人,会跟年轻人反复说不要太看重起薪,更要看重学习,看有没有前途。

但当我们自己还是年轻人的时候,看的就是起薪,看能挣多少钱。

那时正好2000年湖北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50万年薪。我一看,这个好,这个钱多,我就去了,结果考了第一名。

但那个电视台不愿意给我这么多钱,他说你这么年轻,50万对你来说太多了,然后给我变成了每个月2万。

后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邀请我,一个月一千。我放弃了2万的薪水,去中央电视台了。

在湖北电视台干不下去,因为我其实只是口齿伶俐、参加了一个比赛得了冠军,但根本没做过电视,但当时不懂,以为是自己厉害,结果根本不行,节目做得也不好。

辩论这件事可能给我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敲门砖,当然它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2001到2004年专职做主持人,2004年读了北师大博士,2007年毕业到交大。我也是从交大辞职出来创业的,咱俩路径还挺像。

所有的S曲线都是从坐标轴的左下角长出来的,如果新东方一直风风光光,您也不会做直播,也不会卖农产品。

这都是好事,不以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衡量,这些东西其实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乐趣。

俞敏洪:非常对,当时被北大处分了,因为不安分守己,觉得在北大也没什么前景,后来反而有了绝地反击重生的机会。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5)

图/电影《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6)

关于专业与就业

俞敏洪:你会觉得当时在大学学了四年材料学白学了吗?现在大学生在专业上的迷茫,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樊登:肯定不白学,经营一家公司我们都需要理性,真正的理性不是冷静,是一套工具,是一套科学方法,是可证伪的。

这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我今天做“樊登读书会”,我读什么书都不怕,我敢讲微积分,当年那么难的金属材料学,我一个礼拜都学会了,我今天花一个礼拜读一本为什么E=mc²这样的书我肯定能读懂,因为有自学的经历。

如果想用大学学的东西混一辈子,做的肯定是很低端的工作,因为大学学的东西本身就是过时的,就算是干本行,也要不断地学习。

但大学一定不能荒废,就算不爱这个专业,也要好好学习,尽量能够靠谱,这个人靠谱,就不会最后撂挑子不干。

学习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学习始终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改善。

俞敏洪:的确如此,在大学锻炼自己的基础水平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思考能力、建模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带来对知识横向、纵向打通的能力,有基础能力,未来才有发展的机会。

一个人外在的能力表现并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水成渊的结果。

我现在开始学数学了,这对于我现在的理性思考,包括去理解一些跟科学相关的书籍,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希望通过学数学减少自己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可能性。

樊登:学数学还有个很重要的好处是理解自然界。

自然界中看起来非常随机的事情,都有数学规律。

我最近才把这事想明白,好几本书串在一起,为什么是三生万物,为什么不是6,为什么不是4?

因为我们过去学过常用对数log和自然对数ln,ln的底数是2.7182,以2.7182裂变是速度最高的方式,2.7182是最接近3的数字。

如果想稍微理解一点自然对数,可以读读《深奥的简洁》,之后再做管理、做企业就肯定不一样,因为会有数学的支持,数学的支持是最靠谱的。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7)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8)

关于沟通力

俞敏洪:我发现最近凡是有关沟通力的书都卖得很好,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年轻人、职场人士确实在沟通方面遇到了很多障碍?

樊登:说实话,我不觉得是沟通的问题,只是因为沟通是人们最容易反思到的问题。

沟通所影响的东西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根本原因一定跟思维方式有关,包括行为习惯、对这个社会的热爱程度、对别人的热爱程度。

俞敏洪:内心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等等,实际上比读这些书本身更重要。

像你这本《沟通力》,适合两种人,一是在职场工作的成人,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沟通进行提升。

此外,因为你当了父亲,会不自觉地写一些亲子沟通的方法,如果父母读完,会在亲子沟通中起到正向的引导。

俞敏洪:如果对成年人的沟通提三个最好的建议,您会提哪三个?

樊登:第一是不去控制。一旦展示出控制的态度,对方一定会自我保护,会反弹。

第二是优先处理情绪,而不是优先讲道理。

第三是尽量多问而不是多给建议。

在建议之前多问一句话,比如“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想不想听?”、“我有一个类似的状况,可能会对你有帮助,你要不要听一下?”。

我们问了这句话,对方说“好啊,你说”,效果就会好得多,因为我们是把控制权交给了对方。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9)

图/电影《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0)

关于孩子教育

俞敏洪:你在书中还写了亲子沟通,那前面提到的三点,对父母来说是不是同样适用?父母跟孩子打交道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樊登:孩子的大脑需要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成长,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来自于轻松和自我探索。

但很多父母非得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导致孩子回到家天天跟父母作战、吵架,那他的大脑皮层就会发育得很慢。

大脑皮层管理着我们身为一个人所需要具备的东西,情感、想象力、好奇心、语言等等。

我们大脑中有一个东西叫杏仁核,是动物所需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得慢,他的杏仁核就会发达,结果就是这个孩子会更动物性一些,比如总是暴怒或者不说话,打或者逃,到了青春期就会很困难。

当我们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可以自我作主、可以自我探索的世界时,他们的大脑皮层很快就能长起来。

这就叫自驱型成长,人的自我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爸爸之前,我把所有育儿书都看了,看完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实践。

现在我儿子上初二,这么多年我从没有大声跟他说过一句话,从生下来到现在都没有过。

他的成绩在班上永远前几名,他还会自己往前学,自学高中内容,学物理,因为他有兴趣。

父母不要总想掌控孩子,而是要学会做他们的副驾驶。

如果孩子将来不想当物理学家,而是想做快递,那也得认,那是他自己人生的选择,但很多父母就不认,觉得自己的孩子必须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的痛苦。

俞敏洪:父母还是需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规范。

在和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规范达成共识之后,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宽松的环境、更好的学习引导、知识上的兴趣以及未来理想的构建,这样是否更好?

樊登:是的,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怎么应对情感,怎么关怀别人、理解别人,这是在3岁以前最需要下功夫的。

而且,塑造一个孩子最好的机会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而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

当他表现出自律能力时,我会马上告诉他,你刚刚这个行为叫做自律,你知道自律有多重要吗?你可以自律,你很棒。

他就特别得意于自己的自律,人就这样慢慢被塑造出来了。

俞敏洪:不断给孩子一种情感和行为上的正向反馈,肯定他的正向行为、正向情感,让他不断强化,最后变成自觉、自律的状态。

樊登:是的,三根支柱: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他是个生命,他会自己成长,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欣赏,我们要理解,他们犯的所有错误其实都是在学习,他们成长的速度会变得很快,人是会对自己好的。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1)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2)

关于读书、工作和业余时间

俞敏洪: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并且一直坚持读下来?最后又是什么时候想到要把读书这件事情变成事业来做?

樊登:能做成事业肯定是偶然的,但这中间有一些连接。

我小时候乱读书,当时我爸只让我学数理化,文学类、历史类一概被他认为是闲书,不让我读,只能偷偷读。

正经开始读很多书是因为大学辩论赛,但那是为了比赛。

我真正感受到读书对生活的变化,是在工作以后,我发现到了工作岗位上,大学学的东西几乎都用不上,我遇到不会的就立刻找书读。

当爸爸的时候,我很认真,我把能成为好爸爸的书都找来看,儿童心理学等等都看,效果非常好,感觉带孩子没什么烦恼,因为书里全写了。

后来做“樊登读书会”是机缘巧合。

那时候整天有人让我推荐书,但我发现我推荐的书他们只买不读,我就发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家只买书不看书,我就想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办法就是用手机把他们拉进一个群,然后给他们讲书。

我基本上就是一个读书的受益者,想把读书分享给更多人。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3)

俞敏洪:如果你没有“樊登读书会”,你还会十年读500本书吗?

樊登:不一定。这个工作对我帮助很大,当我做出这个承诺开始去讲这些书,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我。

做一份工作最大的快乐,是它能给我们带来滋养,而不是掏空我们。

我从来不觉得读书是个负担,我们也从来不取悦用户。

我定义我们公司是一个教育公司,而不是一个商业公司,逻辑很简单,商业的核心是满足、迎合,教育的核心是改变。

俞敏洪:你觉得有哪几本书对你帮助比较大?

樊登:《论语》算一本,但《论语》并没有上升到自然科学的高度,后来对我冲击比较大的是塔勒布一系列的书,《黑天鹅》和《反脆弱》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不确定性。

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天天想追求确定。

俞敏洪:塔勒布的《黑天鹅》给我的印象也挺深,因为他提了一句话,叫“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路径”,这是我得出的一个结论。

樊登:您的结论跟我的还不太一样,我读完以后的感受是放弃对确定性的追求,在不确定中享受,并且创造奇迹。

塔勒布都是靠不确定性赚钱,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生的妄念,因为佛说了,一切东西都是无常,有些东西你根本想不到。

但如果我们能生活在不确定性中,烦恼就会大幅下降。

俞敏洪:那一个人怎么能坦然地生活在不确定性中?

樊登:看清楚自我的真相。我们老想追求确定,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得很大,事事都追求确定性,导致的结果一定是痛苦。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4)

俞敏洪:人通过什么样的思考或者训练才能把自我放得更低?或者不那么在乎自我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樊登:豁达确实很重要,我们需要看到头顶的宇宙、看到人类的历史,看到这些东西。

俞敏洪:我其实和你有一个类似的状态——倒逼机制,我之所以每个礼拜要找一位读书人来对话,就是因为,为了和作者对话,我得去读他的书,通过读他的书,又倒逼我寻找其他相关的书阅读。

你现在也会和很多作家进行对话,我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倒逼机制,因为一些自我承诺而去认真读书。

但这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机会,在这种前提下,怎样能让更多的朋友们像我们一样读书呢?

樊登:这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

首先,很多人不读书的第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重要,

第二,很多人会因为翻来覆去的几句话读不懂以至于困在前三页就过不去了。

我们也在不断地复制更多领读人。我们想创造一个新工作,叫知识顾问。

现在最稀缺的是新工作,很多老工作都在不断被人工智能替代,我有时候很尊重也很心疼外卖小哥,因为送外卖学不到太多新技能。

俞敏洪:我也想补充一句,其实不只是外卖小哥,很多人都是生计所迫,做着重复却没有进步的工作。

我们所说的进步不是说工资上有没有增长,更主要的是思想上、意识上、自我认知上有没有提升,大家要学会利用业余时间或是零碎时间多学点东西,入门就是从阅读开始,或者从学习某一个更有用的技能开始。

可能大家听说过北大保安最后当上校长的故事,那个保安的英语就是在新东方学的。

他从零学英语、背单词,买了不少词汇书,后来真的把英语学出来了。

后来回到家乡,现在在家乡一个大专学校当校长。

樊登:人和人的区别是业余时间。业余时间怎么度过的,决定了我们后面几年的生活。

俞敏洪:我有一句话叫“业余时间改变生命”,反而不是我们的工作改变生命,除非是自己创业。

很多人都问我,俞老师你这么多事情是怎么完成的?

我说新东方的事情是正常上班的时候完成的,旅行基本都是在假期,阅读和写作有一半是在汽车和飞机上完成的。

会有朋友问我如何才能快速阅读。我也分享几个心得:

第一,阅读速度是训练出来的,你读的书多,你阅读的速度就会相对快一些。

第二,读书多了之后,书中内容重复的部分可以快读或者略过,这样速度就增加了。

第三,学会提炼要点,尤其一些理论性、事实性的书。

第四,学会回顾。读完书后,把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回顾还有一个时间差,比如你觉得这本书值得,可以在读完一个礼拜左右回顾一下书中划出来的要点,记忆就会更深刻。

此外,还必须有固定的时间专注阅读。

俞敏洪和樊登直播对话(俞敏洪对话樊登)(15)

图/网图侵删

内容来源:某音直播“俞敏洪对话樊登——被读书改变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