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故事有哪些(民族团结讲三个故事)

民族团结故事有哪些(民族团结讲三个故事)(1)

罗星星:多才多艺的兄弟次松

罗星星是一位“90后”男孩儿,201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昌都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多。他说,这里的人们勤劳、热情、真诚,他在这里很开心。

“第一次关注到他,是在2014年我参加工作前往丁青县的大巴车上,那辆车里全是分配到丁青县参加工作的人。”星星向我们讲述了他和好兄弟次松的故事。他说,那个时候全程还是土路,从昌都县城前往丁青县需要八个小时。“我们是早上八点钟出发的,因为想到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大家都很兴奋,一路上东看看西望望,不时拿起手机拍拍照片。但是很不走运,下午刚进入丁青境内没多久,车就抛锚了,修车是等不了了,只能从丁青县城重新开一辆车来接人,等到车子重新上路时已经傍晚七点了。”

车内光线也逐渐暗淡下来,饥饿寒冷中,坐在星星右侧的一位藏族朋友的歌声吸引了他。“他唱歌很好听,声音洪亮,节奏清晰,还能发出那种我怎么也无法发出的颤音,更令我惊讶的是,他几乎每首歌都唱得很好。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终于开口问了他‘兄弟,你喜欢唱歌吗?’‘是的,我很喜欢。’顿时对他的多才多艺感到敬佩:藏民族果然有天生的艺术细胞。在交谈中,得知他的名字叫次松。”

之后,次松打开他的背包,拿出小面包递给星星,简单说了一句“吃吧,我们是朋友。”星星被次松的真诚所打动,吃了一块小面包。两个人的友谊结于此刻。

星星说,后来次松家里人给他寄了牦牛奶,他给我带了一瓶,让我尝尝,还认真地嘱咐道:一次不能喝太多,要不然会拉肚子。星星点头笑着答应。后来,星星得知次松想网购几套衣服,便过来帮忙。“我们一起在网上给他选了几套衣服,花了300多元钱。他很开心,说如果他自己买这些衣服可能要花去600多元。”

平平淡淡的小事儿,在星星和次松看来,就像浇灌花朵的一滴滴清水,让友谊之花愈加美丽。

星星说,次松得知他对牦牛很感兴趣,便说如果休假了去他家玩,他一定要送星星一头小牦牛。星星当时就笑了,但是次松却真诚而严肃地说,他说的是真的,他会跟阿妈说,送兄弟一头小牦牛,阿妈一定会答应。“看到他真诚而认真的眼神,我很感动,我说我相信你说的话。内心也更加坚定:他一定是我一辈子的好兄弟!”

拉姆:我和“兵哥哥”常斌

“拉姆,听老师说你最近都学习到很晚,自己要注意身体啊!”

“没事的,哥,马上要考试了,我想再冲刺一下!”

拉姆放下电话,又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在她心里,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对哥哥最好的报答。

四年前,就读于波密县中学的拉姆,家庭出现了变故:父亲干活时不慎摔伤导致半身不遂,母亲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为了不给母亲增加负担,在四川上大学的姐姐次仁玉珍开始勤工俭学,艰难维持着自己和妹妹的学业。

也就是那时,林芝军分区某部队“扶贫助学”工程全面启动,上海籍战士常斌主动申请参加了“一对一”扶贫助学。在了解10名待助的贫困学生基本情况后,常斌选中了躲在角落里的拉姆。

在常斌眼里,拉姆从来都不是一个被资助的贫困学生,更像是他的亲妹妹,拉姆也很亲切地称呼常斌“哥哥”。拉姆告诉常斌,她从小就很敬佩军人,更没想到会得到一名军人的帮助。

除了每月资助的生活费,常斌经常给拉姆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有时还带拉姆去吃好吃的。每逢周末,常斌都会请假外出,战友们都好奇地问他去哪里,他却咧嘴笑道:“回家!”

两年过去了,拉姆一家早已把常斌当作了自己的亲人。而这时候,常斌也将告别自己的军旅生涯,他说,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拉姆,离别时,兄妹俩眼里都浸满了泪花。

之后,在相聚几千公里的上海和波密,依然连着两颗互相牵挂的心。

2015年9月,拉姆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拉萨中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她给远在上海的常斌拨通了电话,常斌也告诉拉姆,他顺利通过为期半年的集训,被招入上海市特警大队,成为一名真正的特警。

忙碌充实的生活依旧继续,拉姆说,她的理想是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如今正朝着自己的理想迈着坚实的步伐,她知道,唯有努力才能不辜负“兵哥哥”的期盼。常斌也相信,那个曾经躲在角落里的小丫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高婉茹:让他乡成为故乡

“我们仨说起来很奇妙,汉族朋友来自河南,藏族朋友来自西藏,我是回族,来自甘肃。我们互相学习,时间久了,对彼此越来越了解,关系越来越好。”

高婉茹是一位漂亮的回族女孩,几年前和丈夫来到西藏做特色工艺品生意。她说,在异乡奋斗,有时难免会觉得有一点孤独无助,多亏能够认识这么好的朋友,伸出温暖的手,让他乡变成了故乡。

“河南的朋友是修车的,因为我们有时候会去地区进货,难免长期在外跑车,他在修车方面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和便利。藏族朋友在当地开茶馆,看到我们初来乍到,就热心给我们介绍当地的民风民情及特产,不但对我们做生意提供了很多有益信息和帮助,还让我们对西藏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高婉茹说,闲暇时候,他们就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酥油茶。“他们经常把家乡的特产带给我们,我们每年回家也会给他们带点我们的地方特产,也让两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感受一下大西北的特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来自三个省区的三个民族的朋友对彼此有了更多了解,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团结凝聚力量,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经营,让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西藏让他乡变成了温暖的故乡。”高婉茹说。

编辑:央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