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翡翠朝珠(起拍价1.8亿的翡翠朝珠)

民间曾流传一句话,“明清确然无佳翠,偶见必出帝王家。”因此,翡翠又被称为“皇朝翠玉”。在2014年香港三希堂春拍卖会现场亮相的一串翡翠朝珠,就以1.8亿人民币底价起拍。这串出自清代皇家的翡翠朝珠,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为什么可以折射出晚清帝妃的一段凄婉爱情呢?

最贵的翡翠朝珠(起拍价1.8亿的翡翠朝珠)(1)

翡翠朝珠

慈禧对翡翠喜爱的程度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她所居住的长春宫四处都是翡翠玉器。她的吃、穿、住、行基本上都有翡翠的踪迹:用翡翠玉筷来进膳,用翡翠盖碗儿来喝茶;头插翡翠簪子,耳戴翡翠耳钉,手戴翡翠戒指,手腕套着翡翠镯子,手里还把玩着翡翠鼻烟壶。

这次拍卖的朝珠共108颗,总重342.3克,呈圆珠状,每颗大小几乎一致,最大颗的直径达1.2厘米。按满清贵族礼制,朝珠级别中属帝王绿翡翠为名贵。此前,来自清末宫廷的27颗翡翠玉珠项链曾在苏富比春拍以2.1亿港元成交。拍卖行发言人认为,若此成交价为参考,这串朝珠最少值8亿港元。

拍卖行透露,这串朝珠为清朝慈禧太后众多翡翠饰品最珍爱的一件,后来慈禧将朝珠赐给光绪帝,光绪帝又将之转赠给他最宠爱的妃子珍妃。

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慈禧决定携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走前强令珍妃自尽,珍妃不肯死,慈禧遂令太监将其推入井中。主流史学界多认为珍妃是因支持光绪搞戊戌变法而激怒慈禧。当年的皇族随历史逝去,而这串朝珠如今则由收藏家彭水若收藏,彭水若的父亲就是光绪帝书法侍教彭述。

斯人已去,空留遗物令人悲叹。我们尚无从知晓这串朝珠历经了怎样的辗转,但仅仅凭借这几次转赠,便可一窥光绪皇帝对珍妃的重视和珍爱。

慈禧太后的贴身女官德龄曾经在回忆录中写到,光绪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除了参加大型典礼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他几乎从不佩戴任何珠宝。而且,他性格很沉稳内敛,爱好读书,并不像慈禧太后那样喜欢各种热闹的娱乐活动。

但是在一些时人笔记回忆录中,又记载了这样几个故事。

唐海沂的回忆文章《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中记载,“白大姐说,隆裕为了报复,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为了这件事白大姐也受过拷打。后来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开衣服,用涂有黄油漆的竹竿打)。"其中白大姐为珍妃身边的宫人,所说值得重视。

最贵的翡翠朝珠(起拍价1.8亿的翡翠朝珠)(2)

清代宫廷戏剧

由于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机事件等也引起了慈禧的反感,终于又一次引发了挨打事件,此次见于小德张过继孙子张仲忱根据记忆其祖父的口述所辑《我的祖父小德张》。回忆录中写道,“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正在玩赏高兴时,被老祖宗撞见,珍妃来不及换衣服了,老祖宗大怒道:‘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光绪和珍妃马上跪在地上叩头,请罪。老祖宗立即叫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给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最贵的翡翠朝珠(起拍价1.8亿的翡翠朝珠)(3)

慈禧太后着珍珠披肩

小德张所谈到珍妃此次珍珠串珠袍事件细节和其他材料如德龄的《瀛台泣血记》中珍珠串珠袍事件能吻合,所以此事不能以传说看待。

而这也说明了原本不好奢华和玩乐的光绪皇帝面对自己最爱的人,也仿佛丢掉了自我似的,不仅经常与珍妃一起听戏娱乐,还费尽心思用名贵珠宝装扮爱妃,完全沉浸在热烈的爱情中。

但如果因此就认为他们的爱情仅仅局限在一起享受生活的层次,又太过局限了,因为他们的爱情和命运很快就在国仇家恨中更改了方向。

光绪为何喜欢珍妃,一方面是因为珍妃年龄尚小,活泼可爱,阅历较浅毫无心计,另一方面是因为珍妃崇尚西学,对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光绪帝的维新思想不谋而合。

从很多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珍妃初入宫的时候,因为聪明伶俐。还曾经很受慈禧太后的喜爱。而他最终触怒慈禧太后,一方面是生活上时常有上述那些不合乎规矩礼仪的行为,而最根本的是他在政治上已逐渐成为了光绪皇帝的贤内助,协助光绪皇帝自立门户,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

文廷式和珍妃的哥哥志锐是多年的挚交,当年他在志锐父亲长善帐下为幕僚时,二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文廷式到北京后,便住在志锐家,在这里,他成为志锐两个堂妹的家庭老师,而这两个小姑娘便是日后成为光绪嫔妃的珍妃和瑾妃。

最贵的翡翠朝珠(起拍价1.8亿的翡翠朝珠)(4)

文廷式画像

文廷式字道希,号纯常子,祖籍江西萍乡,却是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官宦人家,自幼聪慧异常,才思敏捷,名闻闾里,17岁时拜名儒陈沛之门下,为菊坡精舍之翘楚,但他的科考之路应该并不是很顺畅,自26岁中举后便止步不前,一直到39岁,方才跳得龙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次年春闱中。他一举拿下一等第一名,殿试又考得榜眼,授职翰林院编修,不过这年刚好是珍妃姐妹入宫为妃,其中官家是否有所干预也未可知,因为当时光绪将他钦点为第一名的,而此次的主考官翁同龢对他的欣赏,也是其中重要的砝码。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文廷式和志锐上奏李鸿章对日态度怯懦。中日甲午之战,他力主抗战,强硬无比,参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坚决反对割地和议,直言此举是“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力劝朝廷与日寇血战到底,并上疏请罢慈禧“寿诞庆典”,请恭亲王出来参政,以及公开赞助康有为成立强学会等等。与此同时,他们通过珍妃影响光绪皇帝,最终采纳主战派意见,对日宣战。

珍妃、文廷式、志锐的行动引起了主和派的忌恨,御史杨崇伊反奏“文廷式企图支持珍妃夺嫡,取代隆裕皇后;反对慈禧听政,支持光绪皇帝自主朝纲”。

这样,慈禧恨透了文廷式、志锐和珍妃。她本来就想废掉珍妃,正借此机会正可解心头之恨,就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 的罪名,将文廷式革职,赶出毓庆宫,永不录用。志锐从礼部侍郎被贬职,出任乌里雅苏台(蒙古境内,距 乌兰巴托正西1800里)参赞大臣。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珍妃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支持变法的呢?她经常通过自己的亲信太监,把宫里的一些密事告知给兄弟志锜,志锜又告知维新党人。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瀛台,珍妃也被慈禧叫去当众受辱挨打,贬入冷宫。志锜也因与变法有瓜葛被革职为民,从此俸禄和钱粮一律断绝。生活无了依靠, 又恐再遭慈禧迫害,他只好卖掉粉子胡同房产,全家逃亡上海。

在珍妃死后,文廷士观今忆旧,焉能不泪下,然国破家亡之际,自己徒有报国之心而无用武之地,只能借着那苍凉的月色,写下这首《月·吊珍妃》,以寄怀念之情。

藏珠通内忆当年,风露青冥忽上仙;

重咏景阳宫井句,菱干月蚀吊婵娟。

这“藏珠通内”4个字,坐实了珍妃在宫中替维新派传递消息的传闻。而这也奠定了她悲惨的结局。

珍妃被慈禧太后一人推入井中后,光绪皇帝他是事后才知道的。

有回忆文章说,光绪皇帝听后浑身站立不能言。后来,他托人要来了,珍妃生前囚禁在冷宫时候挂过的一顶旧帐子,挂在了自己的卧室里,睹物思人。

最贵的翡翠朝珠(起拍价1.8亿的翡翠朝珠)(5)

据说,光绪皇帝经常对着帐子泪流满面,甚至在睡梦中呼唤着珍妃的名字。珍妃在1900年去世后,直到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他也再没有接近过任何一个女人。

从坐拥四海时馈赠的名贵珠宝到生死相隔后要来的一顶旧账子。这份空前绝后的帝王之恋感动着许多人,历史上痴情的帝王很多,但能真正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皇帝却几乎没有。

在光绪帝死后三十年,坟墓被一伙身份不明的人盗掘了。1980年6月至7月,河北文物部门和清西陵工作人员对崇陵盗洞进行了实测,证实了崇陵被盗的传闻。

光绪的脚被盗墓者拉出,落在了棺床上,鞋子也没了,只有身上穿的一件龙纹图案的衣服还能看得比较清楚,贴身穿的衣服则烂得不成形了,很难辨认。而且,光绪的尸体被盗墓者翻过来,脸部朝下,身上的首饰全部被盗走了,只有他的左手还紧紧握着一件翡翠套环和莲花玉石。有传闻说,这翡翠套环和莲花玉石都是他最爱的珍妃送的,这大概是他和珍妃唯存的记忆了。

这个翡翠套环看上去很像两个串联在一起的翡翠手镯,就好像光绪和珍妃交织在一起的手,这或许正寓意着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珍妃落井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皇上来是在报恩了。”但愿这世上真有来世。他们不再是皇帝和贵妃,不再被那么多的枷锁束缚,都能够在平凡的日子中相守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