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沈塘茂良村多少人(雷州市沈塘镇茂胆村)

雷州沈塘茂良村多少人(雷州市沈塘镇茂胆村)(1)

茂胆村全貌。

日前,记者走进雷州市沈塘镇茂胆村委会茂胆村时发现,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村中保留了一些古建筑、古树木等,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新农村建设较有成效,楼房林立、村舍井然、巷道整洁、瓜果飘香,一派美丽祥和景象让人耳目一新。

千年古村党旗红

茂胆村委会位于雷州沈塘镇东北,辖茂胆、余上、余下等3条自然村,总人口3000多人,全部为革命老区村庄。

古时,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小港口。2001年,“海上丝绸之路”专家考察团来到雷州市,对市郊沈塘镇茂胆村古窑遗迹进行了考察,初步认定其属于唐宋“龙窑”,并发现了其中古瓷从唐到宋“雷州瓷”风格转变的过渡瓷器,而这种过渡和海外瓷器需求有关,直接证明雷州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

到了近代,茂胆村继续发扬爱国爱乡、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高雷地委书记沈斌以经商为名,在沈塘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他通过内线联系,以茂胆村陈氏三房祠、余下村余氏宗祠等为根据地,策划革命活动,并在革命人士陈质彬的协助发动下,在茂胆村陈氏三房祠里成立了党组织,指导革命斗争。此外,该村也是粤桂边区革命领导人梁广、唐才猶、温烊华、黄其江等进行革命活动的据点。因此,上级人民政府授予茂胆村“革命老区”光荣称号。

日前,记者在茂胆村走访时看到,该村有藏书一千多册的图书室,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窑址以及天后宫、古民居、宗祠、碑刻、牌匾等古建筑和古文物,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据悉,新中国成立后,该村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不甘落后,发奋读书,人才辈出。

雷州沈塘茂良村多少人(雷州市沈塘镇茂胆村)(2)

村民展示村中随处可见的古瓷片。

民风淳朴美名扬

记者留意到,该村村民的禽畜不用看管,家家户户的摩托和自行车等车辆,只是随便地停放外面,不用上锁也不会丢失……

“这些东西都是‘扔’在外面,从来不用担心啦!”当记者对该村群众如此“任性”地放置家庭财物而表示困惑时,几位在村巷中大树下闲坐的大婶忍俊不禁说,“我们村并没有小偷小摸现象,人们晚上就算打开门睡觉也没人偷东西的。”

茂胆村村干部陈景汉告诉记者,“村内无贼”确实是该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该村制定有《村规民约》,同时加强依法治村,法治氛围浓厚。此外,村里无论谁做了“坏事”,全村人都会认为是一种耻辱,一些长辈贤老们就会在村巷的铺仔里“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将“恶变”“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一种传统美德教育,对良好村风的形成很重要。”陈景汉说。

据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村未出现过一起刑事案件,也没有出现过一起明显突出的治安案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谓是该村的特点。而除了“村内无贼”外,该村还有可贵的一点就是“村内无毒”。据雷州市禁毒部门有关调查显示,该村全村没有出现过吸毒、贩毒等涉毒行为的记录,为此该村还荣获雷州市“无毒村庄”称号。

群策群力建设美丽家园

日前,走进茂胆村,记者看到,这个座落于丘陵地带的村庄,四周为绿色树林和田野环抱,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特别是村舍齐整、巷道整洁,让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该村是雷州市较早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村轰轰烈烈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新规划村区、美化绿化村庄等;此外还大力招商引资,开办种子库、糖仓等,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也成就了新农村建设“茂胆模式”,先后被湛江市评为特色文化村和生态文明村。

“从古到今,我们村都是先锋村;在新时代的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怎么能落伍掉队呢?”该村干部群众深刻意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必须正视问题,迎难而上,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盼。自去年开始,茂胆村全民动员掀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潮。针对该村党员多、威信高的特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党员干部突击队,攻坚克难,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茂胆村老干部陈李如告诉记者,在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雷州市有关部门就如何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基层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村”开展调研。充分调研后,他们在筹划建设茂胆村红色教育基地上达成共识。获此消息,村民备受鼓舞,主动让地捐资支持村庄的建设。“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这件事上,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人倍感开心。”陈李如说。

目前,茂胆村正在加快推进红色纪念馆这一教育基地建设,致力打造成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休闲性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后人;同时,进一步优化美化村庄,助力乡村振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