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家宫院紫禁城(清朝的皇宫为什么又叫)
首先,说明一下,不是清朝将皇宫也就是故宫称为紫禁城的。紫禁城的命名是从明朝就开始的,《大明会典》中,紫禁城的名字第一次被官方确认,清朝只不过是沿用了这个名字而已。
明朝以前,皇宫一般被叫做“禁中”,“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那为什么在明清时皇宫的叫法被改口了呢。其实,关于“紫禁城”这个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有关。在中国古代的天文体系中,宇宙被分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垣是指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其中,居于中天的是紫微垣。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以是神仙的住所,《晋书》载“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因为“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人间的皇宫也应该是四海八荒的中心,正所谓“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所以,皇宫的名字取了一个紫微垣的紫。加上皇宫是皇家重地,统治中枢,普通人是被禁止入内的,所以皇宫的名字又取了个禁止的禁,和紫合起来,就叫紫禁城了。
第二种说法,与紫气东来的典故有关。当年,大周图书馆馆长老子(李耳)辞职不干了,要出去旅行。老子骑着青牛,优哉游哉的到函谷关时,守关人发现东边的天上飘来一股紫气。守关人并没有将这股紫气认作是化工厂爆炸后的毒气,而是认为这是圣人来临时的祥瑞之气。从此,紫这个字就跟神仙联系起来了。皇帝认为自己是天子,是神仙的儿子,所以也应该跟紫扯上关系,所以就把自己的皇宫称为紫禁城。不消说,禁的含义还是禁止的意思。
在英文中,紫禁城被译为forbidden city,forbidden是“禁”的意思,但是这个翻译中却没有“紫”。可能老外看到紫禁城的“紫”的来历介绍后,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以简洁的把“紫”翻译出来,所幸就曲线救国,不翻译“紫”了。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曾有24个皇帝居住在这里,统治中国长达491年。那么,这座皇宫又称紫禁城?
具体来历说法: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移,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紫微星垣是以北极星为中枢的星群。北极星亦称北辰,古代认为它是天上最尊贵之星。
《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南宋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朱熹的见解更为精辟,他说:“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后来,就把“拱辰”比喻四方归向的意思了。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
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潮,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 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看一看门额殿角,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警卫人员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禁区。
因此,明清两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