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青岛历史--汉代的不其城)

西汉建立后,天下郡县重新划分,在即墨的东部设立了不其(音及)县”、现在青岛的市内5区和崂山县的地域都属不其县辖,县城在今天城阳镇以北2里,城周有十几里地。

青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青岛历史--汉代的不其城)(1)

《汉书》的列传中有1篇《童恢》,记载不其县县令童恢的故事。童恢,字汉宗,姑幕人。推崇他“治法廉平”,汉和帝时担任不其县令,对属下的官吏,其若“供取行善”就赐酒肴嘉奖: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亦条理纷呈。因而“一境清静,牢狱一年无囚,比县流民归化。”传记中记载了他“驱虎”的故事。不其山上的老虎常下山伤人,百姓因亲人被虎食,到童恢堂前告状。于是童恢在山下设下了陷阱,果然捕到了老虎,但不是一只,而是两只。童恢升堂审虎,说:“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称冤。”果然,一只老虎昂首鸣吼,童恢释放了它。另一只低头闭目,童恢便杀虎以偿人命。以后童恢升任丹阳太守。他在历史上被称为“名宦”。班固修的《汉书》十分谨严,这个故事当在一定事实基础上演化而来。现在青岛还有“童真宫”纪念童恢,后院还有童公墓。我国寺院门前都是双狮,唯这里是两座石虎。

青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青岛历史--汉代的不其城)(2)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建立东汉,分封了一批土地,济南伏生的9世孙伏湛是著名学者,与刘秀又是朋友,刘秀任他为大司徒,并封阳都侯,后封为不其,把不其县作为伏的封地,据记载,当时共有300户。

伏氏世代袭不其侯,经过伏翁、伏光、伏晨伏无忌伏质5代到伏完,伏完的儿子叫伏典,女几伏寿,入宫作了皇后,即历史上的伏皇后。东汉末年,诸候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请侯”,随时准备废除汉献帝。汉献帝寻觅能忠心保帝的忠臣,伏皇后说"父伏完常有杀曹之心,今当修书一封,密与父图之。”汉献帝写了密诏“,让穆顺递传伏完。伏完读诏后写了复函,穆顺密藏于头内准备回献给献帝曹操带人守候官门,查帽无获,但穆顺心慌、紧张竞然倒戴其帽,引起曹操怀疑,再查头发,终于査获了伏完的密奏。于是曹操大怒,进行了“逼官“,杀死了伏皇后,将伏完和其宗族尽皆处斩。《后汉书》上记载:“建安十九年,曹操弑后,灭其族。”这一史实在《三国演义》中有绘声绘色的描述,为许多读者所熟知不在东汉末年的诸侯纷争中,一代经学大师郑玄也来到不其县,在不其山畔授徒。郑玄,字康成,是封建社会著名的经学大师,被尊奉为“经神”,我们现在读的《诗经》、《易礼》、《周礼》等书都是他的注释本。他还著有《六艺论》、五经异义》专著,一生著述达百万余言。

青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青岛历史--汉代的不其城)(3)

郑玄早年拜马融为师,后又游学幽、并、、豫诸州当时对儒家经典有今文学派古文学派之争,他不拘一派而集大成因而后代称为“郑学”。

青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青岛历史--汉代的不其城)(4)

郑玄晚年来到不其县,在不其山筑了书院,一方面著述一方面授徒,各地幕名而来的学生为数甚多,据说,他的院附近生有一种树,树叶的叶络如同“築字”,人们叫它“篆叶”这里还有一种草,韧而细长,可用来捆书,人们叫它书带草”。

郑玄一生不愿做官,但他名声极大,各方面的人都利用他的声望,一度擅朝廷大权的大将军何进,虽然不通学术,却强迫郑玄诣见,郑玄相机逃回不其赫赫有权势、割据北方四州的袁绍也邀郑玄,拟为左中郎将,郑玄也不就在历史上著名的曹、袁“官渡之战”中,袁绍逼迫病中的郑玄随军,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六月去世,终年7岁,据《后汉书》记载,郑玄死后,赴丧者达1000余人,郑玄在不其山的故居,后世一直叫做书院”,至今依然,清代法若真写有《过东耳石间郑康成故迹》一诗,以示怀念。诗中写着“石华千丈劈青莲,奇骨孤撑大海天,古登苔涵蚕叶雪,悬峰路断鸟巢烟,水流口疑书响,书带山腰入画禅,不识先生犹在否?门开花落野径前”晋朝建立以后,不其城为长广郡的郡治,晋代名僧法显,西去印度等地圣求经,求得大量佛经以后乘船回国,原拟在广东一带登陆,但是航行迩中上了大风,課行了许多天,最后在山不其城内法显在这里翻译了部分佛经 登陆靠,长广郡太守听到是到西方求经的名僧,就迎接到以来,从不其城遗址不断出土历史文物 南北朝时期,废弃了不其县,以后城垣逐倒塌,建国以来,从不其城遗址不断出土历史文物。

青岛历史上最悠久的地方(青岛历史--汉代的不其城)(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