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1)

华蓥市隶属四川省广安市,辖区总面积约466平方公里,人口约36.3万人。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总面积达316.9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占辖区总面积的68%。自2009年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2018年被列为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以来,华蓥市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部署和推动,逐渐形成了以“三大方式”破解“三大问题”的实践经验,有效推进生态修复、城镇发展和产业升级,重塑城市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产业功能。

一、坚持以“生态 ”方式,破解“矿枯山荒”问题,助推矿区焕发新生机

一是在复绿条件差的重度矿区,以“生态 修复”方式,合理配置乔灌草立体结构,实施森林抚育,营造原生部落植物,促进矿区披绿重生,恢复生态功能。

二是在沉陷轻微地区,以“生态 产业”方式,推进复耕地综合利用,与废弃地复垦、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相结合,建立“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联结机制,推动形成企业与沉陷区群众、村集体共同发展产业的新模式。

三是在废弃老旧矿区,以“生态 景点”方式,结合废弃矿山、腾退厂房、周边山林、地质资源等要素建设矿山地质公园,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炼“三线”文化品牌内涵,将其打造为体验矿工生活、追忆矿工文化的郊区市民公园,为群众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2)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3)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4)

石漠化治理区及新建的油樟基地

二、坚持以“安置 ”方式,破解“矿竭城空”问题,重塑城镇新活力

一是以“安置 宜居”方式推动“搬得出”。引导搬迁户向新村、城镇小区安置,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以较低的搬迁成本、优越的安置地条件以及后续发展保障机制让群众搬得出、住得稳,顺利推进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

二是以“安置 就业”方式推动“能发展”。引导搬迁农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通过土地入股、农业园区务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等方式站稳脚跟。把旅游要素、民俗文化等融入搬迁安置地新村建设,促进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农民新村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等,帮助安置区群众实现创业和再就业。

三是以“安置 增值”方式推动“聚人气”。引导搬迁矿工向城市小区聚集,在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核心区等地兴建安置小区,并将其纳入片区地块统一开发建设,聚集人气、商气,带动周边地块增值,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2019年,全市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为15.5平方公里和13万人,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103.9%和85.7%,有效避免了“矿竭城空”的老工矿城市困境。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5)

华蓥城市新貌

三、坚持以“园区 ”方式,破解“矿尽业衰”问题,催生产业新动能

一是以“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现代工业体系。探索“后煤炭时代”的工业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出台系列产业扶持、企业用工、人才引进、金融信贷等政策,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力、吸引力。现已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玄武岩新材料为主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园获评全国电子信息行业首批重点推荐园区。

二是以“园区 特色文旅农旅业”推进旅游业发展。围绕“建设川东优势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在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葡萄、蜜梨、油樟、花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华蓥山景区为载体,加快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西部康养旅游重要目的地。依托四川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等品牌,“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正受到游客青睐。2019年,全市游客人数超6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0亿元左右。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6)

原平采煤沉陷区治理(四川省华蓥市以)(7)

华蓥电子信息产业园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审核:郑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