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体温计坏了以后怎样处理(水银体温计破损怎么办)

水银体温计破损怎么办?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测体温” 并上报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小区、进单位、进超市、进地铁站、在家,测量体温成了必修课。学生族需要给学校每天报告两次体温,上班族也需要给单位上报体温。常用的体温计包括: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一般家里常用的是水银温度计和电子体温计,相比较而言,水银温度计由于价格低、准确度高而成为首选。

水银体温计坏了以后怎样处理(水银体温计破损怎么办)(1)

水银温度计

一、水银体温计中的水银简介

水银体温计中的水银化学名称“汞”,是在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金属,水银在0℃就会挥发,含有它的用品一旦被打碎,挥发后的浓度就会超过卫生标准,而且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它的吸附性能特别好,水银蒸气易被墙壁和衣物等吸附,成为不断污染空气的源头。汞蒸气的密度是空气的6.9倍,一般都沉积在下部,易被吸入。研究显示,在每立方米1~3毫克汞的环境中,大约2小时就可导致头痛、打寒战、咳嗽、发烧、腹部绞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行为紊乱、呼吸道和肺组织损伤,甚至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二、水银体温计中水银的危险程度

水银温度计的危险程度非常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口腔内测量体温时,万一体温计断了,水银很有可能流到口腔内乃至被吞下。为了尽快把水银排掉,这时候病人首先是不能吃饭了,要赶快多吃一些粗纤维的蔬菜类的东西;如果皮肤被断裂的水银温度计划破,很可能会造成感染,引起皮肤发炎;而如果水银进到人的血液里,会引起汞中毒现象。

金属汞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 毫克/立方米,一般情况下,人在汞浓度为1.2~8.5毫克/立方米的环境中很快会引起中毒。一支水银体温表中含有1克汞,打碎后落在一间15平方米,3米高房子的地面上,汞如果完全挥发,那么室内空气中汞的浓度可达22 毫克/立方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允许标准,会严重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

三、体温计摔碎后,该如何做?

1. 可用湿润的(医用)棉签或胶带纸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粘集起来,放进有盖子能密封的小瓶中,如饮料瓶等塑料瓶,并在瓶中加入少量水进行“液封”,可以防止水银蒸发。

2. 在收集过程中,动作要快,手必须带一次性医用手套,没有的话可以套上塑料袋,戴口罩。手不能与水银直接接触而且必须先将窗户打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 收集好的水银千万不要倒入下水道或者扔进垃圾桶,如果饮用了含有重金属水银的水,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所以应该将收集好的废弃水银密封好送交环保部门。

4. 由于汞蒸气密度很大,可利用风扇、换气扇等排风装置,加快将空气中的水银蒸气排除。对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些硫磺粉,生成在水中和醇中难容的硫化汞以降低毒性。而且必须将窗户保持长时间通风。

5. 对于被汞污染的房间,可用碘加酒精点燃熏蒸使碘与空气中的汞生成不易挥发的碘化汞,可以降低空气中汞蒸气的浓度。还可用10%漂白粉液体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也有一定的除汞效果。

四、人体对汞含量承受能力

微量的汞在人体内可以经尿液、大便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不致引起危害,但量过大,则会损害人体健康。

氯化汞(HgCl2)的致死剂量为0.3g。有机汞如Hg(CH3)2等不仅毒性高,能伤害大脑,而且比较稳定,在人体内停留的半寿命长达70天之久,所以即使剂量很少也可累积致毒。大多数汞化合物在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就可转化成Hg(CH3)2。有机汞摄入体内后98%被吸收,不易排出,可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而逐渐累积(主要是脑组织和肝脏)。

汞可以进入人体毛发,普通人发中汞含量平均在2.5ug/g左右。据估计,如成人头发中汞含量达50ug/g或红细胞为0.4ug/g时,即可发生中毒并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因此毛发中汞含量也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

慢性汞中毒初期缺乏明显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机能障碍,表现为神经衰弱症。急性中毒主要发生于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接触浓度大约在1~3mg/m3)之后 ,数小时即可发病。

为了防止汞中毒事件发生,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的水质标准,都规定汞含量不得超过0.001 mg/L。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出的警告主要是针对孕妇的,但这也提醒了母亲和幼儿不要过多食用含汞过多的鱼类。每周平均吃鱼量不超过340g就不用担心汞的摄入量超标,且尽量不要食用鱼头和鱼皮。有关调查表明,当尿汞值超过0.05mg/L时即可引起汞中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