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怎么挽救(但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自己)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们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是个体,在一定意义上又不是个体。我们除了自我认知以外,都需要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至少那些评价可以作为认识自己的佐证。所以,我们既是这个世界的当事人,又是旁观者,我们每天都在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人,同时也以自己的眼睛和认知为尺,去定义身边的人。我们身在局中,又该如何面对别人的口,守住自己的口呢。

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怎么挽救(但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自己)(1)

从小到到,评论你的人也不断在变化,多半都是熟人,三姑六婆等亲戚或者同学、同事,如今网络发达,交互频繁,评论我们的人也有很多来自博客、微博、抖音、快手,与你往来不频,无关痛痒,但总有些观点,留下一些痕迹,第一个评论的人美其名曰抢到了沙发。当你兴高采烈的为一件事做准备的时候,很有可能从旁边飘过来几个字“谈何容易。”当你历尽千帆终于把这件难事做完的时候,旁边也可能不咸不淡的飘过几个字“也就那样。”一件事儿做与不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样,跟他人信口点评并无关联;即使有关联,意义也不大。这种点评有别于有质量的箴言。有质量的箴言一定是靠经验和数据说话的,提供箴言的人可能是前辈,他用自己的过往经历实证了一些,然后告诉你自己的经历,让你避免再走一些弯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请你要好好感谢。

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怎么挽救(但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自己)(2)

然而,当多数人说“谈何容易”时,用的只是他自己的那把尺。人与人的标准相去甚远,也许连度量衡都不一致。回望过往,每做一件事,每做一个决定一定有人开口点评,然而被点评了又怎样呢?于事并无益,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喜爱的事,做日新月异的人,对每一件事保持自己的见解。

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怎么挽救(但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自己)(3)

比“谈何容易”更讨厌的,是你坚持己见做完了一件事以后,别人嘴里的“也就那样”。当他说“也就那样”时,这个就不是评论者标准的问题了,性质也许在这个时候就变了,叵测的醋意渗透其中。那句“也就那样”透露出的不懈与蔑视,体现了人性的另外一面。对于比人的评论,要理性客观对待,自己要有做事的准则,不能守着一颗玻璃心,我行我素有时,多听建议有时,注意甄别。我们来到这世上的唯一一点精神,就是克服困难让每一件事情变得容易,再让那结果多留一些我们曾经来过的痕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是也。

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怎么挽救(但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自己)(4)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少用自己的标尺去轻易的评论别人,给别人一些标签。我们要做好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有句话这样说“干的总会被不干的职责,干的越多,毛病越多?做一个评论者固然容易,用“谈何容易”“也就那样”这八个字可以评价万事,哪怕穿越回去修个长城,你可以说“万里长城,谈何容易”,然后你可以再穿越回来,说句“石头瓦块,不过如此”。

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怎么挽救(但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自己)(5)

做个默默努力的人吧,韬光养晦,踽踽前行。一生二,二生三,用正向的意念去激励自己,不轻易受外来的闲言碎语干扰。只要有方向,总能抵达。遇见评论者,请先肯定和汲取它好的部分,之后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亲自动手改进它不完善的部分。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就去训练自己,直到有能力那一天。无论如何,都好过评论者的嘲讽和抱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