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

河南产粮第一大县

河南产粮第一大县在哪?

滑县,被誉为“豫北粮仓”、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中国小麦第一县。

据《滑县志》所载:“周公赐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根据《元和志》的记载:“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后世滑姓都尊奉滑伯为其祖先。

秦汉之时,滑境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至明初,滑县称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降滑州为滑县。

关羽在此一战成名

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1)

公元190年前后,东汉王朝陷入军阀割据。

经过数年的重组和兼并,华北被两位军阀以黄河为界一分为二:显赫的袁绍在河北,他的旧盟友曹操在河南。

显然一场冲突在所难免,双方都迅速聚集军队在黄河沿岸防守。

当时,白马在黄河南岸,对面即军事重镇黎阳。白马和黎阳间的渡口作为袁、曹领地的南北通道,极其重要。

建安四年八月,曹操亲自进军黎阳近郊诱敌,让东郡太守刘延屯白马,以使曹操军在第一线防御袁绍时能对袁绍的堡垒一目了然。

曹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南面具有地利的官渡,于是守御白马只剩延缓敌军渡河进军的意义了。

曹操还在附近的延津安排了于禁的两千军队,回师许昌作进一步备战。

公元200年正月,曹操扑灭了刘备在徐州的叛乱后,重返官渡前线。

二月,袁绍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

刘延告急,向曹操请援。

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今河南汲县东)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

然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沮授反对独任颜良在白马,但袁绍不从。

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率军奔赴延津后,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震惊之余,率兵仓促迎战。

曹操派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先锋冲在前面,曹操又亲率徐晃等人的部队紧随其后。

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在张辽军队与颜良军队交战之时,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

从始至终,袁军诸将都不能挡住关羽。遂解白马之围。

曹操上表请求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隋唐英雄在此上演传奇

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2)

滑县东南方向,有一个“瓦岗寨乡”,当年隋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瓦岗军就诞生在这里。

“瓦岗”一名的来历,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2年夏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西部地区。晋国派兵前来援救鲁国,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国救兵会师。事后,人们为纪念这次会师,便在一处土冈上用砖瓦建了一座亭子,俗称“瓦亭”。

因为这里曾为“瓦”地,又因“瓦亭”建在高冈上,人们便将此地称为“瓦岗”。

翟让起义后,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在瓦岗四周因势筑了宏伟的寨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瓦岗寨”。

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3)

翟让的起义队伍因在瓦岗寨聚义,遂被称为“瓦岗军”。瓦岗军盘踞瓦岗寨多年,隋朝兵马久攻不下。

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的东南岸,北临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边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之遥,瓦岗正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

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瓦岗堪称军事战略要地。

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4)

然而,就瓦岗而言,在东郡境内又是个偏僻地方。这里因黄河多次泛滥,造成土岭起伏,树木丛生,沟河纵横,水鸟成群,芦苇遍野,这种环境,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

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5)

2014年冬,因仰慕英雄,我去过滑县一趟。瓦岗寨乡的街道一般,街道的尽头就是瓦岗寨景区,景区门票只要10元,里面也比较一般!

算平时肝胆,因人常热。精神是代代相传!

道口古镇

去滑县,是在新乡汽车东站坐的车,问去滑县的车在哪里,一看上面写的都是“新乡至道口”。

因为,滑县县城,就在道口古镇上。

明清以来,借助水路的便利,道口镇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

清乾隆年间,道口开始有集市;清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卫河航运发达,可达百泉、天津,道口境内设有10多个码头,发展达到了巅峰。

当时道口河段“船桅如林”,每天可经3000船次,其中大船吨位在150吨以上,基本沟通了冀、鲁、豫等省的30多个大小城镇,道口也因此获得了“小天津”的美誉。

彼时,道口已经形成了12条大街,72条胡同,并且四面还有7个城门,两个水门,俨然成为一个戒备森严的城堡。

这座城堡,至今风韵尚存。特别是运河岸边的顺河街,依然难掩曾经的辉煌。

多次蝉联“全国粮产先进县”冠军

在滑县,有一个民俗博物馆,在中国北方的县城里,能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实在是个奇迹。

博物馆里延续着千年的农耕文明:单铧独把的犁,牲口和人都能拉的耧,烧柴火的灶,榨油的碾子和木轮箍铁条的大车……

绝大多数都是木头做的,木头的笨拙和忠厚,木头的纯朴和可靠,再加上铁的锋利和石头的厚重,就是我们这个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民族生活的全部了。

也许,正是滑县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才成就了一个豫北“大粮仓”,使滑县的麦香历久弥香。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长,滑县围绕打造“粮食优质高产示范县”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一大批高标准、大规模示范区已具雏形,连片效益初步显现。

该县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县规划高标准粮田万亩方33个,千亩方38个,百亩方10个,总面积155万亩,全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其中,以26.5万亩白马坡、卫南坡和10万亩留固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为核心,规划建设的集中连片面积达50万亩的超大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产能最高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和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

作为我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00,占河南省总产量的1/40,占安阳市总产量的40%。商品粮贡献量均位居河南省第一。

关于三国白马关的知识简介(有趣的地名21滑县)(6)

去了滑县一趟,我才知道什么叫华北平原,地势十分平坦,地里的小麦,是按收割机的宽度种植的,收庄稼时也方便。

还有一个冷知识,当年有位滑县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南阳第一任市委书记,他后面的故事,无需多言。

滑县,一个有底蕴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