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原声音箱(音乐音箱与性续)
性感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泛指主观因某种诱惑产生的美感。有时,特指某个别事物的诱惑所引发的主观美感。
音乐中的性感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具有诱惑力的音色所带来的美感;另一方面是音乐作品的节律、韵律、结构、动态所带来的的美感。
1.1. 乐器的性感乐器的性感,同等于音色的性感。
日常生活中,银铃般青翠欲滴的女声或富有磁性的男声,都会给人产生诱惑的美感。这就是音色的性感。
音色的性感,在单个的乐器中,或多个乐器组合中,千变万化,非常丰富。以管弦乐为例:
1.1.1.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声:娇嫩、婉约、剔透、细腻。宛如幼童稚嫩的肌肤。
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小提琴不同:乐队小提琴音色整齐划一,齐奏时如同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灿烂金黄;独奏小提琴,嗲声嗲气,如可爱的猫咪蒙叫,音色甜美;声重,则如急切喘息,声轻,则如枕边呢喃,声缓,犹如床笫低吟,声大则如阿阿叫春;连弓毛擦弦的噪声细节(所谓发烧友说的松香味),也会透出几分磁性。
独奏小提琴又分瓜氏(Kreisler)和斯氏(Stradivari)两种。瓜琴音色丰满,如同身材均匀丰满的少妇,肉嘟嘟的;斯琴音色纯净,如同身材苗条的少女,轻飘飘的。我个人更喜欢瓜氏琴:甜而不腻,激情四射。
第二,中提琴声:圆润、朴实、温存、丰满。
由于它的音域在大提琴(比大提琴高8度)与小提琴之间,作曲家常用它作为和声的内声部,或者常用其加强低音,因此被夹在小提琴与大提琴中间,不会形成乐曲旋律听觉的敏感对象。但如果将它去掉,整个弦乐群立即空虚、扁平,没有性感的曲线,没有性感的饱满与实诚。
第三,大提琴声:温厚、和煦、儒雅、深沉。
虽然个头比中提琴大很多,但同一音区的音色较中提琴更明亮、更通透。
它比中提琴低8度,属于次中音/低音乐器。擅长抒情与叙事。其音色华丽雍容,温暖如春,被誉为“音乐贵妇”。由于作曲家常用它作为和声的次中音/低音外声部,形成与小提琴对应的旋律地位,常与小提琴旋律对答复调。
第四,倍大提琴声:浑厚、雄浑、低沉。
也叫低音大提琴。乐队习惯叫“倍大”。它是弦乐组最低的乐器,常常承担和声低音和超低音外声部。
它的拨弦演奏,音色极富性感,堂音十足。正如此,许多爵士乐也将之作为低音/超低音声部以加强爵士乐的性感。
1.1.2. 木管组木管组的乐器,常用的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长笛清澈、通透、柔和、飘逸。它是木管组的中/高音乐器,常承担木管组偏高的外声部;双簧管明亮、甜美、清纯、悠扬。它是木管组的次高音乐器,常承担木管组的次高音外声部或和声次高音内声部;单簧管音区很宽,高音明亮(更高音时尖锐),中音丰实,低音饱满。所以,作曲家对它的应用在音区上非常灵活。它即可承担高音外声部,也可承担和声内声部,还可以作为加强低音的外声部;大管音域也非常宽。高音哑冲、中音甘美且忧郁,低音丰实饱满。它的断奏音(staccato)特别幽默而被广泛使用。
木管乐器中的萨克管音域宽、且音色与技巧丰富。之所以未纳入管弦乐队,是因为它的出现时期太晚,没有赶上西方作曲家对管弦乐音色、响度、音区的平衡编制定规,而它的各种音区的音色,都可以被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所替代。因此,迄今技巧与表达都十分丰富,且性感十足的萨克斯还流落于管弦乐体制之外。
1.1.3. 铜管组铜管组常用乐器有圆号、小号、长号(偶尔增添大号)三种。
这三种铜管音色差异极大,个性非常突出。
圆号音区十分宽阔,也因此音色变化极多。它的独特音色(胸音)无可替代:它可以阴柔和顺、神秘纯净、通透如水晶;它可以神圣庄严,也可以撕吼如兽,爆发炸裂;还可以加强超低音的沉重。属于铜管乐中的中音/低音乐器,主要处于铜管组的和声内声部。
由于它多变的音色,既可阴又可阳。因此,它常常作为弦乐(阴柔)与铜管乐(阳刚)的粘合剂,而把管弦乐中和成一个整体。因此,作曲家都非常喜爱它的音色,并誉为“乐队女神”。
小号音区较窄,音色变化不大。它明亮、通透、灿烂、炫丽。也因此无可替代。它的音色阳刚之气非常霸道,乐队离开了它就不会有辉煌。它是乐队高潮不可或缺的声部。主要承担铜管组的高音外声部。
长号音区也较窄,音色变化也较丰富。处于铜管组的和声低音外声部。它的音色高音区高亢、中音区辉煌、低音区雄壮。弱奏时温柔委婉,强奏时粗暴嘶吼。其低音短奏极富弹性。它在乐队齐奏强音中独特的炸裂声非常震撼,也是乐队高潮不可或缺的乐器。
铜管组在管弦乐中的应用非常具有戏剧性。它可以自我中和成一类音色,又可以阴变或阳变成各自独立的音色。管弦乐整体可以缺少木管,但缺不能缺少铜管。
1.1.4. 打击乐组管弦乐中常用打击乐主要有竖琴、(偶尔加上钢琴)、铝板琴(或钢片琴)、三角铁、定音鼓、钹、大鼓。这类乐器多数是氛围乐器。
竖琴清纯柔和,华丽飘逸,常用于氛围描述或氛围背景;铝板琴尖锐明亮,也常用于氛围制造;三角铁、钹、大鼓常作为色彩添加;定音鼓是典型的氛围色彩乐器。它对高潮的渲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对雄浑的表达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交响乐大鼓有两种规格:φ101cm和φ81cm。前者为40Hz,后者为50Hz(架子鼓的底鼓音色与之相同,φ62cm,60Hz)。
另外,为什么流行音乐常常用电贝司与底鼓并列节奏使用。因为电贝司的音头不明显,不鲜明,而底鼓音头很重,延音很短。两者相加,就使得超低音既有音头又有延音。由于音头大,延音长,造成流行音乐的弹性鲜明,性感十足。
综上所述:乐器音色的婀娜多姿、甜美温柔、温厚暖阳、千娇百媚等都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诱惑力。在其诱惑力暗示下,它能触动人的性感神经,产生美感。并以此刺激大脑激活多巴胺、内啡肽等激素,让人产生“触电”的“爽”感觉。
以乐器音色为基础,并以此作为音乐作品躯体构成的部件,才能使音乐作品也充满性感。
1.2. 作品的性感音乐作品的构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横向变化与纵向变化。作品的性感正是由它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协同建构起来的节律、韵律、结构和动态。
1.2.1. 横向结构音乐作品在时域上的结构,即随着时间展开变化的结构,按照现有作曲理论说法叫“曲式”结构。也就是通常称为“旋律”的所指。
曲式,是一种音符在时域上进行音律、音色、动态变化上的节律。因为它是随着时间变化,最能体现“流动时间上的建筑”这一哲理,也就最能让普通人感获。所以,旋律的性感能让更多的人认知。
如果一个多声部音乐作品,只有某个声部有旋律,其他声部为伴奏(或无伴奏),称为单旋律音乐。由于它横向结构简单,比较容易认知把握,所以广受大众喜爱(如许多歌曲就是单旋律的)。
但由于单声部旋律太过简单而单调,音乐史中就出现了多声部旋律。多声部旋律被现代作曲技巧称为“复调”。也就是“音调的繁复”。“复”就是“多、复数”的意思。西方古典音乐元勋,巴赫开创了严格复调(卡农)的先河,迄今还在影响作曲的发展。
由于复调音乐的“复”字,导致了横向结构变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对于作曲技巧的驾驭而言,四声部复调难度较三声部复调大数倍,三声部复调较二声部复调大数倍,二声部复调较单声部旋律大数倍。非经过专业作曲训练,如果不是天才是很难驾驭复调创作的。因为复调技巧必须遵从纵向结构的支撑。
从作曲技巧上讲,不能驾驭复调就不配作曲家的称号。业内把复调作为了一个作曲技巧能否达到“家”的程度的尺子。
1.2.2. 纵向结构纵向结构是音乐作品在频域上的变化表现。在专业作曲上,主要体现在和声与配器上。
音乐的频域大致上为27Hz~14KHz。如管弦乐队,这是从最低的倍大提琴、大号~小提琴高把位泛音、三角铁、钹的泛音域。
通常一个双管制的管弦乐队,至少编织为:木管组2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大管;铜管组4圆号、2小号、2长号;打击乐组1定音鼓、1小军鼓、1大鼓、1钹、1竖琴;弦乐组12小提琴Ι、10小提琴Π、8中提琴、8大提琴、6倍大提琴。
纵向排列在不进行分声部时共16个声部以上。如果分声部,纵向排列在22个声部以上。
这么多的声部排列,没有秩序不行。尤其是对横向结构变化的支撑,更是不能没有秩序。所以西方音乐文化在平衡原则基础上,发明了和声学以规范纵向乐器分布的秩序。甚至总结出“上密下疏中不空”等配器原则。
基于和声学基础,则发明了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应用。并结合不同调式、调性创建和弦模型。而和弦的建构,就成为了复调音乐的基础。无论是调性音乐还是无调性音乐,它的横向结构都是建立在纵向结构基础上的。换言之,没有和弦就没有复调。
和弦至少是两个不同的音符构成。如果两个音是一个倍频程,不算两个音符。即同音不同度,一个比另一个高八度而已。一个根音,上面叠加三度音、五度音叫三和弦。与类推之。
一个本科作曲生毕业,就是要在横向结构上与纵向结构上掌握其作品应用的驾驭能力。它的驾驭,从理性角度讲,不比数学本科生容易。
1.2.3. 音乐作品的性感音乐作品的性感,就是源于乐器音色、纵、横向结构的组织及其应用。
音色、纵向、横向的变化,加上速度、力度的变化,才能构成音乐作品的张力及其动态。
其大多张力都是在对比、呼应、统一、协调的变化原则中实现的。
这种变化原则大多源于自然美的科学规则:f₁。f₁被广泛用于一切艺术的创造。其中,起承转合的变化秩序就是f₁规则的应用。如(宋)王安石著《麻雀》: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栗,
凤凰何少尔何多。
诗歌的第一句(启):陈述麻雀一窝一窝的;第二句(承):用五、六、七八数字递进形容很多窝;第三句(转):多到把皇家粮食吃光千钟(古时一种计量);第四句(合):贪官太多。诗歌的主题是贪官太多。而这个主题的呈现,必须经由启->承->转->合的时间逻辑铺陈变化才能表达清楚。
这种手法在音乐创作中也广泛应用。如肖斯塔科维奇《浪漫曲》(“48把小提琴”)如下图:
肖斯塔科维奇《浪漫曲》第一段
音乐作品的的张力大多来自自然界、人类生活结构的逻辑秩序。既是人的理性秩序,也是人的感性秩序。只不过它把这种秩序音乐化了。
正是人的理性秩序和感性秩序的逻辑,通过音乐创作的音色、横向结构、纵向结构的投射,便形成了它特有的性感。即对人之身心产生诱惑的美感。
音乐声波的生理作用汇同音乐信息的心理作用,一直在挑懂大脑的多巴胺释放。音乐达到高潮时,类似性交高潮,大脑也会爆发式激活多巴胺的释放,达到“触电”的感觉。
如果说,多巴胺被医学界称为“年轻激素”,那么,听音乐就是最好的年轻激素激活方法。传统音乐治疗中,针对帕金森这一老年病的治疗是治愈率最高的。
听音乐和听歌曲不同。歌曲有歌词,而歌词的意义需要理性去解读。理性与感性是对立的。大脑运算的理性成分居多,感性就会减弱;相反,感性增多理性就会减弱。而理性模式不会有快感。音乐作品创作充满了理性,但是音乐作品的欣赏却充满了感性。因此,音乐比歌曲更容易激活快感。人的快感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都是音乐刺激的对象。所以,常听音乐能够维护人体阳刚和健康。
毒品虽也能刺激内啡肽、多巴胺。但它是以化学反应方式,把人体健康正能量作为交换条件。这种快感赋能叫做负能量。一定程度上会很快拉胯人体的心理和生理;
音乐的赋能是以物理力学和心理学(而非化学反应)方式,它不与人体健康正能量交换,而是增加和提升人体健康正能量。所以,我其他文章中主张多听音乐少听歌。
3. 音箱中的性音箱中有性吗?没有。那为什么要谈音箱中的性问题?
重放音乐是音箱的本质。音乐重放离不开音箱的功能。所以,音乐中的性,就是音箱的性。
3.1.什么是音箱的性音箱的性,就是“无性”或者说“中性”。如果音箱不是中性,那完了。音乐的性就变味了。音箱染色、失真等,就是音乐变味的物理特征。
要做到音箱无性或中性,就是为了保障音乐性感的精确和完整。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很难。音箱发展100年历史,迄今在理论上没有物理认识意义上的高级音箱知识支撑,在产品上更没有物理意义上的高级音箱呈现。最多就是高喊或贴上“Hi-Fi”或“Hi-End”的口号或标签。
如果说Hi-Fi是高保真的缩写,这个标签的道理勉强说得过去,而Hi-End就是一个狗屁不通的口号了。
“Hi”是hight的缩写,汉语“高”;“Fi”是fidelity的缩写,汉语“保真度”。用连字符组合在一起,汉语为“高保真”。高度保真词组表意是说得过去的;Hi-End呢?“End”是结局、终点、尽头等意思。Hi-End把高度和尽头用连字符组词,是高到尽头、高到顶点的意思吗?
音响界已经热炒这个词组解释为极品。为什么说它“狗屁不通”。理论上分析:人为制造的东西没有高到尽头的东西,能指与所指不符,这是商业性炒作的口号,而不是科学角度的真实描述,相对而言就是科学的谎言;这个词组没有针对范围,究竟是指什么高到顶点没有对象。因为它不像“Hi-Fi”毕竟还有一个保真的范围。此词组没有针对范围,可以理解为尺寸高到尽头,也可以理解为价格高到尽头。即便是所指性能和质量“高到顶点”,为什么不对“高到顶点”作量化描述呢?难道最怕的就是追究它的什么东东高到顶点?或许尤其害怕客观的物理指标追究?
同类产品中,因物理指标的客观分级,都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分。“Hi-End”就是为了避开等级之分以暴露物理缺陷不利于营销,以这个生造词去引导客户“比高级还高级”的联想。
实际上,号称“Hi-End”音箱,不敢称常识中的“高级”音箱,是因为其物理特性达不到高级要求和水准。
回到高保真说话。我是同意这个“Hi-Fi”高保真说法的。
高保真就是指音箱性能高度忠实于音乐重放,没有加油添醋、没有偷工减料。如果有染色就是加油添醋;如果有压缩就是偷工减料。这统统不算保真,更谈不上高保真。
高保真音箱要求无性,就是性能上不能有音色的倾向性。至于什么北欧声、英国声、美国声、德国声通通都不是保真音箱,在音色上有倾向性,也就是强度染色。这个倾向性,就会淹没或改变音乐的感性色彩,听不到音乐的原滋原味。
高保真音箱要求中性,就是保持不偏不倚的声音重放。物理上和“无性”一个意义。
至于保真度的程度,可以分为低级(入门级)、中级(合格级)、高级(优秀级)。举例讲,频响曲线标准±3dB为入门级,±2dB为合格级,±1.5dB为高级。关于此问题是一个大课题,我今后的文章会专门讨论。
只有音箱无性或中性,才能准确地还原音乐性。只有还原音乐性感,才能准确地表达人类的文化性、心理性、生理性、精神性。
音乐性感与人类的性感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表现。
我前面的文章提到过音乐奏鸣曲的布局与节奏,就相当于人类性交合的过程投射。这个音乐秩序和发展结构已经格式化。但无论是古典作曲家、浪漫作曲家、民族作曲家、现代作曲家(十二音序列或无调性作曲)都承袭这种格式而不去改变。因为它的变化逻辑,和人类性交和逻辑类似:呈现——发展(高潮)——再现。犹如性交的前戏(预备)——发展(交合、运动、高潮)——结束(性欲消退)。
为了展示音乐与性交合逻辑的暗合,我在文后附上2012年创作的管弦乐《大岭山奏鸣曲》,以供大家参考。
这首序曲一样的作品,就是本人性体验模拟的音乐创作。其中,全篇充满了纠葛与互动:弦乐与木管的对答、木管、铜管的卡农(严格对位复调)、弦乐与圆号的交织、大提琴与双簧管的交织等等,一切都在性交合的节奏中递进、推行,直到定音鼓滚奏推向性交合高潮。
手机、耳机听不出效果。而如果音箱性能差,也难以解析作品中的卡农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