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的典故由来(的另一个说法叫)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两句话,其实这句话背后是“商圣”范蠡痛失爱子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知子莫若父的典故由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知子莫若父的典故由来(的另一个说法叫)

知子莫若父的典故由来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两句话,其实这句话背后是“商圣”范蠡痛失爱子的故事。

说起范蠡,在中国历史中,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春秋末期,范蠡在越国任上将军,帮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了吴国,越王勾践因此要给他丰厚的赏赐,但他拒绝了高官厚禄,离开了越国,并在齐国给他曾经的同事文种写信提醒“他鸟尽弓藏”,可文种虽然听取了意见不再上朝,但没离开越国,还是被勾践给赐死了。

范蠡离开越国,改名换姓辗转到了齐国经商,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俗话说,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范蠡很快被齐王给注意到了,于是拜他为相国。但是范蠡说:“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老百姓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范蠡归还相印,悄然把财产分给亲戚乡邻,离开了齐国。

后来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今山东菏泽),定陶当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业往来频繁。他认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买卖、互通有无的商业要道。果然没出几年,他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咱们今天讲的故事,就是范蠡在定陶时的事情。

范蠡在来宋国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到了宋国以后呢,又生了一个儿子。

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他这三个儿子因为生活经历不同,性格各有特点,大儿子出生在夫妻最艰难的时刻,因此很老实,而且非常爱财;二儿子正好在战争年代,所以脾气火爆,好与人争斗;三儿子出生时,家里非常富裕,因此生活奢靡,花钱如流水。

有一次,老二在楚国经商,失手杀了人,并抓起来,准备问罪斩首了。

范蠡一听到消息 认为杀人偿命,理所应当。但是毕竟是亲爹,该救还是得救。于是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意思就是不希望老二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处死。

范蠡想了个办法 ,准备让老三带着千金去楚国救老二。

老大听到父亲的安排后,感觉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为什么呢?依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我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老大看来,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家里有事理应自己出面。

范蠡解释说,让老三去救,老二还能活,让老大后,老二必死无疑。

老大一听,更受不了了,父亲这是认为自己是个窝囊废,无用之人啊,你不让我去是吧?行,那我现在救自杀。

范蠡一看,这哪行啊?老二还没就回来,先把老大整没了?那行吧,你去吧。

范蠡无奈之下同意让老大去,但还是不放心啊,临走之前特意嘱咐道:你去了楚国,见一个叫庄生的人,把千金交给他,剩下的都听他的安排就行了。另外,范蠡还让老大带了一封信给庄生

这个庄生呢,是楚国国君的宠臣。此人以廉洁正直被人所称颂,威望很高,不仅楚王的部将对他很尊重,就连楚王本人都对他言听计从。

老大到了楚国,把信和千金都交给了庄生。

庄生把信看了,对老大说:行,你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回去吧,这事交给我吧。

老大从庄生这里出来,多长了个心眼,这庄生要是拿了钱不办事怎么办?我还不能回去,留在楚国看看情况吧。

再回过头来说庄生。

这老哥是真办事啊,第二天就去面见楚王,说:大王,我夜观天象,某某星宿出现在北方,对楚国不利,只有施恩德于民,才能免除灾祸。

那个时候的人,对这套玩意都是深信不疑。楚王马上就发出大赦天下的诏令,老二当然也在赦免名单中。

这诏令一发出来,老大就听说了,暗自琢磨,本来就要大赦了,老二这就得救了,我给庄生的千金不是白花了吗?

越想就觉得这钱花的冤枉,于是,老大又去找庄生了。

庄生见到老大很诧异,你不是应该已经回到宋国了吗?

老大回答说,楚王准备大赦,老二没事了,我特来向你辞别。

庄生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来要钱的,于是就把财物还给了他。

但是老大的这一举动,让庄生觉得自己受到了愚弄和侮辱,非常生气。

随后,庄生做出了一个举动,让老大后悔终生。

当晚,庄生又去拜见楚王,说,

在楚国的范蠡大儿子看到特赦名单后,认为自己的钱白花了,本来楚国就要大赦。范蠡大儿子慌忙前往庄生府,庄生见到范蠡大儿子后很诧异,询问道:“我不是让你回宋国了吗?”范蠡大儿子则直言其来意,硬是把千金给要回来了。

这一举动激怒了庄生,庄生当晚就来到楚王宫中,对楚王说,先前因为我说的话,大王决定大赦天下。但现在路人都说范蠡的儿子被抓了起来,有人贿赂了大王左右的官员。所以百姓们都说这次大赦完全是为了范蠡的儿子,二不是为了楚国百姓。这对大王的名声不利啊。

楚王一听大怒,立即下令先杀了范蠡次子,第二日再大赦天下。

老大一下傻眼了,只好带着老二的尸体回到了宋国。

看到尸体,一家人哭成了泪人。

范蠡却平静地说:“其实我早就猜到是这个结果了。老大出生的时候家里很穷,他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把钱看得很重。而老三出生时家里已经很有钱了,对于钱财他不会那么在意。所以老大去,老二必死,老三去,还有生机。"

范蠡知道大儿子去往楚国,二儿子必死无疑,因为他太看重钱财了,三儿子奢侈惯了,即使知道楚国大赦,也断然不会要回千金。范蠡看人看事非常准,他既躲避了勾践的谋害,又预料了大儿子会害死二儿子,他的远见卓识令人佩服。

后人将这个故事概括为“惜财杀弟”或“知子莫如父”,用作成语,前者比喻吝惜钱财,结果丢了亲人的性命,后者形容父亲对儿子的了解之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