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清华博士(成都2名15岁学生太厉害了)
很多网友将一些笑话段子演绎成视频,其中就有一个很经典: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想着:我的孩子将来肯定得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目标就降到了985、211院校,等到了孩子上小学,当父母的就想孩子能够上个本科就很不错了。这虽是个搞笑段子,但是也是显示出父母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只不过是被现实一次次纠正。
成都2名15岁学生太厉害了,被清华选中,或将成为最年轻的博士
但是成都的两个中学生确实实现了全国父母的梦想,在读高中期间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且人家从清华大学一毕业,那就是博士生。这两位学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人中龙凤了。
大家想一下,15岁的我们应该在做什么?是不是刚刚考上高中,每天从早到晚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只能上职业学校学习。
但是成都市第七中学的两个高中生:鲜思成和王雅璇,都是2007年出生的,今年刚满15周岁。他们被却被录取,成了人们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大学生。
而且读的是本科、硕士、博士八年连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不是很凡尔赛?王雅璇是成都市第七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女生,从上初中时就是寄宿制学校,完全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不但如此,各方面还非常优秀,热爱运动,钢琴也是考过了八级,是典型的的学霸。早已适应了高中生活的她,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心里十分不舍。
鲜思成是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一年级的男生,阳光帅气的他不仅喜欢运动,也是酷酷的吉他手。带着对高中生活的不舍,也要步入自己新的人生阶段。
鲜思成和王雅璇两人均是在“清华大学2023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次招生”的活动中,被录取。这个培养计划从去年开始实施,目的是培养具有过硬过强数理基础的学生。
而且每年该计划只招收不到一百名学生,而且分成四次进行招生,鲜思成和王雅璇是今年第一批,也是最重要的一批中“干”掉上千人,获得清华大学的录取。面对这样的学生。
不仅仅是同龄人,就是平常人看见,也是说“羡慕都说不过来了”。但是我们要相信,这两位学生的成功不是偶然,在这成绩的背后肯定付出了比平常人千倍百倍的努力。
是不是做父母的更是羡慕得不行,恨不得这俩娃是自己生的?但是这只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当父母的还是要认清事实,不能强逼着自己的孩子像人家这样优秀。
毕竟,上千人中也就是被选中了50人,这都是学生中的翘楚了。现在网络上流行着很多的新词,其中就有一个“鸡娃”,指的是当家长的为了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就给孩子过度“打鸡血”。
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身体压力都增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折中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方式,只能是适得其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适合学习的。
所以不是只有考大学才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现在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网络上学生自杀的事件频发,这都是各种压力造成的,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孩子已经压力很大了。
当父母的,最应该做的事是关心爱护孩子,及时给予疏导,而不是再“鸡娃”。或许父母给的压力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时候真的就后悔晚矣。像鲜思成、王雅璇这样优秀的人是凤毛翎角的。
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每天都有进步,能够超越之前的自己的例子却是层出不穷的,只要孩子在努力,做家长的不仅仅是欣慰,还要有鼓励和肯定,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是孩子努力的不竭动力。
很多父母将自己最好的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体会自己的一片苦心,并表示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家长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就说明这是一场马拉松。
而非短跑,所以起跑线固然重要,跑的过程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上了高中就是大孩子了,有了更加坚毅的品格和更加成熟的心智,不懈的努力是对父母的回报,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