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铭文对照表(仓颉碑林系列)

古代称铜为金,因此在古代各种青铜器物上或铸或刻的铭文,叫金文。古代青铜器一般分为礼器、乐器两大类,而礼器以鼎为主,乐器以钟为多见,上面多刻有铭文,故也被称为“钟鼎文”。钟鼎上的铭文有凹凸之分,凹者为阴文,叫“款”;凸者为阳文,叫“识”。因而,金文也统称为“钟鼎款识”。 古代把钟鼎看做重器,所以上边多铸上文字用以纪念,因而便产生了钟鼎文字,即金文。商朝的青铜器上文字很少,西周的青铜器有长篇铭文出现,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 因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文字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它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文主要是用模范浇注的,因此即使笔画写得很细,浇注出来也会成倍地变粗,并且出现肥笔,转折处也过度圆浑,不带棱角,结体浑厚,而刻字因两端有进步和收刀,所以线条比较尖细。材料、文字特点、工具和刻铸方法不同,决定了金文和甲骨文在风格上的大致区别。

本期我们了解一下戍嗣子鼎铭文。

戍嗣子鼎,商代晚期。直口折沿,腹微鼓,双立耳,圆底,半空足,足的中腰略束,近马蹄形。口下有扉棱六条,口下饰由夔龙组成的兽面纹六组,三足上部亦饰兽面纹。铭文记录了王对器主的赏赐, 记商某王某年,九月丙午这天,商王在宗庙明堂大室赏赐给戍嗣子鼎贝二十朋,戍嗣子因受荣宠,作了这件祭祀交父亲的宝鼎。铭末“犬鱼”就为戍嗣子所属家族的族徽。

甲骨文铭文对照表(仓颉碑林系列)(1)

戍嗣子鼎

腹内壁有铭文3行,29字,合文二(嗣子、廿朋)。铭文字体象形特点突出,章法布局有行距无字距,具有参差变化,笔道镌刻清晰,雄伟有力,有的字体还具有典型的波磔体风格。器物本身和铭文内容对青铜断代、商代历史地理、以及古文字研究都有着一定的价值。

甲骨文铭文对照表(仓颉碑林系列)(2)

这篇铭文文字的象形程度很高,但是,笔致的精到和结体的成熟,已经显示出当时人们对书写技艺的把握和对汉字形体美的感觉已经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特别是该铭文除了个别字(如首行“嗣子(合文)”)之外,上下排列已经非常整齐,行气非常贯通,有了较强的经营章法的能力。此铭的书写者书写水平很高,铸刻也较为精致,是商晚期较为精彩的青铜铭文书法作品之一。

仓颉碑林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