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缅怀恩师(怀念恩师记栾宜民老师二三事)

袁雪芬缅怀恩师(怀念恩师记栾宜民老师二三事)(1)

我自1958年初中毕业,离开母校衡水中学已经五十多年了,由于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校。记得1963年,衡中 搬到疙瘩头 村西时,我曾去过学校一次,。那次,我见到了栾宜民和 王勤二位老师,我们师生三人畅谈了一个上午。中午二位老师还请我在学校食堂吃了饭。再就是1978年,我在《河北日报》见到栾宜民老师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光荣称号后,马上给老师去了封信,表示祝贺。2001年,母校50年华诞时,很想回校拜会校领导、各位老师和校友,看看母校的巨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事后从同学们那里得知栾宜民老师几年前已仙逝,听后心情非常沉痛。回想起在校时,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他们的敬业精神,如同电影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特别是栾老师在学生管理和教学上的独辟蹊径仍记忆犹新。

一、一句深刻的话

我们班升入初二时,栾老师接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在第一次班会上,栾老师讲了一句“我决不做学生的尾巴”的话,使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同学们听了很不理解,事后,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并逐渐认识和体会到,栾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不是把管理和被管理对立起来,整天跟学生屁股后头监视学生,而是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和自立能力,这不仅在当时教育了我,并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影响很大,50多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无论是一般干部还是领导干部,我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和工作,同时体会到只有树立了坚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会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才会依靠群众和带领群众搞好各项工作。

二、一节艺术享受的文学课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教材改革,初中《语文》分为《文学》与《汉语》。栾宜民老师任我们班的《文学》课,课文中有一篇题为《山峡》的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语言文字特别好,但又特别难懂,生字生词又多,第一节课,栾老师首先把课文泛读了一遍,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看,并找出生字生词,虽然课文不长,由于生字生词多,同学们读起来很怵头,同学们看了几遍后,栾老师把同学提出来的生字生词一一解释清楚,接着栾老师启发学生高声朗读几遍后,谈每个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对课文共同进行分析,栾老师为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边和学生分析课文,边总结板书段落大意,便根据课文对景色的描写,边在黑板上画图,课文分析完了,段落大意也总结出来了,一幅优美的“四扇屏”也完成了,最后,栾老师再次启发学生结合这4幅画和段落大意对课文进行复述,很轻巧的总结概括出了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一节很难理解的文学课,栾老师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事后,同学们一致感到听栾老师的文学课,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三、一次次作文课的改革

50多年前栾宜民老师就对作文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50年代,一般初中作文课都是老师拟出作文题目,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写作,而栾老师并没有完全按照这种呆板的惯例去做,他有时把两节作文课时间分开进行,第一课对一些范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指出每篇范文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修改意见,最后,老师再画龙点睛。第二节课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最受感动、最受教育或最喜欢的景色,写一篇300—500字的自命题小作文,还有时不限作文2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写一篇根据指定文章或物及人的自命题文章,这样,同学们既不受作文题目的约束,又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写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人和事,字数不限,时间不限,什么时间写完什么时间交。同学们对作文课特别感兴趣,一上作文课,同学们就到阅览室翻看报刊杂志,平时也更加注意对一些人和事的观察,等同学们把作文交上去一看,真是五花八门,各有秋色,栾老师不仅对每篇作文认真批改,还对每篇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有的还指出参考书目,对好的作文,栾老师还鼓励往报刊上投稿,这样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写作的积极性,我记得我根据当时国家提出知识青年回农村参加农业劳动的号召,写了一篇内容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回家务农,搞起了科学养殖的文章,大约有3000字,栾老师看后在我的作文后批语“这篇文章要以一篇短篇小说完成更好,可参考莫泊桑的一些作品,有时间可找老师面谈……”。根据老师的提示,在校图书室找了几本莫泊桑的作品看了几遍,征求栾老师的意见,修改了几遍,但由于学习时间紧,自己水平有限,信心不足而夭折了。另一篇是我在暑假参加农业劳动除草时,听老农民们讲得“青青菜和马齿苋”的故事,讲的是青青菜不怕土埋,埋了它还会长出来,马齿苋,用锄把它锄下来晒几天,一遇到下雨,它还会长活。我以拟人的写法写了一篇科学幻想小小说,经栾老师修改和鼓励,投到《民间文学》,想不到刊登了,使我受益匪浅。

参加工作后,平时爱随意涂鸦,且有不少“豆腐块”面世,今天回想起来,感谢栾老师的教导,更加怀念恩师栾宜民。

文革前初中二十班 杜寿鹏

《河北衡水中学官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