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师判错了该怎么办(郑州一老师为教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韩忠林 记者 刘远怀

教材出现问题,影响的是一代人。为教材指出问题,不应该是某个人的责任。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引发热议,让河南郑州“纠错”教师彭帮怀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沐浴的沐多加了一个点”“教材封面涉嫌植入广告”……这是彭帮怀16年来为多版本中小学教材挑出的错误,为了让出版社改正这些错误,他还打了20多场官司。

虽然绝大部分官司都败诉,但已经50多岁的彭帮怀依旧在质疑中坚持。“重要的是我把教材里的这些问题提出来了,只要教材还有问题,我就会一直提。”

被老师判错了该怎么办(郑州一老师为教材)(1)

“纠错”教师彭帮怀

郑州有位老师坚持为教材“纠错”

近期,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课本中插画人物丑陋的形象,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不少人纷纷晒图,指出教材中存在问题。

此事也引发了教育部关注,5月30日晚,教育部表态要“进行全面彻查、对查出的问题将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顶端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并不是“教材存在问题”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实际上,有不少热心市民,不断地在为教材“纠错”。

被老师判错了该怎么办(郑州一老师为教材)(2)

语文课本中的错误

指出教材中的错误,河南省郑州市一位从教三十多年的老师彭帮怀,是典型代表。他从2006年开始为各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挑错”,为了让出版社改正这些错误,还自费打了20多场官司,被称为“纠错教师”。

今年是彭帮怀为小学语文教材纠错的第16个年头。16年来,彭帮怀的脚步遍布郑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从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教材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教材,从出版社到教育主管部门,彭帮怀一直奔波在为教材纠错的路上。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针对最近几天热度居高不下的教材问题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表态,彭帮怀认为这说明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教材的严谨性、科学性,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我十分认同郑渊洁有些人‘夹带私货’的观点。”彭帮怀举例说,在一本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两篇同一当代作家的文章,而在整套课本中出现了该作者共计4篇文章,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7日,郑渊洁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言论称,“人教版教材有某主编不知羞耻夹带私货将自己的文章塞进语文课本,吃相太难看。”

一个标点符号引发的十余年“纠错”

彭帮怀198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信阳教了10年学,1999年到郑州办了作文辅导班。

2006年,在辅导班教学时,一位家长的质疑,让他开始了“纠错”历程。

被老师判错了该怎么办(郑州一老师为教材)(3)

彭帮怀在讲述

“我在批改一个小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他写的省略号是4个点占一个格,另外2个点占一个格。”彭帮怀回忆,自己指出这种写法不规范时,学生家长却专门打电话说,语文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不是孩子写错了,是老师改错了。

不久,彭帮怀又看到一名小学生将双引号和冒号写在同一个格里面,他告诉学生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随后学生家长又来理论说教材上的示范文本就是这么写的,最后这位家长要求退费,无奈彭帮怀退了120元学费,但为教材纠错的种子就此埋下。

家长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年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确有一处示范文本,省略号一个格里4个点,另一个格里两个点。

“标点符号这个问题虽然不大,但是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语文考试作文题中标点符号是否规范也会影响分数。”为这位质疑的家长办理退费后,彭帮怀开始仔细翻阅教材,发现除了标点符号,教材中还有错别字、语句不通等问题。

“教材中存在错误,挑战的是老师的底线。”彭帮怀表示,作为老师,如果不按照教材教会受到家长质疑,但如果明知教材有错误,又坚持照本宣科,会误人子弟。

“这关系着我的名和利,所以我不能忍。”于是彭帮怀因为一个标点符号,成为了“纠错教师”。

16年来发现语文教材多处问题

16年坚持为教材纠错,彭帮怀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在白忙活。

“10多年前,郑州金水区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中原区、二七区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彭帮怀回忆,在一次全市统考中,要求默写刘禹锡的《望洞庭湖》诗句,可是两版本教材并不一致。

苏教版的诗句为“遥望洞庭山水色”,而人教版答案是“遥望洞庭山水翠”。

“有人觉得古诗句有争议性,但如果是大学生应该鼓励这样,但中小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思辨能力。”彭帮怀觉得,在郑州市的考试中,两个答案可以都算正确,但如果是高考、国考等当中,恐怕不会有两个正确答案。如果因为一分之差影响了孩子们的未来,后果谁来承担?

被老师判错了该怎么办(郑州一老师为教材)(4)

语文课本封面有“博爱医院”字样

另外,彭帮怀指出,金水区以前长期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曾经涉嫌在教材封面“植入广告”。

“封面上有一家医院,名字写着‘博爱医院’。”彭帮怀觉得,如果写着人民医院无可厚非,但博爱医院是一家全国连锁的商业医院,无缘无故出现在教材封面令人费解。

16年坚持不懈为教材纠错,彭帮怀总结认为,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多方面瑕疵,包括未严格依据“课标”执行、侵犯知识产权、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合法、常识性错误、图文不符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不注明作者和出处。”彭帮怀一边向记者展示一本教材的《后记》,一边说道,有部分教材的《后记》中让作者如果发现作品选入教材当做商品出售,再与出版社联系“支付稿酬”。

“这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彭帮怀觉得,不注明作者名称或不作品来源,显然是不合适的,至少对孩子们的导向不正确。

我国《教科书法定许可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明确规定,教科书中汇编已发表作品,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为“纠错”16年来打了20多场官司,无一胜诉

2013年前后,彭帮怀发现,人教版教科书7年级上册中有许多错误,“大约37处”,于是他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法庭,在全国引起轰动。

5月31日,彭帮怀向顶端新闻记者展示了这本教科书存在的错误。

例如“沐浴”的沐,应该是三点水加木,而教材中有一处却写成了三点水加术。“压根就没有这个字,教材里为什么会出现呢?”

“最终没有判决,双方达成了和解。”当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向使用该教材的学校发出《致歉信》,其中提到教材中出现一些“编校错误”。

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致歉信》后附带的勘错表中,共提到了7处错误。例如,将“劝慰”写成“权威”,将“嘉”写“佳”等。

看上去,彭帮怀发现教材中的错误后,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事实上,16年里他因教材纠错问题一共与多家机构打了20多场官司,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了。

“刚开始是打电话和写信向出版社反映,最终都石沉大海。”2007年,彭帮怀开始使用法律武器来为教材“纠错”。

“最早起诉的是教育部门,但都没有立案。”彭帮怀发现以“教材纠错”名义起诉时很难得到支持,后来他转变思路,从教材的“商品”属性上起诉。

“花钱买的教材有错误,相当于商品质量不合格,退钱总是应该的吧。”转攻“产品质量”后,彭帮怀的起诉纷纷在法院立案。

“除了那个和解的,其他的基本上都因为证据不足被驳回。”一次次驳回,彭帮怀并没有灰心,反倒是更加乐此不疲。

只要教材还有问题,我就坚持纠错

行走在为教材纠错的路上,彭帮怀并不孤单。他的手机里有十几个全国热心教师组建的“纠错”微信群,很多人坚持不懈地寻找教材中的错误。“不是在吹毛求疵,只是为了能给孩子们一本更完美的教材。”

“很多老师都能发现教材中的错误,只不过有的在‘编制’内,害怕丢饭碗不敢说。”彭帮怀表示,自己发现教材中不妥的地方,一般都要多方求证,并与很多老师探讨。

彭帮怀说,一路走来,他得到了同行、家长、律师、媒体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也让他在全国小有名气。

可是“人红是非多”,相较于帮助支持,迎面来的更多是否定和质疑。

“有人说我是炒作,有人说我另有所图,对于这些我都是付之一笑。”彭帮怀认为,一两次可以说是炒作,但自己已经坚持了16年。“谁会为炒作下这么大血本呢?”

2017年,彭帮怀因为教材问题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对簿公堂。后者在答辩状中直言,“其(彭帮怀)目的并不单纯,不排除为了炒作而谋取个人名利,因此,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不应得到支持。”

被老师判错了该怎么办(郑州一老师为教材)(5)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答辩书

“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彭帮怀说。

在彭帮怀看来,教材纠错往小处说,关系着孩子们能否学到正确知识,在一分就能决定命运的残酷现实中,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教材出错,影响的至少是一代人。”

“往大处说,教材纠错,尤其是语文,关系着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尽管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金钱,但彭帮怀始终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

“只要教材还有问题,我就坚持纠错。”彭帮怀说。

教育专家:教材编写要建立开放机制

针对彭帮怀的经历以及近期教材存在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教育部已回应进行调查,应该会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处理。”

“如果在编写教材时,编者听取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一些低级错误就能早发现。”熊丙奇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在教材采用时要把选择权交给教师、家长,由教师、家长评估教材编写的质量,从而进行选择,这也能督促出版社重视教材的质量。

“不过教材编写属于教育事务。”熊丙奇说,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也要强调专业作用,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建立开放机制,听取各方意见,这样在全社会的努力下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这与彭帮怀的观点类似。

“每次败诉基本上都是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出版社教材中的说法有问题。”彭帮怀表示,出版社往往能够提供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证明,而自己却只能从常识等角度说明存在错误,找不到任何部门或机构支持。“缺乏一个第三方机构,能够对教材中的错误进行认定。”

另外,彭帮怀还觉得,教材不应该出现错误,但现实中又很难杜绝该现象发生,所以他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教材“纠错”机制,更加高效、快捷地核实、解决问题。“法律途径耗时又耗力,结果也差强人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