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 繁花(撩一下不响的繁花)

王家卫 繁花(撩一下不响的繁花)(1)

“《繁花》即将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演出,对评弹来说,是一桩破天荒的事。”4月11日,新版《高博文说繁花》将在东艺“东方名家名剧月”亮相,这是评弹版《繁花》进驻的又一上海标志性剧院。

听说王家卫监制的剧版《繁花》就在离上海评弹团距离不远的张园置景拍摄,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回忆:“当初和《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洽商版权时,金老师就提到王家卫说过,要改编《繁花》,评弹是顶便利、顶匹配的形式。”

金宇澄曾说:“写《繁花》的阶段,我耳边一直有一位苏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个人慢慢讲,声音不温不火,不高不低,再麻烦的背景名堂,再吵闹的男女对白,先生总是笃定泰山,有哭有笑,有俗有雅,说得源源不断,像是用不着我考虑,我只要听,只要记就可以了,真是特别。”

萦绕在作家耳边的苏州口音,被上海评弹团的演员拾了起来。2016年底,高博文率上海评弹团优秀青年演员创作的《高博文说繁花》在上海大世界成型。几年来,评弹版《繁花》到过新天地、思南公馆等上海文化地标和大小剧场,2019年远赴香港西九龙艺术中心,8场演出场场售罄、气氛热烈。去年,《高博文说繁花》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户外舞台演出季”演出两晚,从室内走到了户外。

王家卫 繁花(撩一下不响的繁花)(2)

“《繁花》为评弹打开了一扇窗。”高博文说,评弹版《繁花》培育了一批忠实“花粉”,他们追着演出足迹各处跑,也有外地观众专程来沪看《繁花》,“我们不能总在同一批花上采蜜,要开辟更大的花园。”

王家卫 繁花(撩一下不响的繁花)(3)

新版《高博文说繁花》不仅在内容上有所更新,为适应东艺歌剧厅的大剧场效果,还定制了大幅LED屏,撤掉舞台上传统的桌子,去除踩脚凳,让演员有更多游走空间,时而是说书人,时而是书中人物,在观众与评判者的角色之间跳进跳出,意图营造崭新的观演体验。

《繁花》原著中的一处处“不响”令人印象深刻。如何让“不响”响起来,高博文笑言:“人物表面不响,心理活动借由他人之口说出来,衬托地讲,侧面地响。这时候就要我上场来串。演员们演得兴起,说书人要压一下,气氛闷了,说书人要撩一下。”

王家卫 繁花(撩一下不响的繁花)(4)

“评弹这种演出形式跨度极大,可以在街镇村居的活动室摆张桌子就开演,也完全能适应一流的剧院空间。”在高博文看来,评弹要服务好老观众,也要争取新观众,两手都要硬。“把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投掷到年轻人面前,要找到他们能领略、可欣赏的切入点。评弹《繁花》要探索江南文化影响当代人的有效方式,首先是改变传统放噱头的方式,必须适应年轻人语言节奏的变化。有时,精心设计的噱头,观众反响不大;不经意的一句,反倒炸开了锅。其次是在唱的部分做更多文章,年轻人未必懂流派、腔调,音乐起来就能进入情境氛围,沉浸下去。”

为什么《繁花》这个题材能撬动评弹新观众?高博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个上海的故事,“就像很多年轻人爱去武康路打卡,海派文化的气息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繁花》的文本对上海、江南事物的描述精雕细琢,用词讲究,对传统评弹亦是一种启发。“上海是一座有韧性的城市,也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用好《繁花》这个题材,表现出上海的发展和上海人的精神品格,这是评弹《繁花》的使命。”高博文说。

来源:上观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