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

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因此,今天旗旗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初中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开放的、发展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健康文化心态,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

【能力目标】

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悟文化的丰富性和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明确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客观、平等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难点】

明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播放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圣诞节的图片,激趣置疑,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丰富多彩的文化

过渡:根据上节课的安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派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搜集的节日资料。

第1、2组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来历、传统食品及节日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七夕节等;第3、4组学生展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其节日内涵,如巴西的狂欢节、韩国的韩文节、美国的林肯纪念日等。由此,使学生理解: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过渡: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以及哪些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

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日本-樱花;安徒生-丹麦”的相关资料,理解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如:中国的长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奥地利的莫扎特……

2.和谐的文化乐章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文化共处于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好不热闹!那它们的差异会通过哪些方面直接体现出来呢?

请学生分角色扮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翻译故事,通过古诗翻译上的困难来体会语言文化的差异,试着举出汉语吸引外来语的例子,如“coolà酷”“长腿欧巴”等。但也要让学生们明白:语言不分优劣,文化各有千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多元和谐。

过渡:但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学生结合教材中“你真漂亮”的中外沟通差异的故事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化并不等于同质化、模式化。如果文化差异不复存在,世界文化花园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比如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过渡: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文化差异呢?

学生适当发言后,教师总结:面对文化差异,既不能排斥,也不能全部接收。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在1993年与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时提出的。然后请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文化乐章。而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弘扬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欣赏别人的长处,把别人优秀文化拿来进行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健康和豁达的心胸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正是体现了“各国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一方面,世界上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作业:搜集各国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本着直观清晰的原则,设置如下板书: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教案)(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