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后视镜产品介绍(全志携手沃可视引领智能后视镜市场发展)
深圳2016年3月11日电 /美通社/ --如果给2015年的深圳电子产业选关键词,除了火爆全球的“平衡车”以外,那么改造整个产业的“智能后视镜”也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全志科技与沃可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推动了智能后视镜新产品的面世。沃可视在2014年推出基于全志T2A和T8性能强大的智能后视镜之后,智能后视镜市场全面发展起来。
在移动设备增长持续走弱的大环境下,这些新产品形态的出现给深圳的方案商和制造商们打下了一管鸡血。尤其是后者,它的出现给车载市场投入了一枚深水炸弹,给略显沉寂的华强北带来了一个新方向。
亟待变革的车载市场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据公安部统计截至11月27日,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驾驶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为车载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说到车载,不得不提车载导航。在14年前,国产“威驰”GLX―i和GLX―s轿车上成功地安装电子导航装置,揭开了汽车导航装置在中国应用的序幕。这种利用GPS导航的设备给出行的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直到2010年左右,这类型产品还在车载市场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与此同时,为了给司机带来更安全、方便的驾驶体验,业界在后面也推出了电子狗、倒车雷达、行车记录仪等各种产品。但是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进程,这些产品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出来。
首先就是产品功能的分散。在早年,很多汽车上除了会放置导航,还会放置电子狗,倒车雷达各种设备。由于很多都有语音提示,这样才行驶过程中有时候就会让驾驶者注意力分散,甚至混淆,不知道该听从哪个的指示。况且车上摆放那么多设备,会对车内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就是产品的性能跟不上,这在车载导航上体现的美中不足。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电子产品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车载导航无论在分辨率、响应速度、触控体验方面,都完全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求。
再者就是车联网带来的新需求。近年来,车联网概念兴起,让汽车有了联网、通信、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明显上面提到的车载产品是无法满足新需求的。多重需求的影响下,车载市场正在酝酿变革。
智能后视镜初见端倪
面对车载的困境,有很多厂商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进行研发,指望研发出引领潮流的新产品。当中尤数沃可视最值一提。
沃可视的创始人在二十年前辞去公职,投入了显示屏行业。余总说,做显示屏那几年,他一直保持对国内经济和市场发展密切观察,让他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社会潮流中看到了商机——车载导航。于是余总又毫不犹豫的投入了这个新市场,投身深耕车载领域十几年的车视杰。在经营车视杰的过程中,由于理念的不统一,余杰最后重新组建团队,建立了智者行天下/江西沃可视。余总当时就预见,他的这个公司最后会成为智能后视镜的先驱。
在创立之后,智者行天下/江西沃可视一直在车载导航领域钻研,这个公司也一直秉承“以消费者的刚需为方向,以优质的智能安全行车产品来服务于用户”的经营理念。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不同产品。
到了2006年,智能化汽车发展,使车载导航的发展稍显滞后,余总的沃可视也在这一年推出了一款名为“仙人指路”的产品。这款只具有导航功能的后视镜被业界认为是智能后视镜的前身。但苦于当是产业链的不成熟,“仙人指路”没有形成气候,但这一次尝试坚定了余总的研发方向。
沃可视创始人余杰
沃可视的创始人余杰除了拥有着一颗坚强的中国心,同时也希望其研发的产品也具备“中国芯”。但这在当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当时开发导航的芯片基本上都是价格昂贵的舶来货。
在创始人的影响下,沃可视开始在国内探求一颗中国芯,并计划用其来打造一款全新产品。这就促成了后来和全志的合作。
全志成立于2007年,作为一家移动处理器SoC无晶圆厂,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对市场的准确研判,全志芯片在国内异军突起,吸引了很多业者的眼光,余总也就是在这时和全志结缘,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而两者最后也推动了智能后视镜这个新产品的面世。总之,智能后视镜越来越近了。
智能后视镜带来的车载破局
沃可视和全志建立合作以后,在研发上获得了全志全方位的支持。余总带领着核心团队,凭借着他们对车载行业多年的深刻理解,与全志的核心团队对车载芯片规格做了深入的探讨。得益于沃可视的行业与研发经验,借助全志多年在芯片行业的技术积累与沉淀,他们为沃可视定制了一颗符合车载规格,性能出色与稳定芯片V33,从此拉开了智能后视镜的新篇章。
进入2012年,当时行业内的主流产品依然还是中控导航,但全志和沃可视作为先驱,已经投身于更加智能的后视镜研发中去,他们定制了芯片的底层稳定的SDK,加入了沃可视车载经验中间件平台X71,整合了用户们包括导航、蓝牙、电子狗、行车记录仪等刚需,并在2013年中期大张旗鼓地举行实景导航智能后视镜产品全球首发。尽管当时行内很多人在吐槽,并不认同这个产品,但沃可视和全志坚信这类型产品是未来,持续投入研发,完善体验。
沃可视在2014年推出基于全志T2A和T8性能强大的智能后视镜之后,智能后视镜市场终于大爆发。
以往做车载导航、电子狗、倒车雷达的厂商都投入了智能后视镜市场。据全志表示,2014年只有10家左右厂商做这类型产品,而2015年这个数字则上涨到200至300。
从沃可视和全志合作做智能后视镜到今日,这类产品从简单的导航发展到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当中包括了人工后台服务、定位设防、在线实时路况、语音助手、在线音乐、车载电话、车载WIFI、无线音频、防眩蓝镜、电子狗、行车记录、行车轨迹、天气预报、倒车影像等。而这当中很多变革和创新都是在全志的支持下打造的。
首先,后视镜模式从一边是显示屏,一边是镜子的模式改造成全镜式电容屏和宽屏,他们甚至还一起定制了高达1280*400的分辨率的8寸车规级显示屏。
其次,全志还和沃可视一起把智能后视镜从简单的导航改进成实景导航。在这过程中是通过将行车记录功能集成到后视镜里,通过前摄像头将路况录制下来,然后将实际路面叠加导航符号。这也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再次,用鱼眼镜头加上全志提供的视野拉平算法将后录像、倒车摄像头合二为一,将摄像头的个数从传统的前录像、后录像、倒车三个减少成两个,不但降低了整机成本(3个摄像头减为2个),还改善视角(不带拉平算法的后视镜只有55~65°的视角,加了拉平算法后可视角度高达170°)。这些最后都成为了智能后视镜的标配。
为什么偏偏是智能后视镜?
智能后视镜的成功,让沃可视和全志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明星。车载行业里更是流传这样一句话,“大企业学华为,小企业学沃可视”。但有时候我们会想,为什么他们研发的恰好是智能后视镜而不是其他呢?我们不妨去探究一下。
在文章开篇提到,车联网的发展,让车载行业变革成为必然。但车载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产品,只有一款处于适合位置的多功能产品才是正确的选择,这就让智能后视镜成为全志和沃可视最终的选择,其得天独厚的的先天条件,使其成为最佳的车联网入口。
首先,后视镜大小不太受限制;
其次,后视镜在车内位置属于至高点,驾驶人员平视就可以看到(根据数据分析,开车时体验最好的方式是平视前方,有眼角的余光瞄一下内后视镜或者外后视镜,使驾驶者更加专注的开车,保障车主出入平安),是语音识别最好的位置,也是车内最佳摆放摄像头的位置(可以实现防碰撞、夜视、预警等功能辅助驾驶);
再次,后视镜是一个开窗口(没有信号屏蔽),GPS、3G、4G等无线都可以往这里放;
最后,后视镜产品安装简单、线材整洁美观。以上都是全志和沃可视把智能后视镜作为车载破局的原因。
回到几年前,其实很多人当时集中在中控上面进行创新,但他们没有看到中控的结构化局限。这也体现了沃可视和全志的眼光,还有他们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根据全志的预测,2016年,智能后视镜将会向高清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更高分辨率的行车记录)、智能化(实现人机交互-语音控制;夜视功能等)和联网化(内置3G、4G模块)发展,这类产品将成为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入口;车联网的“更高维度应用”是在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他们也会与沃可视合作推出基于全志T3A处理器的更多智能后视镜新品。
在全志和沃可视的努力下,再加上政府《十二五计划》的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信部在联合与车载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来一起制定车联网行业标准的推动,未来的智能后视镜,车联网,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