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投云南国际能源(国电投云南国际)

缅甸小其培电站是国电投集团公司在境外建成投产首座水电站,是缅甸克钦邦和实皆省重要的电源点,是伊江水电项目电源电站,被誉为镶嵌在伊洛瓦底江上的一颗“夜明珠”。 电站所属全长117千米的110千伏源松线,是维系缅北电能“大动脉”,为确保这条“黄金线”安全畅通,需要定期对线路进行巡查维护,此前曾联系请国内几家有经验的单位来做,但他们知难而退不愿做,要么开价高昂;找到缅甸队伍,人家回答是干不了。为此,小其培电站组建了由12名中缅员工组成的巡线队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全力打造样板国企形象。

共产党员、运行副值长范林朋毫无怨言接下带队从密松变电站353#铁塔开始巡查的任务。维护主点检黄方是有着丰富运行经验,是做事沉稳可靠的技术骨干,他当仁不让接下带队从电站1#铁塔开始的巡查的任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艰难巡线路

国电投云南国际能源(国电投云南国际)(1)

万事开头难,为了扎实开展好这次巡线工作,电站多次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认真分析工作中的困难和可能的技术问题,尽可能多方面做足准备工作。

开始时两队先对各自出发附近几座铁塔和线路的巡检,进展顺利,感受和国内落后的山区巡线差不多,渐渐巡远了就开始不一样了。由于缅北道路多土路,又缺乏维护,雨季过后,道路大坑小坑遍布,经常陷住车辆,队员推车是常事,费时费力,还没上山就污泥上身,体力已消耗不少,还经常发生找不到上山路,原来的路大多已被一片植被或泥石覆盖了,需要砍开道路了。巡线的路也难走多了,图纸上的十几公里距离车辆要走数小时。一次黄方带队的这组计划巡查55#-60#基铁塔,图纸上16.7km的距离,皮卡车颠簸近两个半小时后,才远远望见铁塔的身影了,一行人下车背上工器具,准备上山时仍然找不到上山的路,亚热带植被在雨季生长较快把所有山路覆盖的严严实实,在当地的向导帮助下,几经周折总算摸到旧路痕迹,但越走越难走,开始是两边比人还高的枝桠荆棘野草,后面是成片倒伏的竹林树枝,渐渐树丫遮天蔽日,大家只好挥舞手中砍刀开路,竹木太多就匍匐穿越、攀爬翻过艰难前行。

这样的上山路已经很艰难了,但上山容易下山难,对巡线队员来说是真切体验,有的山体在雨季里发生垮塌形成近乎垂直断面,但员工为了缅甸千家万户的光明这个信念,战胜困难险阻。

疟疾、蚊虫横行无忌,员工勇敢面对

国电投云南国际能源(国电投云南国际)(2)

缅北山区有“三虎”,第一“虎”是传染疟疾、登革热的蚊虫,防不胜防,稍有不慎被呆咬就有可能感染疾病;第二“虎”是遍地活跃的旱蚂蟥,隔着袜子或衣袖吸血,喜食新鲜血液,即使吸饱也不松口,往往发现后伤口已鲜血淋漓;第三“虎”是牛蜱虱,喜欢对任何动物发动无差别攻击,被它叮上,开始不痛不痒,吸饱后尖嘴仍扎在肉内,种下毒素。

对此巡检队员没有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据反映,一趟巡检下来,没有人不被叮咬,有的员工旧痕上添新痕,身上血痕累累。

此外巡检人员还面临蛇蝎野兽出没的威胁,在线路经过的大山里,野猪、马鹿等经常出没,附近的村民守猎在山上埋设许多围猎野兽的装置。队员段培中在巡检完119#铁塔后下山时脚下草丛里就触碰到一个铁兽夹,瞬间强大夹力就把他的裤脚夹烂了。

突发情况沉着应变,用生命捍卫光明

国电投云南国际能源(国电投云南国际)(3)

在这里通讯联络很困难,遇到问题是没办法请示、请教和求援的,一切靠自己平时的知识和经验去判断,处理,遇到突发或意外情况就得凭着大智大勇去应对。

一天,巡线队长黄方带队在木江样村的山上巡查94#-97#铁塔,中午烈日当空,大家饥肠辘辘,正好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简陋的草棚子(缅民平时为收割、看护庄稼休息一般都会在山上用竹子搭建),于是大家顺路来到草棚午餐、休息。走进草棚才看到原来里面已有两男一女,女的在烧火煮饭,这种在山上出现陌生人共同在一个棚子休息吃东西还是少见的,于是大家也没多想就纷纷解下背包拿出饼干、饮料坐下就开始吃起来,并借用对方壶子烧水泡方便面,对方也没有见外,彼此各自吃午餐。吃着吃着细心的黄方猛然发现棚子一角倚靠有两把带弹夹的自动步枪,再一细看对方两个男的均为青壮年,棚子一边竹栏杆挂着军服,一边搁着大檐军帽,臂章上一个显眼的“×”型,凭着以往培训中的介绍,判定遇上克钦民族独立武装KIA军人,记得电站应急预案和公共安全课曾讲过的注意事项,他很快镇定下来,本着不挑事、不刺激,不意外之举的原则,他迅速判断对方也知道自己一行人的身份,因为大家清一色集团LOGO安全帽和工作服早已把身份告诉对方,见对方并没有什么异常举动,反倒是乐意大家一起吃饭、休息,于是通过翻译和对方简单交谈,从交谈中大致了解到,这两名军人是来帮父母收割旱稻的,女的是他们的家中成员。在相处过程中他把带来的方便面、矿泉水和对方分享,还拿出烟大家一起抽,休息片刻后大家还要到下基铁塔巡检,于是离开棚子时黄方起身向对方道谢,下山继续巡检工作。

气象变幻莫测、食宿无常,显现吃苦耐劳本色

缅北由于相对封闭落后,物资匮乏,能供过往商旅吃住的村寨较少,沿线村庄找不到饭馆,村子也无法买到米菜等,无法为大家提供吃的。因而在巡查期间,巡线工作期间,三餐没有固定的时间点,有时是4点钟吃午饭,大家经常是由当地安保找一村民家借用其地方自己动手做饭,或煮方便面。好在缅民听说是SPIC的人员,都会热情提供。

缅北大山里的天气也是变幻莫测,一会冷风飕飕,一会暑热难当。

一天黄方这队在巡检40#-45#基铁塔时因为上山费时较多,已近黄昏时还剩2基铁塔没巡查到,虽然黄方是队里唯一中方员工,其它都是缅籍员工,大家都已饥肠辘辘、体力尽失,缅籍员工远望其它铁塔好好的,都想算了或对付一下就行了,但黄方想到国企员工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于是鼓励大家坚持将任务完成再下山,在他的带领下完成当天的巡检任务,下山时天已经黑了,他就带领大家相互帮助、鼓励,靠手机微弱的灯光安全下山。

下山已入夜了,但在缅北乡村要找住宿不容易,当地实行连保,外地人入住要收取保护费。多数时间是投宿到村民家里,村民都还通融,民居是竹木搭建的吊脚小楼,下面是用来圈养牲畜的,也就招惹蚊蝇,粗糙的地板就是床,稍移动就可多睡几个人。村民多以随身“笼基”裹着当铺盖,缅甸山区昼夜温差大,白天骄阳似火晚上就寒气袭人,尽管睡得不好,但丝毫没影响中国人的英雄本色,这种战胜困难行为深深感染同行的缅籍员工 。

既是工作队又当宣传队

国电投云南国际能源(国电投云南国际)(4)

缅北村民大多只知道有个SPIC是来发电的,又没多少“电”的知识。为了让大家了解、认识中国电力企业的目的和服务当地的社会责任。巡线队员担负起义务宣传员角色。他们事先制作好图文(中缅文)并茂的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等知识宣传版面,印刷好宣传单(中缅文),背在行囊中,每当巡线附近有村庄时,就先与村子的安保员联系找村长或头人说明来意,先做这些人的宣传讲解工作,然后由村长通知村民约好宣讲时间,巡线队员工作差不多就下山,到时间就向聚集的村民宣讲,有些居住较零散的村民,巡线队员就向他们发宣传单。到目前为止,已印发宣传单近40000余份,组织集中讲课、培训等20多场,参与学生、市民、村民等3000多人。通过讲解,村民们明白了电的重要性,也知晓了保护的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对国家电投的印象越来越深,遇到巡线员工也交口称赞,主动提供帮助。

每次巡线下来,虽然是险、苦、累,但让巡线人感慨的是不论走进哪个村庄,当说起SPIC,说起小其培电站,无不迎来缅甸村民友善的目光和无私的帮助。感受到SPIC的品牌彰显出的强大魅力,国家电投负责任的品牌形象,已潜移默化地在电站供电所到之处生根发芽,并绽放出了友谊的花朵。(郑福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