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1)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2)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世称朱子、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尤溪(今属福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的集大成者,孔子、孟子以来弘扬儒学最杰出的大师,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文集》等。

2008年,本人根据当时所掌握史料,撰成《朱熹与常山》一文,从“弘扬理学会石崆”“文学硕果结球川”“奉命来常查灾情”三个方面,介绍了朱熹情系常山的故事。最近,又读了一些相关史料,觉得朱熹情系常山远不止原《朱熹与常山》一文所介绍内容,因而作此续篇。

一、“诗念”常山名人

在常山,朱熹最为思念的名人即状元汪应辰。据史料记载及相关考证,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玉山人,绍兴五年(1135)廷对擢第一,南宋著名官吏、诗人、理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吏部尚书。他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且父亲英年早逝,经常在常山七都外公家接受教育;状元登第前又游学于赵鼎退隐常山黄冈永年寺时所置的家塾;供职间因两次请祠和中途为母亲守孝,寓居常山将近17年;卒后葬于常山七都上球白象山。可见,汪应辰是在常山成长起来的状元,是名副其实的常山名人。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3)

朱熹是汪应辰的从表侄,因有共同的理学追求,他们交往甚密,且常有书信往来。绍兴三十二年(1162)九月,汪应辰以权户部侍郎知福州,路过建安(今建瓯),与朱熹首次相识,双方“一见如故”;隆兴元年(1163)三月,在汪应辰的荐引下,朝廷召朱熹赴行在重申前议于垂拱殿;四月,朱熹应汪应辰之邀到福州,讨论北伐抗金及盐法等闽中事宜;七月,汪应辰除敷文阁待制,荐引朱熹代之;隆兴二年(1164)七月,汪应辰除四川制置使,北上入都奏事,经崇安(今武夷)同朱熹相见,向其垂询入对事宜,讨论修政事攘夷狄;他们的书信来往,主要是互通书籍文献,求《易传后叙》《传易堂记》等,论及《太极说》,并就《东、西二铭》以及庙制等交换见解。淳熙三年(1176)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朱熹、吕祖谦在常山石崆寺召开三衢之会前夕,汪应辰在常山七都去世,朱熹赶赴现场哭祭,撰《祭汪尚书文》曰:“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遵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身重,而不自以为荣。”并作《挽汪端明三首》,其一曰:“圣王兴炎运,明公起妙年。材推汉庭右,学自北方传。出入丹心壮,安危素发鲜。空馀题剑在,光烛旧林泉。”其二曰:“旷宇元无际,孤标自不群。物情良有寄,谗口讵堪闻。未许时明政,犹堪史阙文。衣冠忽长夜,馀子谩纷纷。”其三曰:“先友当年盛,斯文元祐徒。艰虞共流落,存没半鸣呼。顾我真无赖,逢公幸不孤。祗今还一恸,即此是穷涂。”此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追忆汪应辰在游学、履职、生活过程中一些重要节点的表现,突出展现了汪应辰的忍辱负重、忠诚担当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集中表达了对汪应辰的深切悼念之情。之后,朱熹还曾为汪应辰两个儿子作《熹次延之(即尤袤)年兄韵敬题绍德庵(在常山七都,乃汪应辰为母守孝之庐)真如轩写呈伯时季路二兄》,诗曰:“先生可是爱吾庐,来往邻庵几闰馀。柏下竟开千岁室,竹间犹插万签书。悲凉共识临风处,游戏谁知落笔初。寄语山灵勤守护,莫将题柱比相如。”再一次表达了对汪应辰的深切缅怀之情。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4)

常山另一位深受朱熹敬仰和怀念的名人是儒林前辈江纬。 据明弘治《衢州府志》卷之九记载,“江纬(约1060-约1137),字彦文,常山(江村)人。 元符三年(1100),以太学内舍生上封事,哲宗召对称旨,赐进士及第。 侄少虞、少齐、汉皆从学焉。 时踵门而至者汪藻、程俱、李处权、赵子昼。 作者七人,擢科显仕。 时人指为文中虎,遂扁讲学之所曰: ‘七贤堂(或曰七虎堂)’。 绍兴间(应为建炎间),纬任太常少卿,以言事忤时,归老山林。 从游诸贤闻风翕然来归,游适所堂有《春日书怀》唱酬之作……南轩张栻亦来庚和云中。 ”可见,江纬不仅是当时的常山名人,而且其创办的讲学之所“七贤堂”影响深远。 江纬去世后,朱熹曾应邀观望其遗留下来的“七贤堂”,并于事后作《寄题江氏七贤堂》(清雍正《常山县志》所载“后张南轩、朱晦庵皆和焉”应包含此诗)。 诗曰: “千里相思月满天,故人茅栋结华川。 乡童也识文中虎,高节清风播七贤。 ”既表达了对故人江纬的敬仰和思念,又深刻赞赏了江纬结庐乡间开场讲学的儒士之风。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5)

二、题诗三衢名画

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迎建《论朱熹的题咏、题画诗》一文考证,南宋大理学家、大诗人朱熹曾作有不少题画诗,其《朱子可闻诗集》中题画最多的是为祝生所题。祝生名次仲,字孝友,徽州太平县人,南宋著名画家和书法家,工山水、善草书。其婿徐珙,常山县人,【南宋著名刻工,尝先后役事两浙茶盐司刻《周易注疏》《礼记正义》、江东漕司刻《后汉书注》等,并主刻朱熹《家礼》(五卷本·宋刻杨注附图本),徐珙妻祝氏也是当时著名画家】,因而祝生随女婿归居三衢。朱熹曾多次来到三衢为祝生题画,其中较早的题画诗有《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该诗“六言一绝”曰:“春晓云山烟树,炎天雨壑风林。江阁月临静夜,溪桥雪拥寒襟。”“五言四咏”其一曰:“天边云绕山,江上烟迷树。不向晓来看,讵知重叠数?”(一、二句对仗写画中景——江上凄迷之烟树;三、四句以反问发议论,若要知山峦重叠之数,须晓来观江山之景方得清晰)。其二曰:“炎蒸无处逃,亭午转歙赩。万壑一奔倾,千林共萧瑟。”(起句写炎蒸时人无处可逃,次句加重说中午更加酷热;三、四句转以对仗写林壑转凉的萧瑟之景)。其三曰:“草阁临无地,江空秋月寒。亦知奇绝景,未必要人看。”其四曰:“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不久,朱熹又作《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馀茂树名之因题此诗》云:“山寒夕飙急,木落洞庭波。几叠云屏好,一生秋梦多。”(前两句写画屏秋景,后两句申画面无法能言之义——在秋梦之多,频频梦游洞庭波也)。绍兴末年,朱熹又以五律叠用韵作《题祝生画呈裴丈二首》,其一云:“近代丹青手,心期良独难。夫君偏有思,妙处却无端。堂上三湘远,人间五月寒。空囊今有此,不用一钱看。”(先慨叹近代画家的画,难知其意。但夫君祝生偏偏是妙于用意而有情思的人,画到妙处,无端而来。堂上所挂的山水画,画的是遥远的三湘风光,画面却令人感到人世间五月的寒冷。末联言裴丈钱袋空空而收有此画,不必花钱观画。全诗赞扬祝生画艺超群而能慷慨重义)。其二云:“斗酒淋漓后,颠狂不作难。千峰俄纸上,万景忽豪端。石瘦冈峦古,林深烟雨寒。苍茫无限意,俗眼若为看。”(前四句描写祝生在饮斗酒之后,意兴淋漓,癫狂作画,不为难事;俄顷之间,千座山峰出现在纸上,万种景象忽然涌现其笔端。后四句言画中石瘦而冈峦古,林深而烟雨寒;无限苍茫之意,俗眼怎能识得出来。整首诗,“俄、忽”二字灵劲飞舞,“千峰”句奇特,“万景”句旷邈,“石瘦”联状出具体生动景象、颇多意趣,“苍茫”联议论有力、简直可继杜甫)。十年后的乾道年间,朱熹再次来到三衢,终于见到了祝生,还作有七古《题祝生画》诗云:“裴侯爱画老成癖,岁晚倦游家四壁……问君何处得此奇,和璧隋珠未为敌。答云衢州老祝翁,胸次自有阴阳功……昨来邂逅衢城东,定交斗酒欢无穷……尔时闻名今识面,回首十年齐掣电……为君多织机中练,更约无事重相见。”全诗共24句,以祝生的画为中心,从讲述裴侯(即前诗所说的裴丈,字文正,崇安人)爱画成癖切入,运用侧面烘托、插叙、倒叙、问答等手法,写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既赞美了画家祝生的才能,更有画家祝生的音容风神。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6)

从 朱熹的此类题画诗看,大多充溢情趣景趣。 从中可见他深明诗画同源之理,具有很高的艺术品鉴能力; 而且可以见到他的真性情——情感深厚、爱憎分明。 读着读着,我们还能深深地感觉到他对三衢(包括对常山)的一片深情。

三、赞誉常山贤良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7)

一是盛赞常山乡贤赵鼎。据史料记载,朱熹曾对南渡时举家迁居常山、卒后归葬常山的赵鼎丞相(谥忠简)作出中肯的评价说:“赵丞相,中兴名臣一人而已”“意思好,又孜孜汲引善类。”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朱熹在同安县学(今属福建厦门同安区)建赵忠简祠,以祀故相赵鼎(见《朱熹年表》)。在朱熹眼里,赵鼎是位顶天立地“动关国政”的元臣故老,对其一生事迹作出行状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他晚年曾为无力撰写赵鼎行状而感到愧疚不安,在转托陈傅良为作之后,还于多封书信中为此事作出解释。在《朱子文集》卷六十四《答赵郎中(赵鼎孙子)》书云:“熹伏蒙垂喻先正忠简公行状,不胜恐悚。此事初以令兄提举郎中见嘱之勤,不合容易承担。既而精力日衰,失前忘后,记事作文,比之昔日倍觉费力。况此事体之大,不唯先丞相一身之德业难遽形容,而事关国论,将来史官所据以垂万世者将在于此,自度恐终不足以办此。今陈丈君举(陈傅良)郎中精敏该洽,词笔高妙,皆熹所不能望其万一者。若举而属之,公论无不以为宜者。而熹托契门下既久且厚,固无形迹之嫌也。”在清朝李佐贤编刻的《书画鉴影》卷三《朱文公手札卷“第一札”【据考写于绍熙五年(1194)正月】》中,朱熹曰:“卅年前,率尔记张魏公(张俊)行事,当时只据渠家文字草成,后见它书所记多或未同,常以为愧。故于赵忠简家文字初已许之,而后亦不敢承当,已恳其改属陈太史(陈傅良,时任中书舍人)矣,不知今竟如何也。……若无性命之忧,则岂敢有所爱于先世恩契之门如此哉。俯伏布恳,惶恐之剧!”庆元二年丙辰(1196),朱熹作《跋赵忠简公帖》和《再跋赵忠简公帖》,又在记载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褒言赵鼎为相时的正直和仁恕。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8)

二是盛赞常山乡贤翁蒙之。 朱熹所作《司农寺丞翁君墓碣铭》,一开始即重点记述了翁蒙之在任常山县尉期间,集“仁、智、勇”于一身,义救丞相赵鼎亲人的英勇事迹; 接着又以举例介绍的方式,说明翁蒙之从小就养成孝悌仁恕的良好习惯,一直具有仁爱孝顺优良品质,并且荫补外任之前即已扬名在外; 最后作铭,盛赞翁蒙之曰: “仁全故家,知折奸谋。 勇蹈大难,贲 育 其俦。 伟哉若人,躬此达德。 俛哉终身,靡有回遹。 无 曰斯邱,四尺之崇。 忘私 起 懦,千载高风。 ”

三是赞许常山乡贤江泳。据清光绪《常山县志》卷四十九《人物志·理学》记载,“江泳,字元适,宋登仕郎,从江山徐逸平学,又数与朱子往复论难……祀乡贤。”朱子《答柯国材书》云:“近衢州江元适泳以书来,云顷岁独学,尝窥求仁之端。又谓须明识所谓元者,体诸中而无疑,则道之进也,化也,基诸此矣。此论似非苟然。江君未相识,书多好议论,亦一老成前辈也。”可见,朱熹对江泳赞许有加。

朱熹最好的经典诗句(常山文旅体资讯)(9)

另外,朱熹对常山贤良的赞誉,还散见于一些族谱宗谱的记载之中。比如芙蓉章舍《王氏族谱》记载,朱熹曾对王氏子孙赞誉曰:“沔之、沩之,熙宁、元丰间并掇巍科,功业隆盛,琼乎,莫与媲美。熹亦切景行之思焉。”综上所述,朱熹对常山可谓情深意长。

转自:记忆常山

作者:毕建国

来源:常山文旅体资讯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