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幸福其实挺简单的(我想要稳稳的幸福)

想要的幸福其实挺简单的(我想要稳稳的幸福)(1)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过分关注幸福(或缺乏幸福)可能会成为你追求幸福的永久障碍

相反,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会让你更好地解锁真正的幸福。

心理学家Felicia·Zerwas解释说:“极度重视幸福的人不太可能获得短期或长期的幸福。”“专家认为过度重视幸福可能适得其反的一个原因是,当幸福最触手可及的时候,它可能会让人们感到更失望。”

为了解释这个悖论,Zerwas引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向一组参与者展示了一篇关于幸福的假文章,以诱导他们对幸福的重视,而另一组参与者则只阅读了一篇与幸福无关的内容。

研究结果发现,被诱导重视幸福的人的幸福指数比另一组人更低。她解释说:“研究人员发现幸福感低的原因是,他们在操作时表现的很失望。”

换句话说,过度关注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受会导致我们只关注生活中的“如果”和“为什么不”,以至于适得其反。

Zerwas的研究关注了人们衡量幸福的两种不同方法:

渴望幸福。采取这种方法的人把幸福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研究表明,这种倾向是相对无害的。

对幸福的担忧。采用这种方法的人往往会判断自己是否足够快乐。Zerwas认为,正是这种倾向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引入了负面情绪,从而阻碍了人们获得幸福。

基于这两种方法,Zerwas提出了可以“促成或破坏”追求幸福的两个要素:

个人追求幸福的策略很重要。例如,优先安排那些给日常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活动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增加幸福感的策略。如果人们能够运用有用的策略来达到快乐的目标,那么这种追求就更有可能成功。

一个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糟糕的程度很重要。通常情况下,对某事感觉不好有助于激励我们更成功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例如,在得到一个糟糕的绩效评估后,感觉糟糕可以帮助激励我们在未来表现得更好。但当我们的目标是感到快乐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当我们追求幸福的时候,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糟糕会适得其反,使我们不太可能获得幸福。

Zerwas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让人感到失望的谬论:

首先,人们并不总是知道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快乐,这导致他们可能采取一些实际上并没有用的策略。例如,大多数人认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应该能促进幸福。但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并不像那些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的人那样快乐。

此外,社会压力有时会助长一种谬论,即人们必须总是感到快乐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接受一个人的所有情绪(无论这些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幸福感。

“总的来说,允许自己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去体验自己的情绪,无论它们是什么,都可能是追求幸福的一个有用的工具。”Zerwas解释道。

想要的幸福其实挺简单的(我想要稳稳的幸福)(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