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句通俗易懂、略显霸气的语句,生动阐述了长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国内外游客无不慕名而来,外国政要访华也必登长城,叹服其壮美。长城,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1)

长城,是中国人的图腾。它的修筑经历了古代好几个不同的时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便在自己的管辖境内筑起城墙。其中,秦、赵、燕三国都和中国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为了抵御匈奴的人侵,保卫人民的安全和生产,各自在北方修筑了长城,派军队驻守。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 -中国。 为了防备匈奴,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把从前秦、赵、燕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扩建,建成了一条西起陇西郡的临洮,东至辽东的雄伟长城,史称“万里长城”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3)

秦朝以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等多个王朝和诸侯国,又先后修筑或增筑长城,其中以汉朝和明朝规模最大。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4)

汉朝初年,匈奴不断南下侵扰汉朝的北方。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兵把匈奴赶到漠北,同时,进一-步加强北方防卫,把秦时沿黄河的长城加以修缮,并向西延长了2000多里,一直延伸到酒泉、 敦煌以西,远达盐泽(今新疆罗布泊)。这段长城被称为河西长城。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5)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督促修筑从古北口到山海关一段的长城。 此后-一百多年,大规模地修筑长城达18次,方才完工。明长城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全长6350千米。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今天人们熟知的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都属明长城。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脉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古、张家口的交通要道。1998年, 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C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八达岭的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 ;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 。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京张公路从城广门中通过,成为通往北京的咽喉。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位于北京市东北的怀柔区,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此段长城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是明代重要关口之一,被称为“危岭雄关”。慕田峪景区群山环抱,满山青翠,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与八达岭相比,雄伟稍逊,秀丽过之。2011年作为八达岭长城扩展景区部分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6)

在慕田峪长城东侧,长城本来是顺山势伸向东北。可是到一敌楼处突 然分出约100多米的地段,另辟蹊径摆向东南方向,山势尽处,突然终止,在尽头处修了一个其是坚固雄伟的敌楼。这段干余来的长城被人们称之为“秃尾巴边”。这样长城在此处就形成了三道长城汇于一楼,“三面极目观巨龙”的景观。

一生一世万里长城(苍茫天地间的千年守望)(7)

蔡田峪长城的游人相对较少,外国游客更愿意到这里来。这里多了份清幽之美。对于驴友来说,慕田峪长城和尚未开发的箭扣长城更具诱感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