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改变从意识觉醒开始(心之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封面:人口老龄化、极端气候、流感病毒、道德伦理声明:本文所述,仅作为哲学内容参考,仅代表个人看法。

一切的改变从意识觉醒开始(心之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1)

二十世纪末,我们迎来了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璀璨的一个时代,经济与科技高度发展,物质与精神足够丰盈,这是属于我们的二十一世纪!

但“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这个世界在给予我们足够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让我们迷失其中,沉浸在物质与欲念的泥沼中,逐渐失去了作为人类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心之力!

诸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历了太多、太多,流感与病毒的疯狂席卷、无知与贪婪的麻木不仁、暴雨与狂风的无情肆虐、大爱与无私的满溢心田。这世间有太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守护,但也有太多罪恶的思想和行径让我们无法去忽视,所以谨以此文献给大家,希望能够唤醒更多的人,去寻找那被物质和欲念所遮掩的至纯至真的力量——心之力。

什么是心之力?

凤牺最早接触“心之力”这个概念,是在润之先生所写的一篇名为《心之力》的文章。

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真心实性。血肉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德政、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

文章中,作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活动,都是源于人们的内心所思、所想,而物质文明的建设,注定要构建在内心文明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如果物质文明是在内心文明的基础之上构建的,那么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物质世界,其实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影。

按作者的想法,人类作为这个世界的一种有灵生命,必然要通过内心的思想活动,而后经由肉体,才产生了对现实世界各式各样的作用和影响。

那么,我们来理一下其中的关系,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必然要通过人类的肉体才能实行,而人类的肉体受着内心思想和意志的的驱使,所以我们想要扩大,甚至操纵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作用和影响,那就必须得学会执掌我们内心的思想和意志,这就是——心之力!

严格来说,心之力其实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心中所拥有的一些力量,诸如爱、道德、理想、信念、智慧、贞正等等,皆属于此。

为何要唤醒心之力?

其一:

万物恒久存在,若合于天、地、人,这三种大道,那么有灵生命,才可以与这世界同生共死。

这是八卦之中乾坤变化,所得出的一个观点。

按照伏羲八卦推演,乾坤变化会产生泰卦和否卦,而乾坤泰否这四种卦象相叠,站在人的立场上就会生成天地人三才,这三才,也是三种大道,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哲学理念。

以这种哲学理念为基础去思考,那么我们人类未来的结局,其实最终将由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天地人这三种大道的状态和变化所决定,而决定这些状态和变化的因素,寻本溯源,其实就是人类的内心世界,简单来讲,心之力,是我们书写和改变未来结局的有力武器!所以必须要唤醒它。

其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天地人这三种大道,已经像滴水成海一样,凝聚出了三种大势,这三种大势的形成,互相糅合,已经在影响和作用着我们所处的这个物质世界,使物质世界的未来轨迹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让人类再一次地蜕变升华,但是同样,也可以让人类从此覆灭!

天道,对应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生存与繁殖之下所衍生的一些法则,人类欲念所形成的的洪流,就属于这一范畴,为什么用洪流来形容呢?因为在这世界的大多数人都摆脱不了名利美色的诱惑,就像那奔腾不息、东流入海的水一样。

地道,对应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自然变动,像今天我们所遭遇的极端气候和病毒流感,就属于这一范畴,依照自然之势的规律,可能在未来我们还会经历比今天更频繁、更剧烈的自然变动;

人道,对应的就是德,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人类的一个德性。现在网络四通八达,我们在家里面也可以知晓天下事,所以看看网络上面大众所关注和所评判的一些事,就大致可以得知我们的德性究竟如何了。

由这天地人这三种大道的状态可以得知,我们人类现在所处的境地,其实不容乐观,已经到了必须悬崖勒马的时候了!而面对如此困境,华夏族人从来都是先知先觉,从来都不曾自甘堕落,唤醒心之力,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

如何唤醒心之力?

其一:看得开,尽人事而听天命

阴阳环转,想要获得,那就必须得明白如何才能不失去!

在我们中国古代哲学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老子在《道德经》所讲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依照这种思维逻辑,我们可以推测,心之力的失去,必然是因为超出了某种限度或着界限所导致的。

那么是超出了什么限度呢?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们根本不用去思考,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相应的道统!

庄子在《南华经》中论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他认为肉体和心灵的操劳,如果超出限度,就会让人的“心之力”产生衰败和枯竭。

仔细想想,我们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够轻身世外、心无挂碍呢?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养老、育儿许许多多的事情,压在人心头,怎能不让人心力衰败呢?

在中国古代哲学这个领域,其实很多先贤的看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道家讲“自然无为”,佛家讲“四大皆空”,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肉体和内心放空,心中没有太多执念,也就顺其自然了;心中没有太多挂怀,自然也就空空如也了。但如果心中有太深的执念,有太繁杂的心事,那么就必定会像庄子所说的“弊而竭”,心之力既衰败而又枯竭。

所以心之力,切忌不可超出限度,否则,无论是对身体还是意志的摧残都是无比巨大的,严重的可能还会疲乏到丧失“生”的意志。

做人嘛,该看开的就看开点,能改变的事情自然会改变,改变不了的事情也没必要强求,尽人事而听天命,心中不被那些繁琐的事情所羁绊,胸怀坦荡、有争有舍,心之力自然就会为我们所用。

其二:看得远,身无分文而心系天下

血肉为器具、心性为主使,依照润之先生所言,物质文明是在心灵文明的基础之上构建的,而肉体又是物质世界的产物,那么如果想要肉体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就必须让心灵产生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毫无疑问,欲念是产生驱动力最有效的方式,但根据老子在《道德经》的推论“大道无形”,最高层次的欲念,就是存在与虚无的欲念。而色欲、肉欲、食欲,都是存在于我们的肉体之中,所以并不能算作是“虚无的欲念”。

我曾为此而深思,究竟什么才是“虚无的欲念”呢?恍惚之间若有所悟。

在我小时候,家长和老师常常讲一个词,就是“理想”,他们总会问我,你长大了有什么理想?我呢其实对此也是懵懵懂懂,根本不清楚这背后所代表的蕴意。

在那个幼小的时候,我只知道当医生要给人看病,当科学家要发明机器,当老师要教育孩子,但我却不曾知道这每一行业背后,所做出的的巨大牺牲。

直到后来经历磨难,才明白每一行业背后神圣和伟大的地方,这些看似平凡的理想和愿望,不正好是虚无的欲念吗?

贯看古今,凡成大业者,无一例外都是心怀天下之人!愿力越大的人,使命感便越强,使命感越强的人,内心的力量便越让人胆战心惊。而相比之下,内心无愿景之人,即使天赋绝伦,也最终会泯然于众,所以心系天下,是我们心之力生成的源泉!

其三:看得清,欲海浮沉而心如明镜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肉体的力量来源于身体内部的欲求,而身体内部的欲求,又来源于虚无的“心之力”,所以欲念,其实也是一种心之力。高级一点的欲念,就是无私的理想和愿望,低级一点的欲念,就是个人五感的一些知觉,包括酒色食欲等。

欲念的本质,是生存和繁殖的原始需求,所以它会让人对“生”的意志,产生极度渴望,而这种渴望,会促进人类世界科技和文化的高度发展。

但欲海浮沉两面刀,难以掌控的欲念会让美酒变成穿肠毒药,也会让美色变成刮骨钢刀。正如我们所见,欲念的力量十分巨大,常人难以控制,面对这种情况,上古圣贤也知道欲念有时候是人力无法抵挡的,那么怎么办?他们制定了伦理和道德,以用来约束人们对欲念的无法掌控。

所以,欲可以掌控人,也可以被人所掌控。被欲念所掌控的人,是没资格享有欲念所拥有的巨大力量的。要知道世人都沉沦欲海,无一例外!但能在欲海之中依然保持心如明镜的人,才有资格唤醒潜藏在欲念之中的心之力!


这大致就是本期视频的主要内容,古老的东方哲学世界,很多东西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之力”就像一朵盛开在虚无的莲花一样,虽然强大而圣洁,但却不为人所知。诸位,唤醒心之力,我们在未来的蜕变中,才能博得更多的生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