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紧(萎缩性胃炎患者该怎么办)
萎缩性胃炎若任其发展,部分患者必将进展为胃癌,因此,适当干预、必要的治疗、及时阻止相当重要。谈谈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来源:微信公众号——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和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重要因素;另外长期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吸烟,饮酒,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过多摄入食盐,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风险或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增加癌变的可能。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就是根据以上几方面来进行的,轻度萎缩、轻度肠化去除损害因素后能够逆转;但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合并中重度肠化生、出现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必须重视,要及时进行干预,但也不必过于焦虑,绝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病情能够稳定,进展为胃癌者较少。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动力、抑制胆汁返流等方法。
01
胃保养以下几条很重要,是护胃基础
● 尽量避免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 戒烟、戒酒;
● 健康饮食:低盐,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和不消化食物,避免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
●规律饮食:三餐要规律,进食八分饱,避免过饥、过饱;
● 适当运动。
辣椒素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粘膜修复,并可以促进胃动力。但辣椒素又可以刺激糜烂、溃疡面,也会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尤其重辣对胃损伤更为严重。因此,胃病患者应该禁辣!但对单纯的萎缩和肠化,就是没有明显胃黏膜炎症、没有糜烂、溃疡者,可以适当微辣,不仅对其没有损害,还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
02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首要治疗方法
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用正规“四联疗法”,药物的选择大有讲究,可以参阅我的王伯军大夫谈消化,有关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文章。
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能够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当然逆转是有个过程,逆转萎缩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肠化逆转则需要3~5年时间。而萎缩、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逆转了,但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仍然能够稳定病情,减少胃癌的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是经口感染的,在人群之间容易传染,目前公认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是感染性疾病是传染性疾病。因此,主张二年一次检测幽门螺杆菌,以明确有无再感染,若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必须再次予以根除。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由于国内共餐制,家庭成员之间极易相互传染幽门螺杆菌,一人阳性,必须全家检查,阳性者都要根除,这对防治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很有必要!
单纯检测幽门螺杆菌首先推荐用C13或C14呼气试验。
03
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具有:预防和治疗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膜血流,可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上皮的生长和组织修复,对糜烂、溃疡有愈合作用。
目前,胃黏膜保护剂众多,比如:硫糖铝、替瑞普酮、尿囊素铝、瑞巴派特、复方谷氨酰胺颗粒、铝碳酸镁片、伊索拉定、多种秘制剂、米索前列醇、吉法酯片、麦滋林、康复新等等,这些胃黏膜保护剂虽然都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也是各有其特点。
如:
康复新液,主要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新血管形成,对糜烂、溃疡初期愈合比较好。
铝碳酸镁片,能够吸附、结合胆汁酸,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较好。
瑞巴派特、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胃黏膜的炎症。
对萎缩、肠化来讲,所选择的胃黏膜保护剂最好能改善胃黏膜血流、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合成,这样不仅能保护胃黏膜,还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我比较推崇:尿囊素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片等等。
04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
临床上还使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2、叶酸、β-胡萝卜素等,作为治疗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手段。
叶酸缺乏引起肿瘤的原因可能与叶酸能够稳定DNA,防止细胞癌变有关。叶酸能够维持DNA甲基化,如果甲基化水平低,癌基因就容易活化,从而促发癌症的发生。叶酸可抑制癌基因活化而起到防止癌变作用。
研究证实,具较高叶酸水平者发生胃癌的概率是低叶酸水平人群的33%。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年研究和应用证实,叶酸可改善胃粘膜组织学状态,使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
因此,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目前一般认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尤其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患者需要补充叶酸。但对已经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不能再使用叶酸干预,因为叶酸与DNA合成有密切关系,反而有可能会加快癌细胞的合成,使肿瘤生长加速。
05
胃镜随访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处理的另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定期胃镜随访并活检病理检查。
我国慢性胃炎指南指出:
1)不伴有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一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1年左右随访一次。
3)萎缩性胃炎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明此标本并非来源于癌旁者,视内镜和临床情况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定期胃镜随访的目的就是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早发现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在发展到胃癌前最后一步及时予以阻止,防止胃癌发生。
06
胃黏膜剥离术(ESD)
若萎缩继续进展就可能发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这是胃癌前病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这就是胃黏膜剥离术(ESD)。
不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立即行ESD术,即使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行ESD术。
根据大量对胃黏膜剥离术(ESD)术后标本的研究,即使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病变≥10mm、表面变化多样(发红、结节、凹陷和糜烂)、病灶边界清楚,ESD术后很可能病理升级,就是这些病灶很有可能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宜尽早作胃镜下ESD术治疗。
ESD技术,为微创治疗技术,象做胃镜一样,胃镜从口腔内进入到胃内,特殊器械通过胃镜孔道伸入到胃病变处,利用各种电刀对病变黏膜在内镜下切开,并进行完整剥离,最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取出剥下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可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
ESD主要用于治疗胃的癌前病变(中、重度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和部分早期胃癌。对胃癌前病变可以起到既检查又治疗的目的;对符合内镜下治疗的早期胃癌,ESD的5年生存率为96.2%~97.1%,与外科手术是一样的,但ESD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且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
ESD术是阻止萎缩、肠化演变成胃癌的最后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