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会宁最新养殖 白银会宁三合村

原标题:牛产业带来好日子记者 陈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白银会宁最新养殖 白银会宁三合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银会宁最新养殖 白银会宁三合村

白银会宁最新养殖 白银会宁三合村

原标题:牛产业带来好日子

记者 陈泳

三合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的一个回族村,家家户户都养牛。在过去,村里户均只有一头耕牛。现在,几乎每家都饲养着几头“产业牛”,不少人依靠养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这样的干旱山区,我们依靠什么发展产业?那肯定是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春节前夕,在三合村新建的村委会二层小楼里,村支书马俊武用一句话道明了原委。

三合村平均海拔1956米,常年干旱低温的气候让“靠天吃饭”的村民们吃尽了苦头。“以前村里的耕地都是山坡地,由于坡地不保墒,一年辛苦下来,一亩小麦的收入还不到400元。”马俊武说,“遇到个旱年,有的人家连耕牛都快养不起了。”

十多年前,村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兴修梯田,把6000多亩山坡地改造成了平地。地平了,村里全膜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有了收成的村里人开始把增收的希望投向较为“擅长”的养牛上。

摆玉花就是一个“擅长”养牛的村民。走进她家,几间刚建成的大瓦房还没入住,香槟色的塑钢门窗和白色的墙面砖显得非常时尚。在新房子旁边,有一座新扩建的养殖暖棚,厚实的棚膜在中午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摆玉花说:“以前养了4头牛,3头是母牛,只有1头是育肥牛。”由于缺少资金,她家里的“牛产业”只能以每两年出栏1头牛的速度缓慢发展,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在村里的帮助下,摆玉花获得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有了资金,她改良了饲牛品种,扩大了养殖规模,改建了养殖暖棚,牛从过去的4头增加到了9头。

“看,这些有花斑的牛是新品种,有‘西蒙塔尔’,还有‘夏洛莱’,长得高大,肉质也好,1头能卖到7000多元。”在彩钢板搭建的暖棚里,摆玉花介绍,“我把家里的10亩地全种了玉米,养牛的饲料问题就都解决了。”

眼看“牛产业”有了起色,但摆玉花家的肉牛养殖又卡在一个老问题上——缺水。1罐水从20多公里以外运过来得花70元,仅够几头牛吃5天,运水麻烦不说,还提高了养牛的成本。

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就在最近,当地政府把自来水通到了干旱的三合村。“前几天试着通了一次水,听说开春就正式通水了。”摆玉花拧了拧院子里的水龙头,充满自信地,“只要水一来,我们养牛就再没有后顾之忧了。”

依靠精准扶贫贷款,摆玉花的邻居马万福也新建了一座养殖暖棚。马万福笑着说:“原来的地方搞养殖太小了,没钱扩建。现在,我家的6头牛和10只羊在这个新棚子里‘住’得非常宽敞。”

在三合村,摆玉花、马万福的养殖规模和收入属于中等,村里同他们一样靠扶贫政策的养牛人还有很多。

从坡地到梯田,从“靠天吃饭”到规模种植,从养耕牛到养“产业牛”,三合村人的生活一年一变样,在2016年底实现了全村脱贫。村支书马俊武笑着说:“要说村里发展最快的,就是最近这几年。是精准扶贫给我们培育起了真正的支柱产业,为我们带来了好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