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一战的坦克(诞生于一战的坦克)
众所周知,坦克诞生于一战。最早的坦克都采用菱形车体以及侧置火力的结构,在战斗中表现欠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英国人开始回溯初始设计,参考小游民坦克的特征,采用高耸式战斗室来提升火力打击范围。
一战中的菱形坦克
1916年,负责研发坦克的英国"陆地战舰委员会"下令设计一款"骑兵"坦克。作为英国坦克研发工作的大功臣以及一名务实的企业主,威廉·崔斯顿爵士认为正好可以用已经完成设计却被打入冷宫的小游民坦克作为母体设计新式坦克。
小游民坦克
新型骑兵坦克的底盘基本沿用了小游民的技术设计,但将原先的方形车体修改为一个低矮的前车体与后置的固定战斗塔。为了提升火力的覆盖范围,骑兵坦克在战斗室的四个方向各安装了一挺机枪,将其打造为机动碉堡。骑兵坦克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发动机,经过精挑细选,崔斯顿为其选用了两台伦敦公交车使用的45马力泰勒发动机,传统系统也采用了不少公交车配件。就这样,拥有公交车血统的骑兵坦克诞生了,被命名为Mk.A中型坦克。由于机动性能出色,Mk.A获得了猎犬(Whippet,也翻译为小灵狗)的诨名。
Mk.A中型坦克
在Mk.A诞生之后,另一位坦克研发的功臣沃尔特·威尔森少校也着手设计新式中型坦克。他设计出的Mk.B型中型坦克的车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菱形坦克。Mk.A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还算不错,但其后置战斗室在有些时候极为尴尬,因此威尔森少校将Mk.B的战斗室挪到了车体前侧。Mk.B的性能和Mk.A相差不太大,但将两台公交车发动机换为了一台100马力理查德发动机,从而降低了故障率。为了增强火力,Mk.B坦克曾计划安装一门两磅(40毫米)炮。
Mk.B中型坦克
在威尔森少校开发Mk.B的同时,崔斯顿爵士也不甘寂寞地研发着Mk.A的后继项目Mk.C的中型坦克。Mk.C明显借鉴了不少Mk.B的经验,例如战斗室前置、安装了单台大功率发动机等。Mk.C也和菱形坦克一样分为火炮型的雄性和机枪型的雌性。
Mk.C中型坦克
这三种中型骑兵坦克中只有Mk.A赶上了一战的尾巴。Mk.A在执行步兵支援任务时表现得相当不错,其机动性比菱形坦克好得多,完全可以在泥泞道路跟上步兵的行动而不是象征性地在步兵背后开炮助威。7辆Mk.A坦克曾经与6辆A7V坦克打过一场坦克对决,虽然Mk.A没有火炮但凭借密集的机枪火力网还是可以对A7V造成一定损伤。最终一辆Mk.A被击毁,一辆A7V被击伤,但由于英军援军的到来A7V被迫撤退。而Mk.B坦克仅生产了45辆供训练使用,有17辆参与了西方对俄干涉作战,有一些被苏俄军队俘获。Mk.C坦克在1919年到1923年成为英军装甲部队主力,但从未参与战斗。
被德军俘虏的Mk.A坦克
苏联军队在一开始只能通过仿制缴获的西方坦克来发展自己的装甲部队,Mk.B坦克被定为苏联中型坦克的参考母体。苏联工程师们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GUVP-1中型坦克。GUVP的车体结构基本沿用了Mk.B的构型,但将战斗室改为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旋转的炮塔,同时在车体尾部安装了一个机枪座。该坦克最大的特点是为了降低行走装置的内摩擦、弥补发动机出力的不足而设计了独特的双层履带。在GUVP-1的基础上又衍生出GUVP-2方案,去掉了车体中部累赘的舱室结构,将车尾的机枪座改为小机枪塔,主炮塔也可360度旋转。遗憾的是,由于苏联早年间的财政压力以及工业水平限制,GUVP坦克并未量产服役。
GUVP-1和GUVP-2坦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