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有几种(常用数学符号最早使用人和时间)
常用数学符号最早使用人和时间
符号名称 | 符号 | 使用人 | 国家 | 时间 |
分数线 | — | 斐波那契 | 意 | 1201 |
加号 | 魏德曼 | 德 | 1489 | |
减号 | - | 魏德曼 | 德 | 1489 |
括号 | () | 魏芝德 | 德 | 约16世纪中叶 |
等号 | = | 列科尔德 | 英 | 1540 |
乘号 | × | 奥特雷德 | 英 | 1618 |
不等号 | ≠ | 哈里奥特 | 英 | 1631 |
根号 | √ | 笛卡尔 | 法 | 1637 |
已知数 | a、b、c | 笛卡尔 | 法 | 1637 |
未知数 | x、y、z | 笛卡尔 | 法 | 1637 |
百分号 | % | 佚名 | 1650 | |
无穷大 | ∞ | 沃利斯 | 英 | 1655 |
除号 | ÷ | 雷恩 | 瑞士 | 1659 |
积分符号 | ∫ | 莱布尼茨 | 德 | 1675 |
圆周率 | π | 琼斯 | 英 | 1706 |
求和符号 | ∑ | 欧拉 | 瑞士 | 1755 |
同余符号 | ≡ | 高斯 | 德 | 1801 |
求积符号 | ∏ | 高斯 | 德 | 1812 |
绝对值符号 | | | | 魏尔斯特拉斯 | 德 | 1841 |
属于号 | ∈ | 皮亚诺 | 意 | 1889 |
“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 ”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一开始简写为m,再因快速书写而简化为“-”了。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 ”号。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 ”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代数学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像拉丁字母“X”,可能引起混淆而加以反对,并赞成用“·”号(事实上点乘在某些情况下亦易与小数点相混淆)。后来他还提出用“∩“表示相乘。这个符号在现代已应用到集合论中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 ”的旋转变形,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的变形,“ ̄”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