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详细解读第二章(帛书道德经详解)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廿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帛书道德经详细解读第二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帛书道德经详细解读第二章(帛书道德经详解)

帛书道德经详细解读第二章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廿二

阅读导引:

上一章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怎么做才是遵从道?

本章计41字。阐述遵从道的做法。

原文断句:

炊者不立⑴。自视不章⑵,自见者不明⑶,自伐者不功⑷,自矜者不长⑸,其在道。曰:余食赘行⑹,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文字释义:

⑴炊者不立:烧火的人不站着。◆炊,烧火做饭。古代用灶台烧火做饭一般需要两个人,坐在灶台前烧火的人是“炊者”,站在灶台后炒菜的人是“厨师”。

⑵自视不章:审查自我的人不显摆。◆视,“凡我所为使人见之曰视”,即“展示出来让别人看”。本义是让别人审查、考核。如视察、审视。◆“自视”即自己审查自己。能自我批评、审查自己过错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显摆自己。◆章:含义一,乐曲完了叫一章;含义二,与“彰”同,明显、显著、显扬、表彰。

⑶自见者不明:看到自我的人不发光。等同于“自我表现的人不明智”。◆见,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是“人坐着看”。本义是看到。又表示“显现”。显现的意思本由“见”表示,后来改用“现”表示。◆明,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芒。引申为“看得清”;由“看得清”引申为“明白”;由“明白”引申为“通晓事理”;如明智,聪明。

⑷自伐者不功:检讨自我的人不居功。◆伐,砍断。引申为对他人武力上的征讨或言辞上的诛责;讨伐、谴责、检讨。

⑸自矜者不长:尊重自我的人不居先。◆矜,形声字,从矛从今。“今”意为“当面的”。“矛”与“今”表示“持矛面见宾客以表示庄严和尊重”。本义为表示庄重。因“表示庄重”的背后是“需要别人尊重或别人需要尊重”而引申为“可怜”;怜悯、怜惜。又引申为自尊。矜持即显现出自尊的样子。◆长(zhǎng)<名>年纪大的人、辈分高的人、居首位者、首领等;长(zhǎng)<动>居先、统率、掌管、尊敬等。

⑹余食赘行:多余的食物和多余的行为。◆余<形>剩下的、多余的;余<动>饱足,剩余、留下。◆赘<动>本义是抵押,以物换钱;赘<形>多余的、无用的;引申为祸害。

句义详解:

炊者不立。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不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

烧火的人不站着。审查自我的人不显摆,看清自我的人不发光,检讨自我的人不居功,尊重自我的人不居先;这样的行为遵循道。

★本章是通行版《道德经》的二十四章。通行版《道德经》中,“炊”变成了“企”,“视”变成了“是”,“自伐者不功”变成了“自伐者无功”,还增加了一句“跨者不行”。因此,含义相差甚远。

“炊者不立”。烧火的人本应坐在,站起来烧火显然违背道理。是建议人们不要做违背道理的事情。

“自视、自见、自伐和自矜”是建议悟道者通过“审查自己、看清自己、检讨自己和尊重自己”发现自己的“是谁”,进而通过“不显摆、不发光、不居功和不居先”的方式“保护自己”。这种行为显然与众不同,是符合道理的、实现“我欲独异于人”想法的基本办法。果真如此就是遵从道,既可“独异于人”,又可被众人容忍,能保护自己。同理,老子认为“显摆、发光、居功和居先”都是多余的、违背道理的行为。

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就是说:多余的食物和多余的行为,是所有事物都讨厌的。因此,有欲望的人不应该拥有它。

多余就是累赘。“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多余的东西确实是累赘;不仅对生命无益,反而危害生命。万物皆有“欲”。人有欲望是天经地义的。有欲望的人应该有追求,但不应该追求那些多余的东西。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多数人疯狂追求那些多余的东西;被自己所害却浑然不知,反而春风得意、欣喜若狂。

★本章阐述遵从道的做法。如能做到“不求多余”就是遵从道了。“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显而易见,“不求多余”就是“知足”。

白话译文:

烧火的人不站着。审查自我的人不显摆,看清自我的人不发光,检讨自我的人不居功,尊重自我的人不居先;这样的行为遵循道。就是说:多余的食物和多余的行为,是所有事物都讨厌的。因此,有欲望的人不应该拥有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