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

丁果仙有几个带“仙”的弟子

丁果仙是大家熟知的晋剧大师,好多人以为向丁果仙学戏为荣,经过丁果仙指导的演员不在少数。大家熟知就是1961年在迎泽宾馆的那张相片,里面有十二位弟子,其实丁果仙教过的人很多了,丁果仙弟子中有鲜为人知的“七仙”。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

1961年8月,山西省文化局在迎泽宾馆为晋剧表演艺术大师丁果仙举行收徒典礼。山西省院马玉楼、刘汉银、刘宝俊、温明轸、马杰、刘克勤、李守义以及太原、晋中、雁北地区的李树琴、郭振琪、白桂英、武忠、阎慧贞、张鸣琴等12人拜丁果仙为师。

下面介绍一下丁果仙弟子中的七仙。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2)

一 武蕙仙,二捣蛋,原名武蕙芬,从小父亲去世,其母从归绥改嫁交城,12岁时她到祁县韩国华娃娃班学戏,这个戏班先后有盖天红、李兰英、李兰亭夫妇,还有马来源(花脸)、刘芝兰(刀马旦)、乔金仙(青衣)、乔玉仙、奴子生、电光丑,文武场有:满堂、油汉、润生、占元财主。先后来到这个娃娃班的还有梁小云、牛桂英。开始她学青衣小旦,这时候 “鹿儿红”王庆云已有名气,人们看武蕙仙是学须生的料,就让她拜了“鹿儿红”为师,改唱须生,“鹿儿红”是个唱念做打,功底扎实的好演员,他的《五雷阵》也是一绝(后来唱小生的张美英,也拜在“鹿儿红”门下。在《黄鹤楼》中,为了给徒弟配戏,鹿儿红演赵云,张美英演周瑜)。1937年,日本人打进来以后,这个戏班就解散了。舞台姐妹们,到处搭班唱戏。1938年,她参加了榆次群英群舞台。这一年在榆次西湖井戏园唱戏,因为唱了一出《四进士》,一炮而红,人们都说这娃娃是个好苗苗,唱的好,有点像名角“果子红”。第二年戏班来到太原山西大戏院演出,人们都说唱的不错,这也引起了丁果仙的注意。一天丁果仙买了6排的票,坐了黄包车来到剧场,不动声色的观看起来。戏散以后,丁果仙来到后台看望戏剧同仁,顺便给她说了点这个戏要注意的地方,有不足的地方,指点了一二。后台有人看到名角“果子红”当面指导,于是说还不快给师傅磕头,她扑腾跪在地上,给丁果仙磕头。后来在丁果仙的提携下,跟着边演边学戏。她就与拉弟、招弟,巩继仙,一起跟着丁老板前后,轮流伺服师父,师父演戏,她们在后台偷偷的看,默默的学。1939年武蕙芬把手上的二两六金镯子当了,在太原清和元请了六桌饭,正式拜丁果人师,丁为她的过门师傅,把武蕙芬改名了武蕙仙。一入师门三年内,与师傅三七分账。丁果仙爱人任秀峰,在晋阳日报上刊登这次拜师仪式。接着丁果仙给她说了《八件衣》、《南天门》、《蝴蝶杯》,后来她成了新化戏园的须生,丁非常喜欢她,经常让她来本戏的前半部分,丁果仙看到武蕙仙能替自己唱戏,较为得意。

新化戏园在当时叫第三歌剧院,在开化寺东夹巷,三院管事有刘文才,演员有马兆麟、晋阳红、严翠红、段玉明、武蕙仙、刘宝俊,冀美莲、李素英、梁小云、任玉珍、任玉玲、武巧英、冀茸、冀萍、阎艾成。文武场有高瑞霖、申天福、四老虎、田九贵、张生彦、侯步高;杜步信、程汝春、宋效煜。武蕙仙与孙福娥、刘俊英、冀美莲、任玉珍经常合作,主演了《九件衣》、《串龙珠》、《南天门》、《蝴蝶杯》、《打金枝》、《牧羊圈》、《相思树》等,特别是由丈夫平喜华从秦腔移植的剧目《三滴血》,太原首演,轰动一时。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3)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日,在西北俱乐部举行盛大娱乐晚会,慰劳陆空军将士。节目为《断桥》、《汴梁图》、《打金枝》、《民主与革命》(《串龙珠》),晋剧名伶辈出,竞相露意,最后一场外本来是丁果仙的戏,前一场是郝翠英上的,因为没有台词,观众也看不出来。武蕙仙上场,照例观众在虎道门予以堂手,一开口不是丁果仙,观众不满。最后一场丁果仙上场,观众较为激烈。(详载《复兴日报》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三日第二版)。1949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原市外勤记者联谊会定于上午五时到十时,在西北俱乐部举行联欢会,请名伶演出佳剧,为弥补各项开支,售一部分客座卖票,甲票七百元,乙票五百元。丁果仙、梁小云演出了《走山》,武蕙仙、刘仙玲演出了《坐楼》,张美琴、花艳君、王桂燕演出了《打金枝》,任玉玲、筱桂梅、段子明演出《黄鹤楼》,全武行演出《塔子沟》。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4)

解放后新化戏园全体艺人转入新化剧团,1953年整编为华北人民剧团时,她就成了剧团的主要须生,与段玉明分当剧团主要演出角色。1953年随丁果仙、李素英等到朝鲜慰问演出,在“三八线”,她与恩师丁果仙同台演出《蝴蝶杯》,丁演前五堂,她演后五堂,演出后志愿军部队带他们观看了阵地前线,还让她们在前沿阵地大炮上合了影,志愿军授给他们最可爱的人奖章。回来后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贺龙接见,并与领导人宴会跳舞,合影留念。

1957年,全省举行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在冀美莲主演的《文嫣》中她与段玉明,前后饰演剧中张治一角。同年领导动员好演员支援县级剧团,武蕙仙与筱桂芬、筱桂君、张美英参加榆次迎春剧团,其中有眉毛丑等老艺人。相继演出大批传统剧目,在榆次专区名声大振,没不到两年时间,与寿阳合并来的二团,成了榆次专区的主力剧团。剧团的实力和生存状况大大增强了。

1959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山西省人民政府提议,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个演出团体。省文化局推荐了正在和平剧院演出《十二寡妇征西》的榆次晋剧一团,他们看了以后觉得这个剧团文武双全,演员整体实力较强。经过双方洽谈,决定就以此团为基础赴新疆支边。这时的武蕙仙接到上级的通知,虽然有点离家太远,但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她与其他演员还是听从上级安排。8月份省里为他们进行欢送仪式,9月1日从太原了出发,到西安、兰州等地辗转,于13日到达乌鲁木齐。经过简单休整,决定组成以团长筱桂芬,副团长筱桂君、武蕙仙的演出团,从此扎根边疆,支援新中国建设。武蕙仙就成了该团头套须生,工资240元,还积极排演了一些新的剧目。剧团党政工团的主要负责人为:政治指导员张喜林,团长筱桂芬,副团长筱桂君、武蕙仙,工会主席高玉森,共青团书记张瑞,剧务主任朱庆云。并推荐筱桂芬为自治区政协委员,筱桂芬、刘锦章二同志为自治区戏剧协会成员。

武蕙仙正当演艺的黄金时刻,她的艺术得到升华和提高,她的扮相清秀文雅,注重人物内涵,刻画人物细致;她的唱腔清亮刚劲,气息饱满,一气呵成。深受当地山西老乡的好评,许多在新疆的老同志,对她的唱腔表演,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96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晋剧团赴山西巡回演出。 为了向山西的领导和父老乡亲汇报三年来的成就,向故乡人民献出精湛的艺术成果,临行前他们精心排练了新编历史剧《佛手桔》(剧本改编、导演刘锦章、舞美设计绘制:范海春,武打设计:高保堂,主要演员:武惠仙、筱桂芬、袁忠诚),进一步加工排练了在乌鲁木齐市上演过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珠女》《女写状》等,并且专门为小学员排练了《拾玉镯》,一并带回山西上演,以全面展示剧团演艺阵容。

1962年回太原汇报演出时,正赶上为减少地方财政,各个部门精简组织,省里决定撤销援疆剧团,决定就地安置。她常说“水流千里归大海,流来流去流回来”,武蕙仙就留到省晋剧院老团演出,其他演员有的回到榆次、寿阳等地。这时的武蕙仙中等身材,小脚,好多人在背后看到她的身影,就好像是丁果仙。她走路很慢,迈着小八字步,生怕踩着地上什么似的,有的姐妹们开玩笑说“你真是个文太师”。

回到太原后,他们就在铁匠巷8号一处院子安了家,与后任丈夫魏明堂一起生活。回到太原的她,与梁小云、冀美莲、任玉珍、孙福娥这些姐妹一起同台演戏,别提有多高兴了。太原王郭村是山西省晋剧院的实验基地,这一年晋剧团下乡去王郭村演出,开场帽子戏是她和牛桂英的《走山》,她俩准备早点去化妆,就和戏箱一起坐大卡车先走。本来安排她坐前面驾驶室里,她看到牛桂英身怀有孕,就主动让牛桂英到前面去坐。汽车刚从排练场出来,还没有上汾河桥,车拐弯有点急,后面的马槽一下给开了,连人带戏箱就给摔下来。她摔在前面一个人的膝盖上,一个戏箱子又重重的压在她身上,赶快送到医院,开f始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刚回到家,文化局的贾克同志坐车过来指示,应当复查,结果一查是内出血,在医院住了近两年。

1964年剧团人员下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身体状况还是欠佳,单位问她退休还是退职,也没个结果,就给了发了50%的工资,130元的发67元多。身体好了点就去了柳巷公社文艺宣传队,参与排演了几出现代戏。柳巷公社的名家很多,有高瑞霖、丁巧云、刘文才、陈静萍(陈晋元妹妹),张生彦打板、程汝春的胡胡。她与高瑞霖合演的《追老伴》、《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排演了《沙家浜》、《补锅》等戏参加在海子边举行的现代戏会演。曾担任街道卫生主任,打扫卫生、撒药、收购废品,默默无闻,为人民服务,任劳任怨。

1969,一张大字报贴在家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丁果仙的孝子贤孙”。加丈夫有历史遗留问题,限令24小时出太原。一家人什么也不敢拿,带些衣服被褥,跟着丈夫回到原籍闻喜农村郭家庄,因为丈夫从小就到隰县军官学校,出来后很少与家里来往,家里人对他回来也生疏了,只好自力更生。家里没吃的,没烧的,看到如此破落的景象,加上婆母的白眼,武蕙仙心理十分痛苦,来到村边的井边转了好几个圈子,再想想孩子们可怎么活,一咬牙坚持下来。家里住不下他三口人,又搬到后面九队的三眼破窑洞里,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因卫明堂曾住过“牛棚”,在村只得老老实实下地干活,武蕙仙也跟着夏天割麦子,秋天摘棉花,成了地道的农村妇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政策宽松,可以考虑回城。丈夫有点观望,怕政策不稳定不敢回来。武蕙仙只好听从丈夫的安排,因当时周明山任县长,把卫明堂调到县文化局大礼堂任经理。

上世纪80年代,榆次戏校请她回来教戏,担任须生教师,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又是一份欣喜。有一年在后北屯演出,剧团的人说我师傅是丁果仙弟子,人们问是谁了,他说武蕙仙,那让唱上两出吧,在观众要求下演了《走山》、《明公断》、《牧羊圈》,演陈世美时一个“死人跤”摔的干净漂亮,四个刀斧手出来,抬起来觉得这么轻,因为她挺一身,绷一股劲,这样众人就抬起来就觉得轻松了。 过一年因身体不适,回闻喜养老,1989年因乳腺癌去世,终年69岁。

演出的剧目《蝴蝶杯》《八件衣》《串龙珠》《四进士》《三滴血》《牧羊圈》《走山》《打金枝》《铡太师》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5)

二 巩继仙 也不知道是哪的人。从小学的戏就在新化戏园。在丁果仙演《空城计》的时候,她演其中童子。从小的这个梨园大家庭生长,这里面有众多名角,从小耳濡目染,跟着老艺人,学了不少东西。在解放初期,她隶属于山西省晋剧二团,后来就到了社会上发展。听说50年代就挂着丁果仙的弟子的牌子在县级剧团挂牌演出。也是在那个年代,敢打丁果仙牌子的演员。在丁果仙落难期间,她常去给师父送点吃的。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6)

巩继仙个子不高,尤其是《芦花》,唱得令人叫绝。曾在文水县剧团教出不少人,还有柳林剧团的几个须生。巩继仙,这个名字不知道什么来的,大概意思就是继承丁果仙的意思吧。电台曾有一段她演唱的《赐环》,丁果仙的老搭档郭凤英听了以后,对电台编辑李春芳说,真有点老丁的味道啊!巩继仙转业到塑料公司工会工作以后,经常在工会里为大家演唱,大多老戏迷都听听过她的唱腔,对她的唱腔赞不绝口。她去世的时候刘仙玲去了祭奠,哭的悲痛欲绝。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7)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8)

晋阳红 庞翠仙(1939-),原名庞润花,太原西草寨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入太原晋阳剧团演出,跟随老艺人陈秀珍学习,出演剧团主要须生。市团成淑贞支援该团时,对其唱腔有所指导。在太原演出时,丁果仙慧眼识徒,于1962年收在门下,更名为庞翠仙。晋阳剧团解散后,调入无线电6厂,直到退休,常在票友活动点演出。演出剧目《金沙滩》、《假金牌》、《打金枝》、《走山》等戏。经常看戏的老戏迷都知道庞翠仙,他们经常在一起玩票的大部分就是在剧团唱过戏的,比如原平的赵存礼、宋云仙的妹妹宋桂仙、耿忠翠、乔继兰、王青兰、杨爱珍。前些年经常在公园有的地方能看见他们演出。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9)

四 尖山红 傅果仙, 1937年11月生,女,寿阳县宗艾镇尖山村人。寿阳晋剧团著名须生,二级演员。政协寿阳县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幼时因躲避战乱,随父母移居太原,且因时局动荡,一直没能上学。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才随父母迁回寿阳尖山村,开始上学读书。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0)

1954年2月,考入寿阳县晋剧团。傅果仙参加工作后,在各级领导和师傅们的关怀培养下,思想进步很快,由朱荣、张恒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她天赋好,再加上勤奋努力,表演水平得以提高,于1959年8月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为了进一步提高演艺技术,寿阳晋剧团团长郝峻甫亲自带她去太原,到晋剧表演艺术大师丁果仙家登门讨教。后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探索,她以台风正、吐字清、嗓音美、扮相准等过人表现,赢得百姓的口碑,最终成为享誉晋中乃至山西的著名晋剧须生。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1)

1964年,在晋中地区戏曲汇演中,傅果仙成功主演了《蔡伦》剧中的蔡伦,该剧本获创作一等奖,她获个人优秀表演奖。普及样板戏期间,她在许多现代剧中饰演重要角色,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杜鹃山》中的党代表柯霞等。其中饰演《杜鹃山》中的角色,获得晋中地区优秀演员奖和省级优秀演员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号召恢复古装戏,她与同仁们集体努力,很快创作了晋剧《十五贯》、《打金枝》等剧目,在剧中饰演况钟、唐代宗,大段的唱腔、优美的旋律、逼真的形象,成为观众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及茶余饭后模仿的典范。1982年山西省中青年优秀演员调演,她以饰演《金沙滩·别子》一折的杨继业获中年演员一等奖。1983年,承包寿阳晋剧团一年,任团长。1988年5月,调寿阳县文物管理所工作。1989年经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定,她被评为二级演员,并多次受到省、地、县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2)

1990年6月,当选为政协寿阳县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但是,由于她青少年阶段未能正常读书,且始终未进行科学发声等训练,在当年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又一味追求演出效果,马不停蹄地走村串巷,使她的声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疲劳状态,久而久之,积劳成疾,迫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离开舞台,调入新的岗位工作。2000年3月退职修养的同时,继续发挥余热,从事少量公益事业。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3)

任海仙 1922年生,寿阳人,幼时当童养媳妇,后被解救遂从艺习须生,1955年入太原市晋剧团深造,有幸得晋剧大师丁果仙指点,技艺日进,1956年转盂县群艺晋剧团,应工须生,曾主演过《打金枝》《十五贯》《蝴蝶杯》《孙安动本》《刘公案》等传统剧目,在现代戏《小女婿》《李双双》《社长女儿》等戏中扮演过女一号角色,唱红了寿阳、盂县、阳泉、平定等地。198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参加山西省剧协。多次被评为出席县"三八红旗手""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4)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5)

六 于陆仙 于拉荣,女,汉族,1940年生,井陉县人,三级演员。她1954年考入井陉县戏剧训练班,后转入井陉县晋剧团,主工须生,1988年评为三级演员,1989年退休。于拉荣对艺术执著追求,勤奋学习。在训练班期间,她尊敬老师,每天早五点起床,到城外喊嗓子,不论严冬酷暑,她都每天坚持。她刻苦练功,不怕苦不怕累,跑场、踢腿、撇叉、拉山膀等,她都认真练习做到位,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说她是个演须生的好苗子,所以对她高看一眼,重点培养。她也下定决心,绝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

1961年井陉县晋剧团唱红了太原城,她在《打金枝》一戏中饰演的唐代宗,受到晋剧宗师丁果仙的夸赞。经积极联系,丁果仙同意收于拉荣为徒,1962年于拉荣正式拜丁果仙为师。拜师后她经常到丁果仙家去学戏,她对老师非常尊敬,特别虚心好学。丁果仙对她也是格外喜欢,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卖画劈门》、《李白解表》等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丁果仙并给于拉荣赐名于陆仙,亲笔绘水仙花四张赠与她,并在画上题词“勤学苦练 虚心求成 陆仙勉之”。于拉荣对老师的教诲,虚心倾听,认真领会,刻苦练习。她把《卖画劈门》和《太白解表》两出戏演得人物鲜明,表演娴熟,这也成了她一生的代表戏。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6)

勤学苦练 虚心求成 陆仙勉之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7)

她学习继承了晋剧宗师丁果仙的演艺风韵,并与井陉乡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演艺特征,即唱念是晋冀相融、刚柔相济的河北味晋剧,表演是稳练大方,静动相宜的舞蹈风格。她的唱腔圆润、念白有味、表演稳练、动作刚柔有度,受到了广大戏曲群众爱好者的喜爱。

她的嗓音洪亮,唱腔悦耳,晋剧味很足。念白吐字清晰,刚劲有力,句句有情。表演真切,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动作稳健大方,武打技艺娴熟。她成功地饰演了《打金枝》中的唐代宗、《游龟山》中的田云山、《岳飞大战牛头山》中的岳飞、《太白解表》中的李白、《回荆州》中的刘备、《白沟河》中的宋王、《三滴血》中的周仁瑞、《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等角色。

中年后她到戏校任教,把个人的技艺全部传授给武密林、冯慧英等青年演员,现在她的这些学生都已是剧团的顶梁演员。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8)

送给于陆仙弟子

河北井陉晋剧团的于拉荣,1962年来太原演出的时候,拜丁果仙为师,丁果仙给他改的名字叫于陆仙,还亲自赠送了好几幅自己画的兰花。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19)

荆翠花,(1944~)女。山西阳泉郊区平坦镇石卜嘴村人。中共党员。1957年从艺,师承侯德全、严翠红、丁果仙等,工晋剧须生。曾用名荆翠仙,也是丁果仙为其改名,上世纪五十年代戏报,用此名。先后在平定县晋剧团、山西晋中晋剧团、阳泉市晋剧团担任须生演员。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20)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21)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22)

荆翠花基本功扎实,演戏火爆炽烈,唱腔高亢激越,擅演性格人物。艺人从艺以来演戏甚多,摘其要者如:《教子》(饰薛保)《吴王剑》(饰伍子胥)《喋血蕲州》(饰秦钜)《孙安动本》(饰孙安)《下河东》(饰赵匡胤)《画龙点睛》(饰马周)现代戏《沙家浜》(饰沙奶奶)《朝阳沟》(饰栓保妈)等。

晋剧名家十二红哭灵堂唱段(晋剧须生果子红丁果仙有几个带)(23)

1982年以《教子》的“薛保“获晋中地区演员一等奖。

1984年代表阳泉市晋剧团参加山西省振兴晋剧调演,以《喋血蕲州》的“秦钜”获优秀中年演员一等奖。

荆翠花是晋剧界享有盛名的艺人之一,她的艺术经历,作为条目被《中国戏剧家大辞典》收入

丁果仙这几个弟子都带仙,是丁果仙改的,至于丁果仙的用意是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无法解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