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

50岁那年,莫言开始自学书法。

他郁闷地发现,写了大半辈子钢笔字的右手,已经形成肌肉记忆。

写出的毛笔字,充其量只是放大版的钢笔字。

后来,他突发奇想改用左手来练。

刚开始,字迹东倒西歪,不是把粗笔画写细了,就是把钩写成了折。

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

不仅左手写的毛笔字日益规范,右手写的钢笔字,竟也带上了古朴苍劲的意味。

正如莫言自己所说:

“我想换一种方式,换一只手,也许是练好字的一个重要契机。”

由此可见,人生没有无解的困局,更没有永恒的障碍。

厉害的人都懂得:

走不下去的时候,往旁边拐一拐,便会多出一条路。

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1)

联合国秘书长曾谈起影响自己人生的一件事。

上学时,校长拿着一张一尺见方,角落上有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一个黑点!”

校长摇摇头,严肃地说:

“除了黑点,难道没有看到还有一大片白纸吗?

你们不能用这种态度对待人生。”

一直盯着眼前的黑点,只会受制于思维,成为经验的囚徒。

唯有将目光移开,才能洞见更广阔的天地,从不可能中发现机遇。

有着“不死鸟”之称的企业家和田一夫,正是靠着向外看、向内寻的方式,挖掘生活转机,让人生一步步变好。

1950年,和田一夫家苦心经营20年的“八佰伴”蔬果店,在火灾中化为灰烬。

他虽心痛但也敏锐发现:

可以利用重建机会,一改往日赊欠买卖的不良经营模式。

很快,重新营业的店铺就因为现款买卖的经营方式,令他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因为台风的影响,同行们埋怨生意难做,无奈关店。

唯有他看准时机,顶着恶劣天气,高价收购蔬菜。

结果台风过后,市场上普通萝卜的价格翻了近十倍。

和田一夫靠着存货充足,一分钱不涨,不仅销量剧增,而且赢得了好口碑。

后来,在他的运作下,八佰伴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百货集团。

但天有不测风云,经济危机的到来让他一夜破产,从亿万富豪变得一贫如洗。

68岁的和田一夫却在短暂悲伤后,再次从困境中发现商机。

他成立咨询公司,将经商多年积攒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年轻企业家,重新迈出了创业步伐。

生活中,总有人埋怨命运不公,哀叹大展宏图的机会少之又少。

殊不知,在你不以为然的事情中,恰恰藏着打开迷局的金钥匙。

那些逆袭转运的人,从来不会坐等机会从天而降。

而是主动从危机中发现转机,在困境中寻觅出口,一旦发现契机,便会毫不犹豫抓住,打破困局、迎来重生。

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2)

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3)

张艺谋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知道‘命运’是什么,也许是人生中某个时机的契合;

那是许许多多挣扎和徒劳中一个最意外的结果,无法设计和捕捉。”

命运难以捉摸,机会也藏在纷纭事物中。

太过固守,只会让自己画地为牢,久而久之错失变好的可能。

尝试换一只手做事,说不定能遇见全新的自己。

前段时间,一部脑洞清奇的电影——《瞬息全宇宙》,破亿美元票房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随之而来的,演员杨紫琼也被推上了事业新高峰。

曾经的杨紫琼,是享誉世界的华人功夫女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戏路却越来越窄:

在《摘金奇缘》里饰演豪门婆婆,在《尚气与十环传奇》里扮演小姨……

接连几个角色,都把她框定在了“大龄演员”的范畴。

但杨紫琼不愿被单一的形象束缚,她一直积极寻找另一种可能。

后来,得知《瞬息全宇宙》招募演员,她果断抓住机会。

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当时心里想,这是我期待了好久的剧本。

能让我有机会展现我的能耐,能搞笑,能真诚,能悲伤。

终于,有人知道我是有能力做成这些事的。”

最终,杨紫琼凭借出色的表现,再一次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认可。

很多时候,人生变好不在于能力的高下、学识的多寡,而在于你是否具备打开新思路的开明,把握新时机的勇气。

很喜欢一句话:“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也会以更广阔的面貌回馈于你。

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4)

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5)

《盐铁论》中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世上,很少有天生聪明的人;

有的只是顺时顺势做出选择,从不同境遇发现先机的人。

如何抓住契机、成就自己,分享给大家三个小方法。

1、养成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公元前七世纪,希腊诗人阿尔奇洛克斯曾提出“狐狸和刺猬”理念。

大意是说: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狐狸会反复思考,机巧百出地灵活应对;

而刺猬只会被动地卷成球,用固定的方法防御应对。

世事繁杂,我们也要做像狐狸一样的批判性思考者。

摒弃干扰因素,放下惯性洞察,不断评估和修正自己。

不盲从、不武断地抓住破局点,做出明智判断,开启全新人生。

2、摆脱路径依赖

作家刘墉讲过一个真实故事。

一家公司从百位应征者中,选出了四位创意人才候选人。

这四人学术背景和专业经验俱佳,老板难以抉择。

于是,他决定用“吃饭的方式”进行筛选。

牛排端上来后,其中两人还没有吃就先撒了盐,而另两位在尝过之后,才拿起盐罐。

老板选中了后两人。

被问及理由,老板解释说:

“没尝一口,怎能武断地认为牛排一定不够咸?

我要的是创意人才,是要能在没有机会中找机会、在绝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靠经验行天下的人。”

莎士比亚有句话:“人生有种困境叫路径依赖。”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发展进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经验。

过分依赖路径,内在的智慧就难以打开。

唯有敲碎经验牢笼,才能在机遇一闪而过时快速把握、顺势而为。

莫言你做得越绝反而越容易走出来(换一只手的智慧)(6)

3、先完成再完美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火车头实验”:

巨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只用在轮子前面塞上一英寸见方的小木块,就能让这个庞然大物无法动弹。

而一旦火车头启动起来,时速达到100英里时,不仅小木块奈何不了,连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都无法阻挡它。

这一切的转变仅仅是因为:火车头动了起来。

“行动解决一切,没有行动,什么都不会发生。”

这个世界上,98%的人最缺的不是机遇,而是抓住机会的执行力。

光想不做,只会让梦想落空,永远困于原地。

先完成再完美,凡事搞起来,才能找到出路,走向成功。

《黑天鹅》里有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人这一生,需要不断刷新自己、重塑自己:

转变思维,拆掉内心的高墙,束手无策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扭转形式,换另一只手做事,方可不断成长、越来越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