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考清华有多难(一张录取通知书)

来源:【渭南日报】王应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正常人考清华有多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正常人考清华有多难(一张录取通知书)

正常人考清华有多难

来源:【渭南日报】

王应军

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就倾盆而下。

这天,和当年一模一样。那一年,他和母亲呆坐在两间破土厦房里,母亲愁容满面,叹了一口气,说:“学费咋办呀?不行,你就别上学了!”

他坐在小板凳上,低头不语。那年他正读高二。春节后,父亲查出了不治之症,刚放暑假就去世了。临终前,父亲满眼泪水,拉着他的手,说:“娃呀,想办法继续读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告诉大(爸)一声!”

他家祖上几代当过塾师、账房先生,也算耕读传家。当年父亲就读于东府中学,成绩优秀。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与大学无缘,留下终身遗憾,便寄希望于他。他学习非常努力,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尖子生。可现在母亲体弱多病,咋办?到底该咋办?那晚,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五六岁时,父亲开始用方言教他背诵唐诗宋词。七岁那年,他获得全县少儿诗词背诵第一名,因为他不会说普通话,只拿了一个鼓励奖。那天,领着他参赛的父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哼唱着秦腔,带他下馆子。

上小学时,他开始学写毛笔字。父亲给他写了一张颜体楷书字帖:“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老师啧啧称赞,小伙伴们羡慕不已。他当时似懂非懂,后来才明白,父亲是借作家柳青的名言,教他做人的道理。

家里珍藏着《红楼梦》《创业史》《保卫延安》等文学名著。一到晚上,他写作业时,父亲总会手捧一本书陪着他,眼睛的余光却不时瞅瞅他。那时候,他也喜欢上了父亲的那些书。父亲严格控制他的阅读时间,只让他看些对写作文有帮助的书。母亲识字不多,伴着纳鞋底的“刺啦”声,说:“看书写字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父亲总是呵呵一笑,说道:“娃他妈,你懂个啥!”

农闲时,父亲也去城里打些零工,搬砖、和水泥,挣钱供他读书。每年,只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父亲总会赞不绝口:“这娃以后准有出息,肯定以前用功不少。”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对母亲说:“妈,书我要继续念,学费不用你管。”

他头戴一顶草帽,自行车大梁上绑一把铁锨,直奔城东桥头。一大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不宽的街道边,站满了穿着旧衣服的庄稼人,用草帽扇着风。

一个雇主骑着摩托车来了。人群呼啦一下扑过去,挤在雇主身边抢活。他想往里闯,却挤不进去!

几个人谈妥了工价,高兴地跟着雇主走了。

八点多了。他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没有找到活的人,依然一大片。

“晓强,晓强!”听见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塬上的堂姐夫。堂姐夫曾以几分之差,与大学无缘,因为家里穷,放弃补习,现在成立了一个小建筑工队。

“我工地上缺一个小工,你能干不?活可不轻呀!”堂姐夫说。

“哥,我不怕活重!”终于寻到活了,他急忙说,“我去!我去!”

他的工作是用砖夹子夹砖,因为力弱,老是夹不住,也提不动,就只有用双手搬,三块一摞,四块一摞,给车厢装砖。不一会儿,手指就让砖磨破出血了。

当天回到家,母亲看着他的手,直掉眼泪,给他找了一双旧手套。

十天后,主家上一层楼板,他领到了工钱。小心翼翼装进贴身的口袋。

遇到下雨天,干不成活,他就在家温习功课。有时趴在书上睡着了,母亲叫醒他,心疼地说:“咋跟你大一样爱看书,有啥用啊!”

来年夏末,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杂草丛生的父亲坟茔前,他双手捧着这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热泪盈眶。内页里用毛笔书写的小楷字,遒劲端庄,那是父亲期盼已久的惊喜。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