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紫的种植技术(红眼眉土豆种)

“红 眼 眉” 土 豆 种

下乡的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这年春天就开始旱,凡是下地的种,都要进行抗旱处理。比如有的要先浸种,有的要先发芽、而更多的是要靠“坐水”下种。就是按垄、按垵儿浇水,然后再下种籽。一个生产队好几百亩地,你就想想怎么个浇法吧?没别的办法,就靠马拉、驴驮、人挑,男工女妇,老小孩丫,凡是能动弹的,全都上阵。个个累的是急哧白脸、气的五拉嚎疯,都骂老天爷。

我们更是如此,从未挑过水,肩上压上百十斤的担子,还要爬山,累的汗顺腚沟流,担子从右肩换到左肩,再从左肩换到右肩,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挑到地方,水洒的只有一半了,身上泥猴一般,那狼狈相,甭提了。你要问为什么这么干?为了嘴呗!

我们下乡的地方地处辽西北,是个八分山二分田的穷山沟,一条小河还是个季节河,天上雨多它就发大水,天上没雨它底儿朝天。水多的时候就一直流到小凌河,再到大凌河。没水的时候,就连大凌河都要见底儿了。所以当地有民谣:“大凌河的水没腰深,两岸老农饿断魂,王八倒是有的是,提起叉子扎鳖裙”从春到夏,都可以在大凌河的边上看见有人穿着衩裤,提着鱼叉在浅水里扎来扎去,寻觅王八的踪迹,运气好的时候,收获颇丰,可见水真的没多少。因此,这个地方几乎年年抗旱,不抗旱就没有收成,连土豆炖茄子都吃不上。

这里大部分农作物是玉米、高粱,每亩的单产很低,好地的玉米产量也就在五百斤上下,农民的口粮一年才二百多斤。到了五黄六月,青黄不接,没有敢吃正经粮食的,绝大多数以菜当粮,土豆就是绝对主力。时节没入伏,就开始吃土豆了,还不能都起了,要先扒门豆,就是最上边的两个,下边的叫它继续长着。上顿土豆炖茄子,下顿茄子炖土豆。甭管男女老幼,就是这个饭菜,爱吃不逮(方言:吃的意思)。还不用说他们,就是我们每年六百斤口粮的下乡青年每天也要最少一顿。公社下来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派到谁家吃饭,也就是土豆、茄子,但不是炖,而是烀的,一点儿油也没有,还要交两毛钱,四两粮票。你说困难不?

我的房东家人口多,两口子五个孩子,三个大小子,一吃饭像嗓子眼有个小手似的,直往里扒。真是“十一二的小子,吃死老子”。把个老叔、婶愁得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怎么才能多收些土豆呢?老叔想到了我。“你们家那边的土豆什么样,你再回家的时候想办法弄点土豆种回来,看看怎么样?”我应承下,答应他春节回家探亲一定给他带点儿土豆种回来。但我心里没谱:土豆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转眼到了春节回家的时候,我就把老叔想弄点儿土豆种的事儿和家里说了,大冬天的到哪去买土豆?何况那时候都是供应,好在我们家人口多,秋天买了不少土豆,放在菜窖里, 够吃一冬天的。我奶说,就用咱家的土豆割(音:ga)吧,有多少算多少,现在真没地方买去。

我们这边的土豆叫“红眼眉”,就是凡是有芽眼儿的地方有淡淡的红色,口感和下乡地方的土豆没什么两样,一样面糊,高不高产不知道。我奶说:“那可不一定,说不准换了地方,还就高产了”。我对此抱怀疑态度。但还是和奶奶把窖里的土豆统统割了一遍,拿秤约约足足十五斤。到了返乡的时候,用小麻袋装好,綑得像个背包型,双肩一背,几经逃票(那时候下乡青年来回尽量不买票,或者只买几站地的票,一路的站名、下乡的青年点、各个公社、大队都清楚,并牢记在心,蹲票房子习以为常)和火车、汽车地折腾,带回了小山沟。心想:反正土豆种是背回来了,不知怎样,但愿不负我心

“五一”前几天老叔就在家里的自留地种上了,不知是我的心诚感动了上苍,还是让奶奶说着了,这土豆长的和当地的土豆就是不一样,像气儿吹的一样,土豆秧又粗又壮。

再加上老叔勤快,上足了粪,早上四点多就去浇水,田间管理得好,谁看了都纳闷儿,今年老朱家的土豆真是:“屎壳郎白脖儿——和别的两样”。老叔心里有数,和谁也没说换了土豆种的事儿,期盼着收获的时刻。到了入伏,该起土豆了,好家伙谁也没想到,十五斤土豆种,每垵都在五斤以上,竟起了近一千斤土豆,个个又大又光溜,看着让人着实眼馋。

富贵紫的种植技术(红眼眉土豆种)(1)

老叔家再不怕五黄六月,青黄不接了,对我是称赞有加。现在别人都只有羡慕的份儿,唉,咱咋就没想到这茬呢?老叔成了队里的关注对象。家家都要去找他嘀嘀咕咕、磨磨唧唧要淘换点儿土豆种,老叔也是个敞亮人,留够自己吃的,都是有求必应。但终究所剩不多,只有小部分人换着了。第二年,我的“红眼眉”就有了一席之地,大受欢迎。辽东的土豆在辽西扎下了根,为贫穷的小山沟抵抗饥饿,发挥了土豆的作用。

后来听说三年以后,“红眼眉”也开始退化了,不知现在又有了什么新的品种,或许现在农村的条件好了,根本不会再拿土豆当主食,但我还是会想起四十多年前那十五斤土豆种的事儿和起土豆时的惊讶与喜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