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一抬头,便能看见,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杨牧@王小吏



对大多数人来说,语文课本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就像那些五颜六色的弹珠和色彩斑斓的发条青蛙,只有80后的人才能一眼就认出来。那些课本里的一篇篇文章,也是独属于我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作为一名80后,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有一篇文章让我深深感动,这篇文章就是由新加坡的归侨陈慧瑛写的《梅花魂》。《梅花魂》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通过描写外祖父的几件日常之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也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故乡,眷恋祖国的家国情怀,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

今天我将从内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一下外祖父的乡愁,以及他对作者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在最后一部分,我将基于《梅花魂》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1)

01内容分析: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是对祖国深藏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

陈慧瑛在谈到《梅花魂》的写作背景时曾说:“《梅花魂》是我家的真实生活写照,是海外儿女滴泪的心声。“正是这滴泪的心声,才让这篇看似平平无奇的文章借由含蓄的语句表达出了这世上最深沉的情感。

①外祖父的第一次落泪,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是海外飘零游子的辛酸

陈慧瑛在《梅花魂》开始时写道: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在我看来,中华诗词写了几千年,诗词也写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的诗词里,写作技巧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但那个最令人深刻的主题,最亘古不变的主题仍旧是思乡。中国人与其他人最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近乎执念的故乡情结。

就像陈慧瑛的外祖父洪镜湖先生,这个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虽然家财万贯,最念念不忘的,却仍旧是祖国的故土。他在外孙女回忆中的第一次落泪,落在了诗词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为什么我们总是有家难归呢?外祖父在一遍又一遍教小外孙女学习诗词的时候,也是他在诗词里寻找慰藉的时候。他飘零海外,与千百年来无法返回故乡的游子们一样,在他们的诗词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慰藉,感受着共同的辛酸,彼此共情,忍不住流下思念的眼泪。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2)

②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是想归国而不能的委屈和遗憾

当陈慧瑛突然得知自己可以跟着妈妈回到祖国的时候,她是欢呼雀跃的,当她的家人都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时,小小的她当然也毫无疑问的爱着那片土地。

雀跃过后,她又马上想起了外祖父,她亲爱的外祖父,于是她便问妈妈:“外公走吗?”

妈妈回答她: “外公年纪太大了......”

当小小的陈慧瑛跑进外祖父的书房时,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当她请求“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时,这位年迈的老人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是整篇文章中,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这一次的落泪,是为着自己已然年迈不争气的身体,是能够回到故土却偏偏要错失的遗憾。

犹记得当时读到这里时,我是不解的。在一个孩童的眼睛里,世界是简单的。既然那么想回祖国,为什么机会来了,却又放弃呢?直到长大后再读《梅花魂》,我才惊觉,小孩子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就做,成年人却往往需要做各种各样艰难的选择和权衡。我拿起刀,无法抱你,放下刀,却又无法保护你。

就像想归国而不能的外祖父,割舍挚爱,心里天翻地覆,唯一能做的事,却也仅仅只有大哭一场。只有那些眼泪知道流的人有多么委屈和遗憾。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3)

③外祖父的第三次落泪,是与家人分别的伤感和对外孙女的殷殷期盼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这是外祖父的第三次落泪。这一次的泪,落在了分别的时刻。从此,这位年迈的老人,不但要在余生思念故土,还要惦念回到故土却与自己隔海不能见的家人。

在我看来,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落在诗词,落在遗憾,落在分别。当我们读这篇文章,从作者幼时的回忆中体味这位思乡的老人时,那看起来轻描淡写的眼泪,却在心里砸下沉甸甸的深情。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4)

02写作手法分析:第三人视角、倒叙、首尾呼应和隐喻带来了巨大的作品感染力

分析完《梅花魂》的内容,我们再来分析它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之所以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感染力,关键在于它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的组合。

①第三人视角的选择,反而让读者产生更深的共鸣

《梅花魂》全文是从一个外孙女回忆幼时和外祖父的相处角度展开的,这个角度的选择,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祖父,他们往往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一个对我们疼爱有加的角色。

个人认为,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我”,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天然的缩短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而用“我”这个第一人称,但其实是第三人的视角,又让全文充满了一种温馨的回忆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视角的选择,使得作者在写作时,更容易以自己的时间线来进行讲述,对突出外祖父爱国思乡情怀的主题表达发挥更好的作用。形成了“我”的回忆这条主线,和外祖父思乡难归,寄情梅花这条副线。两者一明一暗,相映成辉,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5)

②倒叙和首尾呼应的讲述方式,使得内容不但符合逻辑,而且异常真实

《梅花魂》以“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开文。在文章的最末尾,又以一句”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来收尾。

在我看来,文章首句就点出了全文“我”和”我的外祖父“两个主人公和关键词”梅花“,同时表明这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进行回忆,造成了悬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文末也仍旧再点“我”和”我的外祖父“,仍旧将”梅花“一以贯之,突出主题与开头呼应。

同时,倒叙和首尾呼应的写法使得这篇文章非常完整和高级,全文并没有什么撕心裂肺的高光情节,却又仿佛全文都是高光,让读者如同寻宝,在字里行间自己勾勒出外祖父的爱国形象,在细节处品味外祖父的游子之情。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6)

③隐喻的使用,使得梅花魂就是爱国魂这个主题不断升华

外祖父爱梅,表现在他对我摆弄家中珍贵的古玩并不甚在意。唯独分外珍惜书房那一幅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甚至连我这个他最疼爱的外孙女也要因为不小心在上面留下脏手印而拉下脸来。在训斥自己的女儿要管教好孩子,不能玷污这清白的梅花后,还要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将墨梅图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在我看来,外祖父之所以爱梅,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霜欺雪压,总是欣然开放、吐露芬芳,那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这是全文梅花的第一层隐喻: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外祖父爱梅的真实原因——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

外祖父将它送给“我”,交待“我”要好好保存,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在我看来,梅花在这个时刻同时具有了血脉绵延的家国情怀教育和突出外祖父有个爱国的“梅花魂”两层隐喻。这两种深沉的情感激荡在墨梅图上,也激荡在那块绣着梅花的亚麻色手绢上。这绣着梅花的亚麻色手绢,又作为全文的细节衬托出了外祖父爱梅爱国爱家人的主题。

作者借“梅花”这个物,将三层隐喻藏于物上,拟人化了梅花,赞扬了外祖父,又写出了自己对外祖父的思念。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7)

03情感表达分析:通过两种对比,将抽象的爱国情具体化

①“我”幼时的懵懂和外祖父的沧桑形成的鲜明对比

在《梅花魂》这篇文章中,作为回忆者的“我”当时不过是个懵懂的孩童,不明白外祖父为什么会在教自己读古诗词时黯然流泪,也不明白外祖父为什么在听到自己问“为什么不回祖国”时呜呜大哭。

彼时懵懂的“我”,未经世事变幻,不明白外祖父历经的沧桑。对自己来说,祖国是个在地图上“像大公鸡”一样的地方,对外祖父,祖国却是余光中诗中那始终渴求,却无法饮到的一瓢酒一样的长江水,是记忆中血一样烧痛的海棠红,是难以收到的亲人寄来的雪花白一样的家信,是乡土墙角有母亲芬芳香气的腊梅。

“我”的懵懂和外祖父的沧桑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后者历经沧桑却对祖国挚爱不改的感人情怀。也正是这种情怀,让身为读者的我,在多年后的现在再读《梅花魂》时,心里对爱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8)

②“我”最终的归国和外祖父葬身异国的际遇形成巨大反差

“故乡的梅花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我”能看到,能闻到,能够到,而挚爱梅花的外祖父却再难知道。

“我”跟着母亲回到了祖国,外祖父却只能孤零零的葬身异国他乡,这种际遇或者说命运的巨大反差,让外祖父代表的“游子”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鲜活和具有感染力。

我曾读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个人认为,再没有比这诗更为贴切的了。此诗当可为外祖父的心声,当为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9)

04我的思考:无论多远,家国情怀永远都是中国人难以割舍的精神内核

长久以来,外国人都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感到吃惊。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国是一种非常感性的情感,这种情感传承几千年,并不能用理智来权衡。

就像《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他在新加坡过的不好吗?并不是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富商,他在新加坡能够获得的享受和优待,并不是当时落后的祖国能够给予的,但是他就是心心念念到去世。

《远方的家》中有个马来西亚的老华侨,他在二战时抛家舍业,回到中国的唯一理由也不过是一句“我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几千年之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几千年的古人们并没有任何不同。这情怀让我们深沉爱着这片土地,在她硝烟弥漫时抛头颅洒热血,在她饱受疫病肆虐时聚沙成塔。

这种家国情怀并不需要多少耳提面命的口号,它深藏在我们的血脉里,藏在我们天天要吃的饮食中,藏在一个个传统的节日里,藏在书写出的每一个方块字间,是连自己都不自知的本能。

时至今日,我还牢牢记得初读《梅花魂》时,那些铅字给心灵带来的震撼。在那之前,“我爱祖国”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口号和承诺,在那之后,爱祖国这三个字在我的心里逐渐清晰起来,情感也厚重深沉,延续至今。

我想,就像文中的梅花始终开在外祖父对故乡的记忆里,开在他坚持的气节里,开在他眷恋祖国的心房上,开在他对后辈的殷殷期待中,这种家国情怀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激荡共鸣。也许这就是《梅花魂》始终被编入语文课文的意义所在。


陆游咏梅赞美梅花的句子(游子滴泪的心声)(10)

最后的话:

《梅花魂》全文通过回忆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故乡,眷恋祖国的家国情怀;通过第三人视角、倒叙、首尾呼应和隐喻等多种写作手法带来了巨大的作品感染力;通过“我”和外祖父命运的对比,将抽象的爱国情感具体化,鲜明的突出了“梅花魂”就是“爱国魂”这个主题。

如果你也爱梅花,不妨细细读一读这篇久违的《梅花魂》,见证海外游子对祖国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也见证那一代又一代人对家国情怀的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