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

1978年就收复香港问题中英展开了长达近乎两年的谈判,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拒绝妥协邓小平同志更是寸步不让,就在双方僵持期间,邓小平更是对收复香港信心十足,因为毛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准备好王牌。

到底是怎样的一张王牌,让邓小平同志如此有信心,收复香港准备好的王牌究竟是什么?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1)

邓小平先生与撒切尔夫人谈话

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撒切尔夫人。在短暂的寒暄后,撒切尔夫人在会谈的一开始就强势地强调“三项条约”是有法律依据的,如果中国政府宣布收回香港,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撒切尔夫人看来,香港问题就是一个法律问题,她所崇尚的一句名言则是“Law or Order”(“法律与秩序”)。

撒切尔夫人对待香港问题的态度恰恰是邓小平先生所不能接受的,在他看来,香港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是关乎到国家的民族尊严问题。他在会场中义正言辞地说到“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就是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不管用什么方式,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如果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2)

邓小平先生反驳的话语铿锵有力,丝毫没有退却或让步的意思,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们以后不仅仅要收回香港,还要收回九龙、新界,因为这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说当时邓小平先生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这个问题谈不拢,中国人是穷了一点,但是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撒切尔夫人那种强硬与自信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英国当时被称作是日不落帝国,撒切尔夫人为什么听到这句话就不敢再强硬地阻止香港被收回了呢?此时的中国国情又是怎样的呢?

抗美援朝

早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展现出的实力就已经让西方各侵略者忌惮不已,虽然在此次战争中中国牺牲很多,但通过与当时的强国美国对等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可以说是完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在国军队与美国军队较量,并取得了战役胜利后,我们的军队被和田春树称为是一支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的军队。试问在当时有几个国家能够与武器、人员均为精英的美国与之匹敌。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3)

彭德怀总司令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

在彭德怀总司令的《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提到,抗美援朝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战役,也为香港的尽快收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队的实力让世界刮目相看,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改革开放

1978年,邓小平先生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令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随着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及福建省四个地区宣布改制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国策在全国得到了贯彻实施,中国从此开始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4)

经济特区——深圳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在那时要想成为大国,主权与领土必须是完整的国家,因此收回香港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此时的中国已经占尽了天时地利。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方此时又是何处境呢?

日不落帝国荣耀已是历史

对于英国来说,随着二战之后,各国的不断发展进步,英国自身反而是最为纠结难受的存在了,日不落帝国的荣耀宛如昨日黄花,繁华不在了。

尽管英国这个帝国已经没落,可他们不甘心承认自己实力大减,所以英国人对于香港的执着另一方面还在于对于自己的精神尊严上的,毕竟即使日不落帝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们还幻想着挽回一下残存的荣光,而随着殖民地的纷纷独立,无疑是不断地在给英国一记又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想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幻想已不可能实现。所以英国人对于收复马尔维纳斯岛归属不惜一战,对于香港也极度地想要保有,这无疑也是出于对国家尊严以及自己国际地位的一种维护。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5)

马岛战争示意图

撒切尔夫人在来中国谈判时,正是英国倾全国之力收回马尔维纳斯岛不久之时,岛屿虽然收回,但英国军队与阿根廷政府一战后也元气大伤。

在邓小平先生表示中国不惧怕以强硬手段捍卫自己主权,保证香港回归时,撒切尔夫人也的确是因此感到害怕。

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是阿根廷政府,不容英国小觑,更不是不是一场两场战役就能打倒的存在,对于香港问题的坚持,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回转的余地,必要时中国可以不惜使用武力去提前收复香港,而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武力对抗中国,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而且无论英国能否继续拥有香港的管辖权,对于英国来说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注定输了。

一旦开战,香港的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而英国此时的国情也不允许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倘若侥幸取得了胜利,那些对英国地区虎视眈眈的欧洲国家也会“趁火打劫”,这对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百弊而无一利。

两国开战后,国家实力可能被削弱或许英国只是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而在后面谈判中英国不敢“胡搅蛮缠”是因为毛主席留下了一张王牌?

王牌在手,胜券在握

邓小平先生也并不是完全凭借强硬表现来压制撒切尔夫人,他也拥有毛主席留给他的一张王牌——香港供水问题。

在《多情东江水》当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进深圳,流进港九......你是祖国引出的泉,你是同胞酿成的美酒......”,这段歌词唱出了祖国大陆开始为香港供水的事件,故事的开端,要追忆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遭遇大旱,全港陷入恐慌。

老一辈居住在香港的老人会想起那一段时间的大旱还唏嘘不已,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开启新的一天的不是阳光,而是“唤水声”,一桶清水一家五口轮流擦洗身子,污水洗衣服,最后黑到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污水最后才拿来冲马桶,夏季想要三天洗一次澡对那时的香港普通居民都是奢望,每4天才供水4小时,让香港居民苦不堪言,20多万人逃离家园。

当时毛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商量后,一声令下,由中央拨出专款3800万元,仅仅用了11个月就为香港解决了用水困难,修建了稳定的供水渠道,此时的香港还仍属于英国管辖区。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6)

香港境内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管

毛主席在主张向香港供水可以说是力排众议,不过他却坚持了这样的决定,并且很有自信地说到在未来的三五十年以后,大陆对香港的供水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978年收复香港谈判中,毛主席在十几年前的这一决策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在邓小平先生与英国方面进行谈判的过程中,这样一张王牌为中国在谈判桌上获得了足够多的主动权。

如果英国方面态度一直强硬,那么一旦中国方面停止供水,香港对于英国来说就没有了任何价值,甚至还会在英国本国政策混乱之时让英国雪上加霜。

旗开得胜

一句强势表现中国收复香港决心,并且不怕事的态度,一张手里掌握香港民生命脉的王牌,还有邓小平先生强硬态度,几乎将撒切尔夫人的心理防线全部击垮。

首次谈判就以超出约定时间五十分钟结束,当她走出举行会议的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时,面色有些凝重,在下台阶时稍不留神一脚踩空,这桩轶事,被当时礼堂外的媒体大肆渲染,被认为是这位一向以“铁血手腕”著称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遇上强硬对手的真实写照。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7)

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前摔倒

结束第一次谈判会议后,中英双方发表了公告,宣布双方同意将会继续通过外交途径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

捍卫中国主权,香港回归势在必得

此后撒切尔夫人还顽固地坚持“三个条约有效”,甚至打起了小算盘,提出让香港“独立”或“自治”,也就是说让中国将“主权”与“治权”分开,主权可以还给中国,但是英国想继续保留着对香港的实际管治权,甚至为了达成这项目的,还提出了中英谈判中最著名的“三角凳策略”。1983年3月,在得知中方有可能单独采取行动,继续僵持下去可能会出现令英国无法回避的严重事态之后,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妥协,向中方代表团致函表示英国不反对与中国一起对香港主权的立场进行谈判。

在撒切尔夫人面对现实之后,中英双方终于开始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了14个月的谈判,在这长达一年多的交锋过程中,仅正式会谈次数就多达22轮,非正式会谈早已超过三十余次。

在前6轮谈判中,中英双方交锋的焦点主要在“主权和治权”是否分立问题上。英方力求在承认中国的主权情况下,依然保持行政管理权,而中方则坚决反对,一步也不肯退让,牢牢维护着自己的底线。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8)

香港回归中国

最终经过几十轮的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冉冉升起,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动容。这颗尘封了百年,离开母亲百年之久的东方明珠终于又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中国则再一次向世界证明,此时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未来的中国将会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迅速崛起!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9)

中国国旗在香港上空升起

小结

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值得人民尊敬、爱戴,评定标准往往不是其掌握权力时做了什么事,而是在他回归平凡后是否依旧被尊崇。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先生对这个国家所作出的点点滴滴不管是生前还是身后都被人民所认可,现在乃至未来,邓小平先生都是值得被尊敬、被学习的,任何非议都不能轻易的中伤他。

(1982年撒切尔妄图拒还香港)(10)

邓小平先生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有人曾把邓小平先生与苏联的最后一任总统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做对比,但现在,西方人民几乎把戈尔巴乔夫遗忘,他执政时所做的决策也褒贬不一,而邓小平先生在国内外依旧享有极高的赞誉,可以说邓小平先生生前影响了中国,在他去世后,影响了世界。

香港的和平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得益于邓小平先生的坚定态度,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也得益于中国实行了正确的方针策略,综合国力飞速上涨。

其实从香港回归,乃至后面的澳门回归,都可以看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正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了,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与话语权,欧洲的帝国主义才没有像之前那样肆意妄为,我们才可以真实、直白的表达出我们捍卫领土完整的意图,以及有强大的底气与那些对我国领土抱有割裂想法的国家相抗衡。

这件事也是在为我们敲醒一个警钟,要时刻保持着学习的态度,为祖国谋福利的态度,危害祖国的事情不做,贬低祖国的言语不发,要团结一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一起奋斗。

因为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血淋淋的史实告诉了我们“落后便要挨打”的道理,而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使得我们在贸易乃至外交上可以和他国平等对待。

只有国家屹立不倒繁荣昌盛,一切皆有可能,青年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脉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