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借物喻人的古诗(古诗词中家喻户晓的一首诗)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作大部分是五言短篇,以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为主。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在诗中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小编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孟浩然乃至古诗词中家喻户晓的一首诗《春晓》。
《春晓》是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身为启蒙诗歌之一的《春晓》,相信大家对它非常的熟悉。或许你当初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只是觉得它比较容易背诵,初读下来还是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当我们如今再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且具有悠远深厚的韵味,妙绝古今。
其实,千百年来,但凡是那些传诵至今的名篇,它的艺术魅力从来都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是否符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是自然的诗篇,才最容易被家喻户晓。孟浩然的《春晓》,便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诗作之一。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的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意思是说:在温暖的春夜里,孟浩然睡得香甜,以至于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天就亮了,然后便听到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鸟儿清脆的叫声。春天的景象很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醉人芬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迷人色彩,然而孟浩然却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这是为何呢?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所写的是自己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受,因为他没有起床出门,所以靠听觉去表现春意,是最合理、也最自然的一种方式。而这四面八方而来的阵阵春声,也透露出了无边的春色,故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得我们自己去想象室外那莺啭花香的烂漫春光。可以说是不加修饰,便臻于妙境。
诗的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同样是以听觉去表现春意,与清晨的鸟鸣声不同的是,这里则选取了夜晚的潇潇风雨声。意思是说:回想起昨夜的潇潇风雨,不知道打落了多少春天里的花朵。这里则是为了引起我们对春花的想象,必定是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如此一来,从前两句诗中,所流露出的孟浩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所产生的喜悦之情。在这里便发生了情感的一个转变,即从爱春到惜春。而孟浩然情感的转变,却尽皆体现在这首诗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上,可以说是富有情趣,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综观孟浩然的这首诗,无疑最突出的地方,便是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抓住了大自然中最美妙的真趣。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孟浩然所描绘的这种情形,如果你细心的话,是可以亲身体验的,在那一刻,就会发现这首诗妙绝古今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