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临终遗言(达摩之死留下千古谜团)

王剑松整理

达摩临终遗言(达摩之死留下千古谜团)(1)

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首创中国佛教禅宗,将衣钵传给二祖慧可后,便离开少林寺云游四方,倒也坦然自在。后来到了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于千圣寺。东魏天平三年端坐而逝,他的肉身(尸体)按照汉族的礼仪装殓入棺。后来移葬熊耳山,并在陕县定林寺建塔纪念。

东魏使臣宋云出使西域,久而未归,对达摩之死一无所知。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洛阳行至葱岭时,遇到他熟悉的达摩大师,扛着锡杖,手掂着一只鞋子,赤脚往西而来。二人相遇,宋云急忙下马施礼说:“师父,你往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接着又说:“你回到京城,千万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大祸临头。”宋云以为达摩和他开玩笑,毫不介意,寒暄后就各奔东西。

宋云回到京城,稍事休息后,就向皇帝交旨,一一奏报了六年来通和大月氏和龟兹等十二国的情况,受到孝静皇帝的称赞,并恩准他回府休息三月不朝。公务汇报完后,宋云正要下殿,忽然想起途经葱岭时遇到达摩老祖的事,觉得这件事对别人不讲可以,可不能瞒着皇上,否则就是对君王不忠。一念及此,便一五一十地奏说了遇见达摩的事,谁知话音未落,孝静帝元善见就发了大火,怒斥宋云道:“人所共知,达摩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到了他,死人怎能复生?这分明是欺君骗朕,岂有此理!”

达摩临终遗言(达摩之死留下千古谜团)(2)

当下便传旨将宋云推出午门斩首示众。宫廷侍卫不由分说,便将宋云五花大绑,满朝文武看到风云突变,大惊失色,纷纷奏本说情,最后孝静帝才免了宋云的死罪,让御林军把他押入了南监。宋云这时才知道达摩祖师已死去三年,可自己分明半年前在葱岭遇到了他,忽然想起达摩临别时说的话,大为迷惑。宋云蒙受了不白之冤,皇帝还余怒未消,怏怏退朝。又过了一年,西域龟兹国使臣坎敦来朝,献宝之后,一定要见一见他的好友宋云。孝静帝无奈才把宋云官复原职与坎敦会面。

数日后坎敦回国,孝静帝坐朝审理宋云欺君一案。宋云上得殿来,颤颤巍巍,魂不附体,泪眼婆娑,一步一趋。孝静帝问道:“你在葱岭遇到达摩之事,要据实奏来,不得有半点假话!”宋云叩拜万岁后说:“皇上容禀:葱岭见达摩,祖师光着脚;一手拄锡杖,一手把鞋提;他说回西天,不让我吭声;假若说出去,灾祸必报应;臣不敢欺君,顺便奏您听;如今据实说,句句是真情;皇上您英明,万望是非清。”孝静帝听后,半信半疑,真假难辩,无所适从。群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达摩去世人共知,哪有死人还阳魂,宋云分明是欺君,依法处置不容忍。”有的说:“达摩归西宋云见,监禁哪敢再欺天;真假如果难判断,开棺验尸论正偏。”

达摩临终遗言(达摩之死留下千古谜团)(3)

孝静帝采纳了后一条建议,遂派人把达摩的墓掘开,撬开棺盖一看,果然棺内没有了达摩的肉身(尸体),只剩下了一只鞋子。钦差禀明皇帝后,孝静帝元善见大为吃惊,遂下了赦免令,宋云的不白之冤得以昭雪。现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图碑》,上边刻了一首诗:“达摩入灭天平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归西天。

达摩携一只鞋西行,其意有三:一是一鞋在身,一鞋留在墓内,为令人相信其事为真,更有留禅宗于此之意;二是西行,为引导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佛国净土。三是佛教把人的死亡说成涅槃,涅槃就是对烦恼、欲望、生死诸苦的最后克服。意译为“灭”“圆寂”“灭度”“寂灭”“安乐”“解脱”等。小乘佛教把涅槃分成两种,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指众生烦恼已断,欲望都无,精神已经进入涅槃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体存在,肉体尚未死亡;无余涅槃则指众生的精神与肉体皆已死亡,就是连肉身都舍了去,证得大超脱,彻底跳出了生死轮回的世间。大乘佛教(禅宗)部分地接受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说法。

达摩临终遗言(达摩之死留下千古谜团)(4)

成语只履归西:指达摩手携只履回归西天之事。后来比喻人生圆满,修成正果,寿终正寝,或人生如梦,来去空空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