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西周大墓(考古又有重大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并发掘完成了7座。考古人员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西周、东周两周际的“京”国所在地,这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度、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那么这个有着如此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韩城市是怎样历经风霜的走过千年,今天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
夏商时期,韩城称为“龙门”。当时夏商属维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载,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同姓宗族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些与周天子同宗族的王族宗亲子弟们,所分封诸侯国,统称周王族诸侯国。诸侯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西周初年,韩城地区作为封地分封给了周武王之子,称韩(侯)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明《韩城县志》载:“韩,侯、伯之国也。”
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韩国被晋国所灭。在国灭亡后,宗室后人就以号作为姓氏,称为韩氏。其中,韩万作为古韩国后裔《史记·韩世家》,来到了晋国,并辅佐了曲沃武公这位君主。
公元前709年春季,曲沃武公进攻翼城,(曲沃代翼)在这场战役中,韩万为曲沃武公驾车追赶晋哀侯,并于夜里,俘获了晋哀侯和栾共叔。公元前708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死了俘获的晋哀侯。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即位为晋侯(晋武公)。由于韩万功劳显著,晋武公将韩原即今天的韩城一带封给了他。
周襄王八年(公元前645年),秦伯穆公和晋侯惠公各自统率大军,在韩原进行了一场鏖战, 最终晋军惨败,连晋侯也被秦军俘获。最后,晋国只得割地,献太子为人质换回惠公。史称“韩原之战”。之后的100多年里,动乱纷争,此地曾多次易主,直到秦惠文王九年(前329年),韩原被秦国占取,正式更名为夏阳,置邑。秦灭六国,夏阳属内史地。
在之后的2000多年里,中原大地经历了多次战乱纷争,更朝迭代。夏阳也经历了多次的易主更名。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翳被封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夏阳属之。八月,刘邦进入关中。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的一部分为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夏阳属之。
新莽时,改夏阳为冀亭,属列尉大夫治。
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冀亭又复名夏阳,仍属左冯翊。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明帝永平二年(59年),郃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踞中原,夏阳属魏雍州冯栩郡。公元351年,苻坚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夏阳属华州华山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年),隶同州武乡郡。宇文觉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夏阳并入郃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夏阳自郃阳分出,重新设县,以古韩国改名韩城,属冯诩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属西韩州。八年(625年)将西韩州迁驻于韩城县城,领韩城、郃阳、河西三县。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废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将韩城改为夏阳,隶河中府。昭宣帝天佑二年(905年),更名韩原县。
五代后梁时,属河中府。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复名韩城。隶同州。
北宋时,隶永兴路定国军冯翊郡。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金将娄宿,自韩城龙门履冰入陕,关中遂没于金。金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设祯州,领韩城、郃阳二县。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废州为县,至元二年,又复设祯州,县址迁到今县城西北20千米土岭。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撤祯州,改属同州,县城迁回今址。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韩城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潼关道。
清初沿用明制,属西安府同州潼商道。雍正三年(1725年),改同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同州升府,韩城仍属之。
直到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一直是被归属于各个辖区的千年古城终于正式定名韩城市。至此,这个经历了风雨飘摇数千载的名字,终于重新回到了渭南大地。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